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把心理咨詢帶“火”了
在疫情防控逐漸放開之前,很多人都表示還沒染上新冠呢,心理就先出問題了。而且在最新的WTO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全球約有10億人在遭受精神障礙困擾,其中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的2020年,重度抑郁癥和焦慮癥的病例分別增加了28%和26%,抑郁癥患者激增5300萬,增幅高達27.6%。
而且在我國精神衛(wèi)生調查的結果來看,我國成人抑郁障礙終生病患率有6.8%,其中患抑郁癥的人數(shù)為9500萬。

隨著醫(yī)療水平的提高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社會上對抑郁癥等心理疾病的關心也更多了。以前的人可能出現(xiàn)了失眠或者整天郁郁寡歡,大家都會覺得沒事,過一段時間就好了,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病癥的報道,心理疾病的治療和觀察也成了一大需求。
在這一商機下,催生了眾多相關心理咨詢企業(yè),同時也掀起了行業(yè)內的投資熱潮。一系列動作之下,難道心理賽道要迎來“黃金時代”了?

1. 心理咨詢成了“香餑餑”
如今看來,我國的心理健康問題的治療解決方案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心理治療,另一種是心理咨詢。
心理治療針對的最主要是患有嚴重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患者,治療的主要方式以強制性的矯正和調治為主,同時還會用藥物輔助進行治療,這一治療方式主要在醫(yī)療機構進行。但是藥物治療只能暫時控制患者的行為,但是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思考方式和認知能力。
除此之外,非醫(yī)學領域的心理產(chǎn)品和服務的應用患者要更加廣泛,是大部分消費者應對心理健康困擾時的首選措施。而且心理咨詢、正念冥想也正在被用于精神類疾病治療的輔助治療。

隨著醫(yī)學的進步,治療心理疾病的方法也在不斷更新,一些輕癥的心理疾病大多數(shù)可以通過心理咨詢來解決。所以心理咨詢也成了使用頻率最高、見效最快的治療方法。
心理咨詢就是指心理學方法,對心理適應方面出現(xiàn)問題并企求解決問題的求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過程。根據(jù)內容不同,心理咨詢可分為發(fā)展咨詢和健康咨詢;根據(jù)規(guī)模不同,可分為個體咨詢和團體咨詢;根據(jù)形式不同,可分為門診咨詢、電話咨詢和互聯(lián)網(wǎng)線上咨詢。
近幾年,在疫情的催化下,我國心理健康行業(yè)的市場不斷擴大,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2021年我國心理咨詢市場的規(guī)模約為54503億元,同比增長了11.9%。

如此大的市場規(guī)模也讓心理咨詢行業(yè)備受資本的關注,在心理咨詢市場需求不斷增加的背景下,相關的企業(yè)數(shù)量也不斷增加,去年我國已經(jīng)有了10萬家的心理咨詢機構。從分布上來看,經(jīng)濟發(fā)達的城市分布數(shù)量較多,廣東省2021年擁有心理咨詢機構接近2.7萬家,上海市約有3.6萬家,江蘇省約有1.3萬家,這三個地區(qū)共計占比全國心理咨詢機構總量的76%。
而且在這幾年來,線下生意受挫,線上心理咨詢也成了主要的細分市場。相比于線下心理咨詢,線上更加快捷簡便而且成本降低保密性強,線上心理咨詢也逐漸成了年輕消費者尋求心理咨詢的主要途徑。

總體來看,國內心理咨詢市場滲透率還比較低,未來行業(yè)仍有巨大發(fā)展空間,發(fā)展?jié)摿薮蟆?/p>
2. 線上心理咨詢嶄露頭角
在疫情影響下,線上心理咨詢成了更受歡迎的治療方式。與線下心理咨詢相比,線上心理咨詢方式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保密性高、復診率高、自由度高、靈活性好等優(yōu)勢。也逐漸成為年輕消費者的首選方式,而且目前線上咨詢也如火如荼的發(fā)展著。
線上咨詢也不斷升級,目前已經(jīng)有眾多相關app上線,為用戶提供免費或者付費的心理疏導和咨詢。其中比做得比較成功的有壹心理、安肯心理和伯恩等品牌。

其中,壹心理一直專注于心理健康領域,發(fā)展也最為迅速。壹心理已擁有超過 1700 萬的用戶,6372名心理專家和600 多位心理學專欄作者,并且與全國 792 家心理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這些線上咨詢平臺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的方式,把積極的心理學融入到通俗易懂的心理咨詢、心理課程、心理測試、心理 FM 等應用中,幫助眾多患者走出心理困境。
線上心理咨詢最主要的優(yōu)勢就是性價比高,在上海來說,具備一定資質能力的心理咨詢師的心理咨詢收費標準平均價在400元/小時起,在線心理咨詢會相對再便宜一些,大約在100-200元之間。

不過,線上心理咨詢和線下的治療效果相差無幾,不可能一次就有很好的效果,需要進行周期性的治療。
目前線上咨詢有著眾多的優(yōu)惠政策,很多有著簡單心理疾病的用戶也會選擇花錢去進行一次心理疏導。而且在小編看來,做一次心理咨詢的作用要比去路邊找人算命強多了。
3. 心理咨詢師市場混亂
很多人在做心理咨詢之前都會先問問有沒有效果,其實起決定性作用的不在于患者,而在于心理咨詢師。

其實做過心理咨詢的用戶應該會有一個很大的感覺,那就是心理咨詢師會一直引導你去找到一些問題的答案,而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打開心結才是真正的有效果。
但是心理咨詢師的好壞很難評價,他們不像動手術的醫(yī)生一樣,有本事就是有本事,能救活一個人就是有技術。心理咨詢師主要靠的是對人性的挖掘,是一種極具主觀意識的行業(yè)。而且心理咨詢師的薪資很高,市場職位空缺,這也造成了搶手的局面。而有些機構和個人為了賺取利益,就動起了歪心思。
現(xiàn)在的一些心理咨詢平臺、機構收費很高,動輒幾千元,但咨詢師水平良莠不齊。各式各樣的心理咨詢師培訓合格證被包裝成“從業(yè)資格證”,拿證上崗當心理咨詢師只需幾個月就能“速成”。

此前就有消費者表示自己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遇到過誘導消費和故意延長時間,甚至還有消費者花了40多萬的治療費,但是效果甚微。
要知道,培養(yǎng)一名心理咨詢師最起碼需要10年的時間,所以說真正夠格的心理咨詢師沒有幾個。那些市面上眾多的心理咨詢師,只是“速成”的,而非有效的。所以,在市場尚未成熟之前,對高額的心理咨詢費用還是要保持警惕,要足夠了解心理咨詢師的真實性才能進行深入的治療。不然結果只能適得其反,被別人割了韭菜。

結語
即使現(xiàn)在心理咨詢行業(yè)還沒有發(fā)展成熟,但是種種現(xiàn)象都在表明這是一個新的朝陽行業(yè)。起步時期遇到的種種困難和亂象,在未來也會慢慢被解決。
在這個壓力巨大的時代下,或許心理咨詢真的成了那點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