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章、值得贊頌的埃米爾阿布?穆罕默德?努赫?本?納斯?fàn)?本?艾哈邁德
譯自The History of Bukhara:Translated from a Persian Abridgement of the Arabic Origin by Narshakhi,The rule of the amir Hamid Abu Muhammad Nuh ibn Nasr ibn Ahmad
關(guān)于注釋的說明:
無說明:英譯本每頁腳注,對于ABCD等字母的含義需看《前言》、《緒論》
譯注:譯注
尾注:英譯本正文后的note部分
屬于放飛自我的翻譯,僅供參考,不具備嚴(yán)謹(jǐn)學(xué)術(shù)價值
回歷年數(shù)換成漢字表示,公歷時間則用阿拉伯?dāng)?shù)字
值得贊頌的異密努赫一世[1]繼位于回歷三三一年八月一日(943年4月)[2],阿布·扎爾(Abu Dharr)任大維齊爾,他曾是布哈拉城法官,[3]其法學(xué)水平在當(dāng)時可謂無人能及,并留有著作《基本教法概要(Mukhtasar-i kafi)》。納斯?fàn)柖浪篮蟾鞯嘏褋y四起,(以至于)出布哈拉,移駕尼沙不爾。尼沙不爾城守為阿布·阿里·伊斯法罕尼(Ali Ali Isfahani)[4],在他平定尼沙不爾地區(qū)的叛亂與反對者勢力后,努赫一世讓他占住此地。[5]之后努赫一世將尼沙不爾城賜給了易卜拉欣·本·西木居爾[6]。伊斯法罕尼自語道:“我治理此地如此盡心盡力[7],異密卻將尼沙不爾轉(zhuǎn)與他人!”他找到(努赫一世之叔)阿布·伊斯哈克·易卜拉欣·本·艾哈邁德·本·伊斯瑪儀[8],勸道:“請您前往布哈拉繼承王位吧!若有我的協(xié)助,努赫一世必然無法阻止您的到來。”于是阿布·伊斯哈克組建了一支軍隊并宣布起兵奪位。
努赫一世(聽聞消息大驚),立馬從尼沙不爾返回(布哈拉),阿布·伊斯哈克向努赫一世進擊,雙方爆發(fā)了一場戰(zhàn)役,努赫一世慘敗,逃往布哈拉,阿布·伊斯哈克緊隨其后到達布哈拉,回歷三三五年六月(947年1月),布哈拉民眾向阿布·伊斯哈克宣誓效忠;布哈拉城的敏拜樓(minbar)[9]內(nèi),(僧侶在)虎土白上皆誦念阿布·伊斯哈克之名。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之后他發(fā)現(xiàn)他的軍隊里醞釀著一個針對他的陰謀,他們原來早已與努赫一世達成和解,并想要殺死他。他(只得)離開布哈拉,前往查干尼揚(Chaganiyan)[10],努赫一世將軍隊交由曼蘇爾·喀喇特勤[11](Mansur Qaratekin)指揮,派他前往謀夫。曼蘇爾擒獲阿里·本·穆罕默德·加茲溫尼(Ali ibn Muhammad al-Qazvini)[12],將其五花大綁,解往布哈拉,結(jié)束了亂局。[13]努赫一世在位期間與覬覦王位的叛軍進行了多次戰(zhàn)斗,最終在回歷三四一年(952),諸省均向努赫一世俯首稱臣,他逝世于回歷三四三年四月(954年8月)[14],統(tǒng)治十二年。
庫巴維公言:由于納爾沙喜公是在努赫一世統(tǒng)治之初的回歷三三二年(943-944)以其名義撰寫了這部著作,因此原書內(nèi)并沒有完全提到努赫一世在位時期的所有事跡,因此,努赫一世死后的事件,以至于薩曼王朝諸異密(原書沒有提及)的事跡將在至尊真主的助力下,由鄙人來查漏補缺。
[1] B本后加一句:在他父王納斯?fàn)柖浪篮??
