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生情事一則
本文原載于公眾號“生命科學煲湯人”。

生命科學煲湯人是浙江大學團隊創(chuàng)建的生命科學趣味科普公眾號,聚焦解讀生物醫(yī)學領域時事熱點和前沿進展,用腦思考生命演化的歷史,用心記錄科學前進的時代。將生命奧秘熬成易于消化的湯,在清晨和黃昏為你端上。
原文題目:醫(yī)學生情事一則。
2月14日,情人節(jié)的傍晚。
晚風輕拂,春意盎然。絲絲的涼意中,已有報春花的清香在如水的黃昏中流淌。
那個傍晚,醫(yī)學院的女生小A獨自在寧靜的校園小徑漫步。
這時,她看到路旁的石凳上坐著一個同專業(yè)的男生,似乎已經等待了很久。

“晚上好,小A!這里有東西給你!”
他站起來,塞給小A一張紙條。然后便紅著臉跑開了。
小A打開了那張疊得很用心的紙條,借著路燈昏暗的光線,她看到上面寫著:

第二天,小A又遇到了那個男生。
“嗨!”小A叫住了他,并遞給他一張紙條。“你的病情我了解了。這是我給你的處方——”
男生打開紙條一看,上面寫著:

---------------------------------
男生怎么也看不懂?;厝チ酥?,他找到了煲湯人,要煲湯人幫他解讀一下這張紙條。
煲湯人吃了一大把狗糧......

“你們的浪漫,對于人類而言還是有些超前......”
“所以我是追成功了么?”男生疑惑地問。
“下面我來分析一下她告訴了你什么...”煲湯人滿嘴狗糧,支支吾吾地說。
---------------------------------
先看這個。

這是一個大名鼎鼎婦孺皆知的分子——多巴胺。

三位研究多巴胺在神經系統(tǒng)中傳導作用的科學家獲得了2000年諾貝爾生理學&醫(yī)學獎。
多巴胺是大腦中最廣為人知的快樂激素。在愛情產生的過程中,它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多巴胺主要由大腦中的黑質細胞合成。黑質細胞首先將酪氨酸轉化為L-多巴,然后經過一系列酶促反應合成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形象地說,它是神經細胞用來彼此溝通的語言。
據(jù)說和心愛的人肢體接觸,會有觸電般的感覺。這種強烈的感覺讓人緊張而又愉悅,甚至有些飄飄然...

這種感覺的產生總有多巴胺的功勞。
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個快樂的調控中樞,叫做伏隔核;這個小小的區(qū)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喜怒哀樂。
當愛情到來時,伏隔核的神經元末梢會釋放多巴胺,觸發(fā)我們大腦中的獎勵機制。就像快樂的閥門被猛然撞開,輕盈愉悅的感覺到達我們全身的每一個角落......

為什么和心愛的人貼貼會有愉悅的感覺?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Saboor課題組近期的研究揭示了更多奧秘。

一些神經元的細胞膜上有一種蛋白,叫做Mrgprb4;這種蛋白可以感受壓力。如果手指尖端有帶有Mrgprb4的神經元,手指尖端觸碰到喜歡的人的身體,這一神經元就會被激活。
Saboor等人用小鼠做實驗,他們發(fā)現(xiàn),Mrgprb4神經元被激活后,會產生多巴胺,觸發(fā)小鼠大腦中的獎勵機制。
這大概就是愛上一只鼠的感覺......

相反,去除Mrgprb4神經元后,小鼠變得十分“性冷淡”。
下次,當身邊人說,“救命,我患上肌膚饑渴癥了!”你不妨告訴他們,這都是他們的Mrgprb神經元在作怪。
只要設法抑制這些戀愛腦的細胞,他們就會好受一些(×)。

---------------------------------
再說說苯乙胺。

苯乙胺主要由間腦底部的細胞產生。它是一種強有力的神經系統(tǒng)興奮劑。
苯乙胺的作用類似多巴胺,并可以和多巴胺協(xié)同發(fā)揮作用。
戀愛中的人們似乎有無窮無盡的精力,好似打了雞血一般:平時很少運動的人可以和心愛的ta一起出去走十里長街,平時很少熬夜的人可以和心愛的ta一起整夜聊天。
在一個人為愛發(fā)瘋的時候,每一個苯乙胺分子都不是無辜的。

苯丙胺(安非他命)的分子結構類似苯乙胺,與苯乙胺的作用類似,可以使人極度興奮和欣快。但由于苯丙胺有很強的成癮性,已經被列為毒品,被廣泛禁用。
都說“愛情如毒品”,或許這也是一種解釋?
愛情如毒品,所以戒斷非常痛苦。失戀后那心碎的感覺,可能戒毒所里的人也可以感同身受。
怎么讓ta愛上你?給ta補充一點苯乙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巧克力中的苯乙胺含量較高,因此有觀點認為吃巧克力可以提升神經系統(tǒng)中苯乙胺的水平。

