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口罩為難的香煙,才是肺的頭號殺手

本文作者:Tadpole | 公眾號:biokiwi
本文關鍵詞?香煙 口罩 尼古丁 癌癥 成癮 戒斷反應
從2003年的非典起,就出現(xiàn)過“吸煙能抗病毒”的謠言。盡管已經(jīng)多次辟謠,卻仍有人深信不疑。
而在這一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類似的聲音依舊出現(xiàn),甚至還因2020年2月9日發(fā)表在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一篇醫(yī)學研究論文中關于吸煙史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而愈演愈烈。
發(fā)表該文章的鐘南山院士團隊也及時辟謠:“關于未發(fā)表的文章部分信息不應該被過度解讀”。

更何況該項統(tǒng)計僅僅是對呼吸道疾病患者常規(guī)的臨床特征調查,吸煙這個習慣本身還與生活環(huán)境、家庭背景,個人病史等多種因素相關。
且上周發(fā)布在預印本平臺medRxiv的另一篇文章還指出,吸煙者的ACE 2基因表達水平明顯高于不吸煙人群,而ACE 2 正是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入口。
和此前鐘院士的說法一樣,這些還未經(jīng)過同行審閱、正式發(fā)表的文章不適宜過分解讀,對于吸煙和新冠病毒之間的關系還需要進一步確認。
但吸煙本身,的確劣跡斑斑。
隨著疫情逐漸受到控制,在一段時間的居家隔離之后,全國各地陸續(xù)復工。
在工作的同時,很多公司采取了一系列防護措施,例如要求全天佩戴口罩。
但作為都需要涉及嘴和呼吸道的物件,口罩和香煙似乎并不合拍。
那就從這對矛盾開始講起吧。

口罩與香煙的矛盾
茶余飯后,樓頂天臺或是墻角通常是有抽煙習慣的人們聚集的地方,以往滿地的煙頭便是證據(jù)。
但在如今這樣的特殊時期,戴口罩和吸煙成了互不兼容的選擇,而“聚眾吸煙”就更加不被允許。
饞于煙癮的人會說,可以戴著口罩吸煙。但這樣做的話,戴的還是口罩,吸的還是煙嗎?
口罩失守
戴著錯買的非醫(yī)用口罩、用鋼筆替代香煙,通過比較嘴含住“香煙”前后口罩的差異不難看出,口罩已然失去了其原有的功效。
從正面看,因為嘴部含有“香煙”的緣故,原本被金屬條緊貼鼻梁的口罩上沿滑下,使得鼻梁兩側出現(xiàn)明顯空隙;而口罩下沿也因此收窄,出現(xiàn)“通風口”。
從側面看,嘴含住“香煙“的同時,部分口罩也被塞入嘴中,口罩兩側受到向中間拉扯的力量,不再貼合臉頰。

香煙乏味
除開社交或裝樣子的目的,吸煙者更看重的是吸煙帶來的口感、對呼吸道的沖擊和尼古丁等物質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刺激。但是隔著一層口罩,對吸入的香煙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在biokiwi往期的文章《薄薄的一層口罩真的能擋住肺炎病毒嗎?》中介紹了口罩的來歷、作用原理和挑選的依據(jù)。
其中就有提到Derrick等人的一項研究,利用1-5層的普通醫(yī)用口罩疊加使用,讓0.02-1微米的顆粒通過口罩,再根據(jù)檢測結果進行打分。最后得到的結果是:一層口罩的得分為2.7,五層口罩是5.5。

另一份針對香煙煙霧中顆粒物大小的研究顯示,香煙產(chǎn)生煙霧顆粒大小主要分布在0-2微米的范圍內。
對于這個大小范圍的顆粒物,盡管口罩并不能完全隔絕,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吸入效果。