[2] 尾注333:關(guān)于努赫一世的統(tǒng)治見《突厥斯坦》p246-249;至于本書中他繼位的日期與《記述的裝飾》p32記載的一致
[3] 尾注334:關(guān)于阿布·扎爾見尾注12;納爾沙喜此處搞錯了,除非阿布·扎爾和阿布·法德爾·穆罕默德·蘇剌密·哈基姆(Abu Fadl Muhammad al-Sulami al-Hikim)是同一人——此人便是努赫一世的大維齊爾,回歷三三五年(946)被殺。見加爾迪齊書p32、34與全史卷八,p345;據(jù)薩馬阿尼書342a,(在shahid下)努赫一世想要保護他,但還是護不了周全,導(dǎo)致他被努赫手底下跋扈的軍隊所殺。蘇剌密有著作留世。
[4] 尾注335,Abu 'Ali Isfahani:即阿布·阿里·查干尼(或Saghani)·本·穆赫塔吉。正如納爾沙喜所言,他叛亂的原因緣于職位被取代的不滿,全史卷八,p344和加爾迪齊書p34也記載了這一點。關(guān)于他的生平活動與與薩曼王朝的復(fù)雜故事太長了,在本書敘述不了,見《突厥斯坦》p247。他在努赫死后也在955年去世。
[5] 原文為(Hamid) ordered him seized, (after which) he pacified the district and scattered the opposition
[6] 尾注336,易卜拉欣·本·西木居爾(B本原文作阿布·易卜拉欣):西木居爾家族在薩曼王朝統(tǒng)治河中的政治史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從米爾洪德書法譯p261和薩馬阿尼書323提供的世系表看,西木居爾家族首位家主原為薩曼王朝的一個奴隸,但到他的兒子們已經(jīng)擔(dān)任異密了。薩馬阿尼稱頌易卜拉欣,稱他將布哈拉治理得很好。他還統(tǒng)治謀夫、尼沙不爾(全史卷八,p333-334中記載)、赫拉特、庫黑斯坦(Quhistan),回歷三三六年十月(948年4月)去世。薩馬阿尼在在書中記載了家族的其他成員。據(jù)全史卷八,p269、276,易卜拉欣曾在回歷三二八至三二九年(939-940)統(tǒng)治戈爾甘(Jurjan,與Juzjan不同)。尼沙不里《歷史》39b記載了他的名字:布哈拉、赫拉特、謀夫、尼沙不爾四城之主,異密阿布·伊斯哈克·本·阿比·伊姆蘭·阿迪卜之子異密易卜拉欣·本·西木居爾
[7] B本此句后還有一句:我順從旨意將尼沙不爾讓出
[8] 尾注337,Abu Ishaq Ibrahim ibn Ahmad ibn Isma’il Samani:此處將尾注325的那個伊斯哈克混淆了。這位阿布·伊斯哈克是反抗納斯?fàn)柖赖娜值苤?,叛亂失敗后他逃往摩蘇爾為白益王朝【譯注:應(yīng)是哈姆丹王朝,此處疏漏錯誤】異密納綏爾·道萊,直到阿布·阿里·查干尼聯(lián)絡(luò)他。他們倆和努赫打的那場仗,以及擊敗努赫,進入布哈拉城的日期再全史卷八,p345中得到了驗證。加爾迪齊p34和米爾洪德書法譯p146記載的事跡和納爾沙喜一致。阿布·阿里回查干尼揚后,易卜拉欣和努赫講和,但隨后努赫就弄瞎了易卜拉欣和努赫的兩個叔叔,見全史卷八,p346。
[9] 譯注:清真寺內(nèi)傳經(jīng)者用作宣教臺的樓梯形臺座,宗教領(lǐng)袖或?qū)W者在此向信徒傳授quran
[10] 譯注:此地為查干尼家族世襲領(lǐng)地,
[11] 尾注338,Mansur ibn Qaratekin(原文為Mansur Qaratekin):是伊斯菲賈卜城(見尾注303)的一個王公。他助努赫對抗白益王朝(全史卷八,p366),同時參與平叛行動。據(jù)全史卷八,p369-370,他在回歷340年三月(951年8月)死于剌夷;加爾迪齊則說死于尼沙不爾(p38).伊本·阿西爾說他死后葬在故鄉(xiāng)伊斯菲賈卜。他肯定從伊斯瑪儀時期開始效力,一直到努赫時期。
[12] B本后還有一句:他是謀夫城城守
[13] 尾注339:Ali ibn Muhammad al-Qazvini為阿布·阿里·查干尼一方手下,查干尼和易卜拉欣進軍布哈拉時他被任命治理謀夫,全史卷八,p347記載他也叫阿布·艾哈邁德。
[14] 尾注340:關(guān)于努赫死期,見《突厥斯坦》p249注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