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jì)錄片《故宮100》083:翠玉江山

昆侖山脈的密勒塔山,海拔將近五千米,山頂終年積雪,空氣稀薄。這里因盛產(chǎn)大塊玉料和水中的籽玉而聞名天下。1759年,乾隆皇帝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亂,從此這里到北京就開辟了一條玉石之路。所有的玉料都變成了皇家獨(dú)享,如果民間有百姓私自開采將觸犯法律。
十年后的一個夏日,隨著一聲響徹山谷的聲音一塊碩大的石料從山體脫離下來。這塊石料有五千多公斤重,采石工人用了三年的時間才把它運(yùn)到山下,它被裝上一輛軸長三丈五尺的特大號專車,前面用一百多匹馬拉車,后面還有一千個工人扶把推運(yùn),一場長途跋涉的旅程開始了。
一路上工人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冬天則潑水成路,在冰上拽運(yùn),每天最多走四五里路,三年后他們終于到達(dá)了目的地紫禁城。
當(dāng)時皇宮里有玉作和如意館,專門為皇家做玉,但如果有大型玉件要雕刻的話,則會把玉料送到蘇州或揚(yáng)州制作,因?yàn)槟抢锞奂巳珖詈玫闹朴窆そ?。幾個月后,這塊玉料又奔向了千里之外的揚(yáng)州,這一走又是三個月。
在揚(yáng)州歷經(jīng)七年零八個月,這塊玉料的身上被雕琢上一個大禹治水的故事,這是贊美乾隆是個像大禹一樣的好皇帝。1787年9月,在二次進(jìn)宮后,這座玉山被安頓在紫禁城里的樂壽堂。這時,距離它離開昆侖山已過去十多年。
曾經(jīng)有多少工匠在它身上同時工作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人計算過,僅在揚(yáng)州的雕琢工時若由一人完成,需四百多年。如果把運(yùn)送的工時算上時間將更為驚人。打造這座玉山,無論是花費(fèi)的時間還是付出的人力,足以堪比大禹治水。
如此勞民傷財,乾隆皇帝后來也覺得過意不去,在給這座玉山的親筆題詩中,他告誡子孫,如果僅僅為了追求珍玩,今后決不允許再做這樣的事。后來更多的人稱它為國寶,因?yàn)樵谒?,玉山的制作就此絕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