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公國的出現(xiàn),奧地利國家之始——奧地利簡史4
說到奧地利,咱們可能想到的是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高度工業(yè)化、國有化,以及永久中立國的形象。但歷史上的奧地利也是個相當好斗、相當野蠻的國家,比如奧地利國家最早的形態(tài)——奧地利公國

奧地利
奧地利地區(q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也就是史前冰川時代。但奧地利國家歷史則要進入12世紀才真正開始
歷史上第一次記載“奧地利”的名稱也是在996年,出現(xiàn)于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三世的文件中,后來998年再次出現(xiàn),等到海因里希二世皇帝時期該名稱才最終完善起來,還加蓋了印章

今天奧地利的位置
最初的“奧地利”也僅僅指的是多瑙河畔的地區(qū),尚未成為一個國家、一個政權,僅僅作為帝國境內(nèi)的一個邊疆領地區(qū),派貴族前去治理
而進行管理的家族正是咱們上期講到的巴本堡家族,也就是從976年巴本堡家族的利奧波德一世開始,其家族被封為邊疆伯爵,開始對奧地利地區(qū)進行統(tǒng)治

利奧波德一世
但976年奧地利國家尚未形成,最終在1156年巴本堡家族的亨利二世時期,奧地利正式被升格為奧地利公國,開啟了奧地利國家的發(fā)展歷史

亨利二世
從奧地利公國開始,奧地利國家迅速開始了建國發(fā)展、封建化的進程,并最終成為了中世紀阿爾卑斯山諸國當中的一大強國
甚至于日后在近現(xiàn)代史上成為了歐洲列強之一,一度威震歐洲!當然此時的奧地利也才剛開局,未來的帝國對于它來說還早了一點

而咱們本期的主要任務就是簡單了解一下這個所謂的“奧地利公國”,聊一聊奧地利公國與巴本堡王朝時期的奧地利
奧地利公國(1156-1453)
奧地利公國通常被劃入奧地利大公國的歷史時期,兩者在屬性上都類似,只不過差了個名號罷了,而咱們本期內(nèi)容則將奧地利公國時期與奧地利大公國時期分開,逐一講述,有利于梳理出奧地利歷史發(fā)展脈絡

奧地利公國國徽
而奧地利公國,或者叫奧地利大公國,是當時中世紀神圣羅馬帝國最重要的邦國之一,后來的奧地利大公國更是奧地利帝國的前身。
而從奧地利公國到奧地利大公國將近七百年的發(fā)展歷程,同時也是奧地利從一個神圣羅馬帝國的普通諸侯國變成整個帝國中心的過程。

奧地利大公國位置
而在奧地利公國時期,也就是剛剛奧地利建國的時候,巴本堡家族的亨利二世被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紅胡子腓特烈一世任命為第一代奧地利公爵

紅胡子腓特烈一世
從此巴本堡家族成為了奧地利公國第一個統(tǒng)治家族,建立了奧地利國家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即巴本堡王朝,這種統(tǒng)治一直持續(xù)到1246年
而奧地利公國時期主要以維也納為中心,涵蓋了整個維也納盆地,其統(tǒng)治范圍相當于今天奧地利的下奧地利邦,和幾乎全部的上奧地利邦。

維也納盆地地形圖
奧地利公國大致位于神圣羅馬帝國的東南方,跟匈牙利王國以萊塔河為界。與施蒂利亞公國之間隔著賽梅林山口,和北方的波希米亞王國以波希米亞森林和塔亞河為界。西邊又和巴伐利亞公國接壤。

1199年的歐洲地圖
所以這種環(huán)境決定了日后奧地利公國勢必與周邊國家因領土問題起爭執(zhí)乃至大打出手,當然另一方面也讓奧地利地區(qū)的文化進行了激烈碰撞,才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奧地利民族跟獨特的奧地利文化...
巴本堡王朝與奧地利公國
巴本堡家族亨利二世是第一任奧地利公爵,1177年亨利二世卒,其子利奧波德五世接任父親任第二任公爵
而這個利奧波德五世也是有著雄心壯志的,他接連參加了1182年和1190年的兩次十字軍東征。

但利奧波德五世在十字軍東征期間在巴勒斯坦地區(qū)與當時的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吵,隨機理查一世在回國途中就被利奧波德五世給俘虜了(理查一世:是不是玩不起?)

而這種級別的外交政治事件,利奧波德五世也不敢太肆意,回國后隨即把理查一世轉交給時任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亨利六世(亨利六世:拉我下水?)

亨利六世
而亨利六世的腦回路也是驚人,在向英格蘭人敲詐勒索一番后,最終在英格蘭支付了一筆駭人聽聞的贖金后將理查一世釋放回國。

理查一世
此事雖然后續(xù)影響不大,但在當時奠定了利奧波德五世的聲名(至少來說告誡了周圍的人不能跟他吵架)
而利奧波德五世的另一個重大成就則對奧地利國家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那就是他通過兼并施蒂里亞大大擴張了巴本堡王朝的領地
最終1194年利奧波德五世去世,奧地利國家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充分的發(fā)展,傳到了他的兒子腓特烈一世手中,腓特烈一世遂繼承了奧地利領地和公爵稱號

腓特烈一世
而利奧波德五世不止有腓特烈一世一個兒子,他的另一個兒子利奧波德六世則繼承了施蒂里亞地區(qū),奧地利遂短暫分裂
等到1198年腓特烈一世死后(也就是他老爹死后四年),利奧波德六世得以繼承“大統(tǒng)”,將這兩塊被分裂的領地再度統(tǒng)一。

