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曼筆記法:知識與想法的區(qū)別與關系
標題:盧曼筆記法:知識與想法的區(qū)別與關系
一、知識與想法的區(qū)別(2-8)
1.知識:公共的,人類群體的產品,載體是紙或數字存儲器
2.想法:個人的,需要經過個人的認知與思考產生
二、盧曼式的編號與樹形結構(9-17)
1.盧曼式的編號為網絡提供一條主線,方便導航瀏覽卡片
2.樹形結構:從內容上形成樹形結構,反映不僅是秩序,還有想法的延伸
三、知識與想法在筆記中的應用(18-28)
1.雙鏈筆記中,卡片之間只是簡單的相關關聯
2.盧曼筆記法中,卡片之間的關系是想法的延伸與融合
3.想法的鏈接鏈路不同于分類,而是一種想法的路徑
四、知識與想法的關系(29-37)
1.同一段內容可以是知識,也可以是想法,關鍵在于與個人之間的關系
2.想法需要與公共知識相一致,才能融入公共知識體系
具體實現中最具原創(chuàng)性的設計:
1.引入盧曼式的編號,為網絡提供一條主線,方便導航瀏覽卡片
2.樹形結構的應用,更好地反映想法的延伸關系
3.強調個人想法在筆記中的重要性,而非僅僅關注知識的整理與分類標題:關于卡片筆記的思考與實踐
一、卡片筆記的管理手段和樹形結構(來源:行1-6)
索引、集合等管理手段的必要性
樹形結構在卡片筆記中的應用
二、歷史和想法演變角度的討論(來源:行7-18)
Internet 觀點:卡片筆記的主軸和樹形結構
實體卡片盒實踐者的觀點
聊天記錄概念在卡片筆記中的應用
三、理解卡片筆記的核心觀點(來源:行19-24)
聊天記錄作為卡片筆記的核心概念
聊天記錄反映個人想法與思考過程
四、王淑玉老師關于卡片筆記的三點啟示(來源:行25-32)
白板和卡片盒
wiki link 和層級關系
思考記錄與思考過程
五、卡片筆記實踐中的原創(chuàng)性設計(來源:行39-40、47-50)
聊天記錄式卡片使用方式:反映時序和方向性
層級編號:表達分類和相關性
具體實現中最具原創(chuàng)性的設計:
聊天記錄式卡片使用方式
層級編號體現分類和相關性標題:深入探討卡片盒與雙鏈筆記的區(qū)別與聯系
一、卡片盒與雙鏈筆記的區(qū)別與聯系(1-7)
1.卡片盒更注重想法的演變和發(fā)展
2.雙鏈筆記更注重知識的記錄和連接
3.卡片盒與雙鏈筆記在形式上有相似之處,但內容上有較大差異
二、卡片盒的設計與演變路徑(8-17)
1.卡片盒使用字母、數字等符號表示內容上的區(qū)分
2.卡片盒形成樹形分叉的結構,反映了演變路徑分叉的關系
3.卡片盒的第一張卡片與其他卡片在內容上有所不同,主要是摘抄及分類
三、卡片盒與系統論的關系(18-28)
1.系統論強調整體大于局部之和,與卡片盒的設計理念相契合
2.系統論中的智能體往往具有自指的特性,這一點在卡片盒中也有所體現
四、知識與想法的區(qū)別及其在筆記中的體現(29-37)
1.雙鏈筆記主要記錄關于世界的知識,卡片盒更注重記錄個人的想法
2.卡片盒與日記的區(qū)別在于卡片盒中的想法更具有普遍適用性
五、卡片盒與雙鏈筆記的起源及其發(fā)展(38-44)
1.雙鏈筆記起源于互聯網超鏈接,更多地是對公共知識的管理
2.卡片盒與增強智能的設計理念有所不同,更注重個人思考的記錄
六、卡片盒在實際應用中的優(yōu)勢及其對個人發(fā)展的影響(45-59)
1.卡片盒雖然簡潔,但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有助于改變使用方式
2.卡片盒有助于提高個人的思維能力及反思
3.正確的方法和方向可以使學習更有效果
具體實現中最具原創(chuàng)性的設計:
1.演變路徑分叉關系的表示,通過字母、數字等符號體現內容上的區(qū)分
2.卡片盒形成的樹形分叉結構,有助于追溯想法的來源和發(fā)展
3.卡片盒與系統論相結合,強調整體大于局部之和的設計理念
4.卡片盒在記錄個人想法的同時,也包含了對世界知識的理解和看法
(AI generat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