音樂《蓬萊傳說》的遐思
本文是對東方project的《蓬萊伝説》做的思考。不過其實寫的時候我各種思緒交織在一起,已經(jīng)不能算是純粹在寫這首歌了。姑且一看姑且一看。 以下為正文: 這首歌初聽時便覺得驚艷,今天就來做點思考。 “始作,翕如也。從之,純?nèi)缫玻壢缫??!?聽這首歌的時候我便想到了這句描述。評論區(qū)有人舉桃花源記以明之,是得到了其中的真意。 現(xiàn)在二次元這個概念被炒得越來越熱,但觀察他們所理解的二次元,我只覺得索然無味。如果真的試圖思想這個二次元,我認為就如同根莖需扎根于后土,二次元的本質(zhì)也必須立身于它尚且不存在時的非本質(zhì)之中。而這首蓬萊傳說就是這樣一首將本質(zhì)小心呵護并孕育于非本質(zhì)當中的曲子。 音樂起始,音低而婉轉(zhuǎn),如踱步于深沉的黑暗之中。黑暗并不恐怖,只是抑制。人屏息斂聲,將全部心神凝聚于期待上。并非黑暗不恐怖,而是被隔絕,被遺忘在了意識之外。抑制同時是柔化。有所期待的情感以其靜謐幽深的深長時間意識深化了僵硬而遲鈍的精神,撫慰那殘忍的、撕裂著的黑暗意識,溫柔地鼓勵膽怯者不要停下,去那有救贖的地方去。 音樂的起始如同一道大門,將“現(xiàn)實”與“傳說”截然分開。只不過是以這種方式:收斂此僵硬成軀殼(現(xiàn)實)的意識,以寧靜的基調(diào)提升精神對深邃之物的覺知,以為某物的來臨做好準備。如此才為聆聽傳說——【傳】-【承】之說——擺正了姿態(tài)。一切傳說都是為了讓聽者重說。所以,人們在傳承古經(jīng)之時,會說“如是我聞”,“曰若稽古”。大概說的就是這種感覺吧。 抑制是為了新生。意識穿行于黑暗中,就如同分娩。低音部分結(jié)束時的那一聲極高昂的勾起之音,有如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震顫著每一顆期待著的心靈。那是一個個偉大的,永恒的時代。同時,這聲勾起亦使這已收納全部現(xiàn)實性于身中的自我意識破裂,于是純凈的思想從中涌出,囊括世界,包舉宇內(nèi),有如石中流淌出清澈的泉水,將要廣布四方。 蓬萊傳說。非以蓬萊之遠,如何能支撐傳說之真?蓬萊之真,并非以其近俗而可實證,恰以其不可觸及,不可顯現(xiàn)。由此拒絕的不可,幻想才美好而盛大。并非它本身美好而盛大,而是穿越厚重物質(zhì)的思想美好而盛大。思想亦不自稱為大,而稱既隔絕又打通現(xiàn)實的傳說偉大。所以,越是虛幻,越是真實。越是非常,越是親切。正言若反。遺世獨立的幻想鄉(xiāng)(二次元),恐怕就出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