利奧波德六世
所以假若腓特烈一世不早死,那么奧地利肯定是繼續(xù)分裂下去。事實上歐洲中世紀為啥小邦林立無法大一統(tǒng),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繼承問題
通常一位雄主死后,大帝國被幾個兒子瓜分,然后各自為政,再經(jīng)過第二代、第三代的瓜分,形成了無數(shù)的小邦和分支的貴族血脈

中世紀歐洲貴族
另一種情況就是君主死后無嗣,結果引發(fā)王位繼承戰(zhàn)爭,導致傳統(tǒng)大帝國的衰落然后分裂。所以歐洲無法大一統(tǒng)的因素既有政治、經(jīng)濟,也有思想、文化,甚至跟環(huán)境氣候地理都有關系
而在奧地利這里則比較幸運,巴本堡家族的利奧波德六世得以憑借兄弟的早亡合并了兩塊土地,所以他在位時期的外號就是“輝煌的利奧波德”。

“輝煌的利奧波德”
當然“輝煌的利奧波德”的外號由來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這位利奧波德六世十分熱衷于與埃及、巴勒斯坦和西班牙的穆斯林統(tǒng)治者作戰(zhàn),按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有點中二啊,恨不得找一個黑暗的惡勢力與其同歸于盡
而熱衷歸熱衷,關于他實際干的事跡跟他的才能,well,大家還是自己去網(wǎng)上搜搜看吧相信大家會對他有個新的認知

利奧波德六世頭像
而在利奧波德六世的統(tǒng)治之下,奧地利公國的維也納也成為了德意志的文化中心,一時間吸引了歐洲諸多吟游詩人,傳唱著維也納的繁盛。

維也納的位置
而就是這樣一位利奧波德六世,晚年時父子關系不和,受到了兒子腓特烈的背叛。最終死于1230年去安排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和教皇格列高利九世的和談的途中。
利奧波德六世死后,“不孝子”腓特烈二世繼承了老爹的公爵爵位。而腓特烈二世的外號則是“愛爭吵的腓特烈”,從此咱也能知道這位新公爵是什么脾氣
腓特烈二世因他的脾氣,不斷與匈牙利、波希米亞國王甚至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本人發(fā)生爭執(zhí),當然他的脾氣也讓他在本國內(nèi)風評不好。

尤其是腓特烈二世還剝奪了自己母親和姐妹們的財產(chǎn),以嚴苛的法律管束臣民,更是遭到國民的普遍痛恨。
所以這樣一位“愛爭吵的腓特烈”最終的結局是在1236年被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逐出了奧地利。但好巧不巧,正因為當時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跟教皇的斗爭,導致教皇跟皇帝之間互相看不順眼
最終在教皇斗神圣羅馬皇帝的過程中,“愛爭吵的腓特烈”陰差陽錯又回到了奧地利,但很快1246年腓特烈二世公爵就在一次戰(zhàn)役中陣亡

這位巴本堡王朝的腓特烈二世公爵死就死了沒什么大不了,甚至奧地利還“舉國同慶”,但真正要命的是他死后奧地利的局勢發(fā)展

腓特烈二世公爵
因為當時1246年腓特烈二世公爵在死前也沒有繼承人,所以在他咽氣后,實際上叱咤奧地利數(shù)百年的巴本堡王朝、巴本堡家族就絕嗣了
盡管當時巴本堡家族還有女性,但真正適合當選新任公爵的也不會是這些人,于是乎從976年就一直統(tǒng)治著奧地利地區(qū)的巴本堡王朝就此終結!

雖說巴本堡王朝結束了,但巴本堡家族的遺產(chǎn)還流傳至今,比如著名的巴本堡城就是環(huán)繞著巴本堡家族世代相傳的城堡修建的。
新階段?
巴本堡王朝統(tǒng)治的結束無疑給奧地利地區(qū)留下來一片巨大的權力空白,一時之間所有追逐權力的相關人士都躍躍欲試
巴本堡家族對于奧地利公國的統(tǒng)治長達270年(976-1246),先后歷經(jīng)12個統(tǒng)治者。而在近 3個世紀的時間里,奧地利地區(qū)生產(chǎn)力得到了充分發(fā)展,對奧地利歷史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

巴本堡家族
而巴本堡王朝在利奧波德五世時,文化繁榮、經(jīng)濟發(fā)展,當時國內(nèi)各地的教堂成為了神學和文化的中心。這一時期也被稱為是中世紀的“黃金時代”。
事實上這也是奧地利公國巴本堡王朝的輝煌頂點,但隨著巴本堡家族的絕嗣,過往輝煌已成云煙,奧地利迎來了新的主人

當時奧地利的統(tǒng)治權跟著死去末代公爵女兒奧地利的格特魯?shù)?/strong>傳到了巴登藩侯赫爾曼六世的手中。但該家族還未站穩(wěn)腳跟就被驅逐了。
再之后奧地利公國相當部分領土被隔壁匈牙利跟波西米亞給瓜分了。1251年奧地利被強大的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所征服,被波希米亞統(tǒng)治......

波西米亞與奧地利位置
由此奧地利國家歷史發(fā)展又進入了另一段新的時代......
那么無王朝時期的奧地利如何發(fā)展?奧地利公國又是如何晉升為奧地利大公國的?哈布斯堡家族又是如何上位的?

歡迎持續(xù)關注本系列,敬請期待下期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