不僅如此,正常情況下吸煙者僅僅吸入香煙中20%的尼古丁;有一半擴散到空氣中,25%在燃燒時被破壞,還有5%存留在煙頭內。
如果香煙和嘴之間再加上一層或多層口罩,也會有部分尼古丁進一步被“扣留”,吸煙也喪失了一些“味道”。
而這些“味道”正是這個頭號殺手的“兇器”。
吸煙有害健康
其實對于吸煙的人來說,“吸煙有害健康”這句話應該是再熟悉不過的了。

自2005年起,《世界衛(wèi)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第11條就明確規(guī)定:
要求每一締約方應在本公約對該締約方生效后三年內,采取、實施有效措施禁止誤導性的煙草制品包裝和標簽;確保煙草制品包裝上帶有大面積的說明煙草使用有害后果的健康警語和信息;確保這些警示語占據(jù)主要可見部分的 50%或以上,但不應少于 30%,并使用締約方本國的主要語言;確保包裝包含煙草制品成分和釋放物的描述性信息。
澳大利亞幾乎是全球香煙管制最嚴格的國家,其率先在2012年全面實施煙草無裝飾包裝法案。
隨后澳大利亞還進一步用香煙致使的各類疾病圖片作為包裝,并加以高額的稅率,讓煙民更加直觀認識到,吸煙真的有害健康。
反觀國內香煙包裝給人的直觀感受,警示標語的占比可能是將將30%左右。

越來越多的文獻研究揭示了香煙與各種各樣疾病之間的聯(lián)系,香煙的影響包括心血管、消化道、生殖系統(tǒng)等等全身各處器官的疾病。
其中尤以癌癥相關的研究為重,現(xiàn)已有充分的科學依據(jù)表明,吸煙可以導致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腎臟、膀胱癌等多種惡性腫瘤,且吸煙量越大、吸煙年限越長,這些癌癥的發(fā)病風險越高。
國家癌癥中心在《柳葉刀》子刊上發(fā)表的研究指出,2014年因癌癥逝去的患者中,有45.2%的死亡可以歸于23種可控危險因素,其中吸煙占比最高。此前一項面向超過50萬名中國人群開展的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也發(fā)現(xiàn),男性吸煙者患癌風險是不吸煙者的2.51倍,而女性則是2.28倍。

顯而易見,吸煙造成最直接、也最嚴重影響的便是包括肺部在內的呼吸道。
中國較高的吸煙率也使其患癌分布情況特殊,首位便是肺癌,占因癌癥死亡總數(shù)的27.3%。
這些駭人數(shù)據(jù)背后的因果關系,也在不斷被闡明。
上世紀的多項流行病學研究都得出類似的結論:吸煙會導致肺癌并增加其死亡風險。
近些年的科學工作者則發(fā)現(xiàn)了吸煙對肺部細胞基因突變程度的影響,更多的突變增加了患上癌癥的風險。
正如前文提到,香煙包裝上必須標有警示語,以便抽煙者每次從煙盒取出香煙時,都會看到這句話或圖片。
這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對大多數(shù)吸煙者來說,戒煙始終是個難題。

戒煙難在哪兒?
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2019年全年賣出卷煙23676.4億支,保守估計全國有3億煙民的話,平均每人每天吸入約21.6支煙(超過一包)。
更可怕的是,青少年的吸煙率正在不斷上升。
最新的報告顯示, 2018年15-24歲人群吸煙率已升至18.6%,其中男性青少年吸煙率甚至達到34%。
影視作品中英雄人物抽煙的英姿、知名社會人物的習慣都容易影響還缺乏辨別是非能力的青少年。
久而久之,吸煙的門檻越來越低,但戒煙的難度依舊。

這些困難不僅僅來源于心理和習慣層面,也還可能是生理因素在作祟。
眾所周知,尼古丁有害健康。
但尼古丁更加可怖的,是會讓吸煙者形成依賴,而這樣的依賴實際上是一種慢性成癮性疾病。
吸煙者享受尼古丁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帶來的刺激、多巴胺分泌給予的快感,這樣的反饋讓吸煙者欲罷不能。
可與此同時,大腦中灰白質部分會逐漸萎縮,甚至影響到人的神經(jīng)或認知。

