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夏至是什么時候?夏至的習俗有哪些?
2021年夏至是什么時候?
夏至,古時稱“夏節(jié)”“夏至節(jié)”,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被確定的節(jié)氣。
說到夏至的“至”,《恪遵憲度》中便解釋到了有“三至”:“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p>
2021的夏至節(jié)氣時間是6月21號。
夏至的習俗有哪些?
夏至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鹿角解?〕古人認為“麋”屬陰“鹿”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感陰氣便開始脫落;
〔?蟬始鳴?〕夏蟬又叫“知了”。雄性的知了也感覺到陰氣漸漸要滋生了,就開始鼓翼而鳴。
〔?半夏生?〕半夏是一種喜陰藥草,因為在夏日之半生長而得半夏之名。炎熱的仲夏里,地下的陰氣漸漸開始滋生,喜陰的植物開始萌發(fā)。
習俗一:夏至,學習古人“至日閉關”
《友漁齋醫(yī)話》中講到:“人知惜生,每逢節(jié)氣,皆宜保養(yǎng),而二至尤為緊要?!?/p>
在一年中,冬至和夏至是一年中陰陽轉化的兩個關鍵節(jié)點,天地之氣運動較為活躍,人體內陰陽二氣開始相爭,是一年中人體比較虛弱的節(jié)點。
《易經》里言簡意賅,講要“至日閉關”。
把操心的事,或者要四處奔波的事兒也暫且先緩緩,由著心意做些開心的事情,在燥熱的夏天里給自己一個短暫的停頓。

習俗二:一年中最虛之時,補心氣為重
夏至日,古人們會舉辦隆重的“夏祭”活動,慶祝豐收,祭祀祖先。如今夏至的儀式化簡,但“吃的儀式”仍然保留至今。
這一天,全國各地有種種關于吃的習俗。
南北皆將新麥做成的面,在這天吃上一碗“夏至面”;還有在山東龍口一帶,兒童們會用麥秸編成小笊籬,在麥湯中撈麥粒吃;而無錫人則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
原因:
人在陰陽轉化的過程中,身體五臟六腑都會做出調整,呈現較為虛弱的狀態(tài)。夏至與心氣相通,心氣雖最旺盛,同時也最易被耗傷。
尤其到了三伏天,“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中的暑邪。暑易傷氣,加上人體的心火外泄得厲害,大量出汗,耗氣傷津,都是在損耗心氣。很多人會有乏力、氣短、多夢、心煩意亂等現象。
小麥,在《本草再新》就記載,具有養(yǎng)心,益腎,和血,健脾四大作用。小麥是心之谷,它入心經,能降燥熱,補虛、養(yǎng)心、安心神。其冬種夏收,得四時之氣,補心氣的效果很強。
沒有什么能比這新麥來得更應節(jié),更強補心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