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浩方到11對戰(zhàn)平臺,起凡游戲的國產三國路

文章在微信公眾號“BB姬”首發(fā),歡迎大家關注!

mumu丨文
前段時間,BB姬寫過一篇關于游戲鍵位的文章,又有不少人提到了起凡。

正巧最近看到起凡游戲喬遷新址的消息,忽然就回憶起了08年那段時間,玩三國爭霸的日子,就想聊聊起凡的三國游戲。

如今大家對國內MOBA游戲多多少少也會有所接觸,但接觸最多的應該還是LOL、Dota2、夢三國一類,很少有起凡的影子。
01 奇葩的CEWD鍵位
說到起凡,總是繞不開他與浩方的關系。

起凡的創(chuàng)始人李立鈞,同樣也是浩方對戰(zhàn)平臺的創(chuàng)始人。04年浩方平臺被盛大公司收購后李立鈞逐漸淡出公司。
2007年,脫離浩方的起凡核心團隊開發(fā)了《三國爭霸》,可以說是國內最早一批有運營商的MOBA網游。

都知道MOBA、或者說類DotA游戲最早起源于星際爭霸的一張RPG地圖。后來被移植到魔獸爭霸,逐漸流行開來,讓DotA成為這個品類的開端。
但直到06年年末,國內才開始出現(xiàn)DotA中文漢化版。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內玩家接觸的更多的是另一款臺灣人制作的仿DotA對戰(zhàn)地圖——真三國無雙3.9D。
《三國爭霸》推出的時候,還沒有LOL、沒有Dota2,市面上同類的只有DotA和真三。雖然2個游戲都非?;鸨?,但畢竟只是War3的一張地圖,聯(lián)機需要依靠對戰(zhàn)平臺,非常麻煩。

因為有過對戰(zhàn)平臺的經驗,起凡很自然的就“借鑒”了相關元素。你能在游戲里看到很多熟悉的身影:
鄧艾=敵法師
法正=宙斯
甘寧=屠夫
關平=沙王
賈詡=食人魔法師
夏侯淵=(舊版)幻影長矛手

除了裝備欄變成了9格,其他各種真三的地圖元素、投石車、卡兵機制、反補無經驗的機制……該有的基本一樣不落。
當然,《三國爭霸》不僅僅是借鑒,也有一些實實在在改進的地方。
比如人物的模型立繪都經過重置,不會再出現(xiàn)真三那樣,血魔法師模型的諸葛亮,獸人劍圣模型的關羽。

比如斷線重連功能,后來你甚至可以加入其他人退出后的中途對局,算是解決了不少傳統(tǒng)對戰(zhàn)平臺都會遇見的問題。
而除了經常失靈的斷線重連之外,當時《三國爭霸》最有意義的改進,就是鍵位設置。

最早War3技能快捷鍵大多取自技能名的英文字母,并沒有像統(tǒng)一的技能按鍵。
到了DotA時代,越來越多的英雄技能需要快速銜接,但每個英雄又有各自不同的按鍵,這就很不方便。最典型的就是火貓TC二連、小小VT二連,鍵位非常反人類。
后來的同類游戲大多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設計時有意統(tǒng)一了鍵位,最常見的像《英雄聯(lián)盟》、《超神英雄》的QWER (DF)鍵位,簡潔明了,在歐美很是流行。

而起凡的默認鍵位則是CEWD(QF)。這套鍵位乍一看很是奇葩,其實很有說法。
當時很多英雄的一二技能釋放頻率較高,三技能都是被動,大招全場按不了幾次。又由于反補機制的存在,高手為了操作更加精細化,就需要大量使用A鍵進行攻擊。
CEWD的鍵位迎合了當時Dota類游戲的英雄設計思路,手指在鍵盤上自然放開后,很輕松的夠到CAE三個常用鍵位。同理夢三國的WERF(XC)。
特別是起凡沒落后,轉戰(zhàn)LOL的職業(yè)選手和主播有很多,比如微笑、Uzi、司馬老賊、騷男……有時候也會把一些習慣代入游戲。

所以2019年的現(xiàn)在,要怎么分辨一個人是不是資深起凡玩家?看鍵位就知道了。
騷男、司馬老賊直播時的奇葩鍵位不止一次引起過話題,每每談到CEWD都讓老玩家津津樂道。
02 從起凡到11對戰(zhàn)平臺
玩游戲是為了什么?當然是為了娛樂自己,讓自己開心。
《三國爭霸》雖然積累了不少愛好者,但游戲大體設計基本沿用了DotA、真三,像卡兵、反補之類的元素幾乎全部保留了下來,這讓游戲入門非常困難,新手沒人帶的情況下,游戲體驗不太友好。
起凡后來推出了10v10模式的《群雄逐鹿》。因為是20人的大亂斗,節(jié)奏爽快、亂戰(zhàn)激烈,相對于5v5的三國爭霸,在入門門檻上要降低不少,很快就吸引了不少玩家。

當《三國爭霸》玩家被引流到《群雄逐鹿》后,起凡開放了最影響深遠的錦囊系統(tǒng),也就是“轉箱子”、“轉寶箱”。
每個人開局都帶一個箱子,可以開出隨機道具。雖然每個人都只有一個箱子,但有錢人可以花錢無限轉,轉到好的為止。平民玩家則是聽天由命,開到什么算什么。
想象一下王思聰打LOL,在商店老板那刷卡扭蛋,出了把SSR無盡之刃,差不多就是這種感覺。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轉箱子”會不理解,自己辛辛苦苦補刀發(fā)育殺敵,人家土豪花點錢轉箱子,出門裝備比你還好。這游戲怎么還有人玩?
但起凡這么做確實有底氣,這底氣來自玩家,所謂有需求就有市場。最早起凡推出錦囊的2年里,游戲并沒有想象中那么不平衡,畢竟游戲里充錢的還是少數,一局游戲魏蜀兩邊頂多有兩三個rmb戰(zhàn)士當大腿。