必須承認的是,戒煙并不容易,尤其對于出現(xiàn)明顯煙草依賴的吸煙者。
少部分人可能憑借其強大的意志力和家人、朋友的監(jiān)督能夠戒掉這個習慣,但大多數(shù)都會陷入掙扎,或者并沒有戒煙的意愿。
國內臨床戒煙指南不僅包括心理干預和行為療法,使用戒煙藥物也是戒煙常規(guī)手段之一。
有三類治療藥物在指南中被推薦,包括尼古丁替代療法類藥物、鹽酸安非他酮緩釋片,以及酒石酸伐尼克蘭。
盡管多項相關研究都指出,規(guī)范的治療可以使戒煙成功率提高1-2倍,也不會增加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毒性作用,但戒煙藥在國內并不常見。
以尼古丁替代療法類藥物為例,對于很多人而言,尼古丁幾乎等于“毒藥”,但事實上和煙草一樣,同屬于茄科的土豆、番茄中也會存在微量的尼古丁,而這并不致命、或者致病。
尼古丁是否有害取決于劑量、進入人體的途徑和速度。
從煙草到香煙的制作過程,實際上便是尼古丁等有害物質的濃縮過程。
當煙民通過吸入的方式攝入尼古丁,僅僅需要數(shù)秒,它就可以作用于大腦中成癮相應的中樞;
在這種情況下尼古丁進入人體的速度快、量大、濃度高,容易形成依賴并成癮。
而尼古丁替代療法使用的藥物,比如咀嚼膠或貼片,是通過口腔或皮膚黏膜吸收,并經(jīng)由血液進入人體,低濃度和緩慢的攝入速度不容易引發(fā)成癮機制。

戒煙過程中的戒斷癥狀,也是戒煙難以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原本因為抽煙帶來的大量多巴胺分泌,那些愉悅或者興奮的感覺消失了,隨之而來的是對尼古丁,或者說香煙的渴求;
進而讓戒煙者出現(xiàn)煩躁不安的情緒,甚至出現(xiàn)一些生理癥狀,如顫抖、口腔潰瘍等。
這時,合適的治療方案有助于戒煙者克服這些癥狀,最終達成擺脫戒斷癥狀,成功戒煙的目的。
僅僅是在中國,每年都有數(shù)百萬人因吸煙或肺癌去世,希望你和你的家人、朋友能夠避免成為這其中的一份子。
既然口罩和香煙互不兼容,何不就讓你或你身邊吸煙的人,借此機會戒煙吧。
參考資料:
[1] Wei-jie Guan , Zheng-yi Ni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 medRxiv preprint doi:?https://doi.org/10.1101/2020.02.06.20020974.
[2] 王亞杰,強天偉,孫靖. 香煙煙霧中顆粒物粒徑的分布情況. 潔凈與空調技術,2016
[3] Derrick J L, Gomersall C D. Protecting healthcare staff from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filtration capacity of multiple surgical masks[J].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2005, 59(4): 365-368.
[4] 高之清,香煙煙霧中的毒物及其危害,化學世界,2005年第4期
[5] 2019年11月21日中國醫(yī)學健康新聞發(fā)布會文字實錄,中國政府網(wǎng)宣傳司
[6]《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原衛(wèi)生部
[7] 2018 Global progress report 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WHO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8. Licence: CC BY-NC-SA 3.0 IGO.
[8] 主要工業(yè)產(chǎn)品的銷售與庫存,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tǒng)計局
[9] 控煙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辦公廳,2013年8月14日
[10] 煙草制品采用無裝飾包裝 :證據(jù),設計與執(zhí)行 [Plain packaging of tobacco products: evidenc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世界衛(wèi)生組織2017年, ISBN 978-92-4-556522-2
[11] 《世界衛(wèi)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世界衛(wèi)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