這樣看來,巧克力成為情人節(jié)送禮物的熱門選擇,還是有其科學道理的......
---------------------------------
最后說說血清素(5-羥色氨)。

為什么叫血清素呢?因為它最初是在血清中被發(fā)現(xiàn)的。血液循環(huán)中的血清素主要來源于腸道中的嗜鉻細胞。不過,由于血清素無法通過血腦屏障,大腦中的血清素都是大腦自己生產的。
墜入情網時,大腦中血清素的含量會上升,帶給身處戀愛中的人以愉悅和依戀。

在大腦中,神經元以色氨酸為原料合成血清素。
大腦中的色氨酸首先被色氨酸羥化酶轉化為5-羥色氨酸,再經5-羥色氨酸脫羧酶的作用生成血清素。
如果人為去除大腦中的血清素,會怎么樣呢?
會不相信愛情么?

2011年,饒毅課題組敲除了小鼠大腦中的色氨酸羥化酶,這些被敲除色氨酸羥化酶的小鼠無法在大腦中生產血清素。
然后這些小鼠就變成了homo......
野生型雄鼠傾向于追求雌鼠,但敲除小鼠變得“男女通吃”。
研究顯示這些敲除小鼠的嗅覺系統(tǒng)和對性別的感知能力沒有出現(xiàn)問題,這說明確實是它們的性取向發(fā)生了變化。

饒毅等人隨后給這些敲除小鼠的大腦回補了5-羥色氨酸中間體,由于繞過了被敲除的色氨酸羥化酶,這些小鼠的大腦又可以合成血清素了。
它們的性取向隨后變得與野生型一致。
這項有趣的工作得以讓人們窺見性別選擇分子機制的一角,提示我們血清素在對異性產生感情的過程中可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特別說明:性取向異于常人曾被當做一種精神疾病,而近年來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和社會觀念的進步,同性戀、雙性戀等曾經被視為“病態(tài)”的取向在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已經無病化,得到了日益廣泛的尊重。
---------------------------------
“你看,問世間情為何物,其實就幾種激素?!膘覝藢δ莻€男生說,“小A若是拒絕你,又怎么給你這幾種激素呢?”
男生離開后,煲湯人陷入了沉思。

何謂“自由意志”?萬億年的進化早已把擇偶的標準刻在了我們的DNA里。我們的激素按照這些基因的指令行事,調控著我們的喜怒哀樂;愛與不愛,真的取決于我們的自由意志么?
或許我們對愛情的生理學原理了解并不全面,但即使有朝一日我們可以完全了解這些機制,我相信,人們也會發(fā)現(xiàn),人類的愛情并非純粹是生物學的吸引。激素以外的東西可以讓我們在激素褪去后仍然保持穩(wěn)定的親密關系與社會紐帶。從這種意義上來講,機械的生物學原理并不能完全解構愛情。愛與不愛,終究取決于我們自己的選擇。
煲湯人祝大家以自己的方式度過幸福的情人節(jié)。祝有情人終成眷屬,祝每一點渴望都能收獲結果,祝單身貴族過得瀟灑自如。
全文共2600字,感謝您讀完。這里是生命科學煲湯人頻道,由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專業(yè)學生發(fā)起的原創(chuàng)科普團隊。我們聚焦解讀生物醫(yī)學領域時事熱點和前沿進展,用腦思考生命演化的歷史,用心記錄科學前進的時代。將生命奧秘熬成易于消化的湯,在清晨和黃昏為你端上。
參考文獻:
Elias LJ, Succi IK, Schaffler MD, Foster W, Gradwell MA, Bohic M, Fushiki A, Upadhyay A, Ejoh LL, Schwark R, Frazer R, Bistis B, Burke JE, Saltz V, Boyce JE, Jhumka A, Costa RM, Abraira VE, Abdus-Saboor I. Touch neurons underlying dopaminergic pleasurable touch and sexual receptivity. Cell. 2023 Feb 2;186(3):577-590.e16.
Walum H, Young LJ. The neural mechanisms and circuitry of the pair bond. Nat Rev Neurosci. 2018 Nov;19(11):643-654.
Liu Y, Jiang Y, Si Y, Kim JY, Chen ZF, Rao Y.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sexual preference revealed by genetic studies of 5-HT in the brains of male mice. Nature. 2011 Apr 7;472(7341):95-9. doi: 10.1038/nature09822. Epub 2011 Mar 23. PMID: 21441904; PMCID: PMC4094133.
醫(yī)學生情事一則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