法師、輔助之類英雄定位對金錢要求很低,只要有等級,在團戰(zhàn)中也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高手靠技術也能對抗rmb玩家。
如果說,07年的《三國爭霸》是起凡游戲的開始,那么《群雄逐鹿》正是把起凡走上巔峰的推手。主打10v10、加上特色的錦囊系統(tǒng)讓當時起凡差異化運營,成功從同類競品中脫穎而出,游戲熱度和在線人數節(jié)節(jié)攀升。

得益于06~10年這段時間,起凡自研游戲帶來的技術積累,以及對玩家群體更深了解,這群早在2000年左右就開始做對戰(zhàn)平臺聯(lián)機的人,又開始把目光轉向研究對戰(zhàn)平臺。
后來就有了11對戰(zhàn)平臺。
天梯系統(tǒng),快速匹配……11平臺擁有很多現(xiàn)在對戰(zhàn)網游的要素,當時不少Dota玩家以天梯1700以上為榮。這幾乎可以代表了國內聯(lián)機對戰(zhàn)平臺的巔峰,也是最后的輝煌。

03 成也群雄、敗也群雄
對于起凡來說,2013年是一個特殊的節(jié)點。
這一年,LOL經過S1、S2遠古時期的積累,開始厚積薄發(fā)在全球爆火,掀起一股英雄聯(lián)盟的熱潮。賽區(qū)制度的完善也讓過多人參與到游戲中來。
這一年,Dota2經歷漫長的開發(fā)測試期,終于正式向普通玩家開放。V社第一次引入俗稱“小本子”的觀戰(zhàn)互動指南,此后Ti獎金年年突破新高。

這一年,WCG宣布停辦,這也象征著以贊助商為主導的賽事模式衰落,越來越多廠商主導下的電競賽事開始出現(xiàn)。
而到了這一年,手握起凡游戲平臺、11對戰(zhàn)平臺兩張王牌的起凡游戲,已經擁有過百萬的同時在線人數。(當時起凡平臺45萬左右,11平臺在50萬以上)

這是什么概念?
Dota2今年出了爆款自走棋才勉強回到百萬俱樂部,當年的起凡玩家數,就和之前擁有Dota2+CS:GO的V社差不多。


起凡游戲一直在雙軌發(fā)展,既做自研游戲,又做對戰(zhàn)平臺。很多功能在現(xiàn)在看來都是非常超前的,比如“內置直播”、“錄像系統(tǒng)”。
甚至從2011年開始起凡為三國爭霸、逐鹿群雄舉辦了總計獎金百萬的霸主賽,深耕電子競技領域。

起凡已經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玩家,照理來說,起凡本應該趁著近年電子競技的東風騰飛。

但成也群雄、敗也群雄。
盡管起凡嘗試過非常多的游戲立項,最終沒有能夠超越《群雄逐鹿》的。

《群雄逐鹿》10v10以及轉箱子機制的推出為起凡公司貢獻了巨大的營收,但也從此桎梏了起凡的發(fā)展。老玩家習慣了有錦囊的群雄逐鹿激戰(zhàn)房,再也提不起對其他游戲的興趣。
2013年推出的《三國爭霸2》最終沒能在LOL、Dota2的夾擊下分得一畝三分地,在運營5年后的2018年停服。

再加上外掛泛濫、開圖現(xiàn)象嚴重,讓外掛治理成為一個大問題。
最早DotA天梯開掛泛濫的時候,海濤每次視頻前的口號是:“不圖不掛,素質游戲,凈化Dota環(huán)境,從我做起。哈樓大家好……”
起凡外掛泛濫的時候,起凡解說推推棒的口號是:“和諧游戲不圖不掛,哈樓大家好,我是非著名不專業(yè)解說推推棒”

事實上,在大量數據需要PC本地運算的情況下,游戲外掛基本是個無解的問題。
拋開技術力先不說,起凡內部確實曾經投入過大量的技術人力進行整治,推出“神捕”反外掛判定系統(tǒng),但實際并沒有多大的進展。

老玩家隨著年齡不斷流失,新玩家又被高門檻勸退,最后在線玩家越來越少。沒有多少人再愿意去做視頻、直播,缺少了口口相傳的效應。
雖然還有很多老玩家在堅持,但游戲熱度已經降下來了。
另一邊,11對戰(zhàn)平臺隨著War3逐漸被市場淘汰,Dota1停止更新,國內對戰(zhàn)平臺已經不再是大趨勢,也不得不轉型魔獸RPG。

起凡是最早涉足電子競技的國內游戲公司之一,從浩方到起凡游戲平臺,到11對戰(zhàn)平臺,電競的基因幾乎一脈相承。
在這電競開始為自己正名的時代,現(xiàn)在很難再看到關于起凡的討論了,這不禁讓人唏噓。
-END-
戳這里→BB姬←關注我們吧~????? ???? ???
?高產不易,希望大家能夠點擊收藏〒▽〒支持一下我們。? ???? ?? ???
(o?▽?)o ?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 ????? ????????
當然,如果可以收藏、硬幣、推薦三連就更好啦(`?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