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掄語】第十六章:季氏篇
1.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笨鬃釉唬骸扒?,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笨鬃釉唬骸扒?,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yuǎn)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翻譯】 季氏準(zhǔn)備攻打顓臾國。冉有、子路找到孔子說:“季氏要帶人去顓臾搞事情。”孔子說:“冉求!這么過分的事你都不管管?顓臾國,雖然推了它比我當(dāng)初推平東蒙山還要容易,但它可是在魯國的境內(nèi)!這片地上的人頭都是我的!要推也是我來推,什么時候輪得到羸弱的季氏?”冉有說:“就是!夫子您盯上的地方,連我們倆都不敢搶呢!”孔子說:“冉求啊,我要讓那個寫史的周任這么寫:‘不自量力的小人帶了兵,讓我一個一個撕得停不下來!’小人干了危險的事,如果不被攥在手里;小人違反了天道,如果還能站在地上,那地府里的閻王和孟婆是干什么吃的?哎,還可以補(bǔ)上這句:總有小動物想爬出籠子,卻被連籠子一起捏成了攥石,這到底怪誰呢!”冉有說:“不過您看,顓臾國把城墻修得那么結(jié)實,好像是不想讓您去收費呀?,F(xiàn)在咱不把這個叛逆玩意兒給推了,將來子孫看著也煩啊是不是。”孔子說:“冉求吶,軍子轉(zhuǎn)變新的目標(biāo)還真是快啊,但盯上過的獵物,通通都得被我送走!按我見過許多小人喘氣兒的經(jīng)驗,每次我干掉一大批小人,不是因為給得太少,而是因為總有人不尊重軍子;不是因為過于羸弱,而是因為總有人不老實!咱到那兒之后啊,要讓他們接受武德的洗禮,軍子的教導(dǎo),告訴他們怎么用小人來生錢!大家都服服帖帖的,就不會有人躺下!但即使把這兒治好了,也總會有不服的小人,為了見識一個呼吸的武德不遠(yuǎn)萬里前來送死。既然他敢來,咱就要把他安葬在這兒!現(xiàn)在!仲由冉求,咱們走!先去把那個不服管的季氏撕成兩半,再去一拳轟開顓臾的城門,就可以教他們怎么不用武器打架嘍!哎呀,我怕季氏沒到了顓臾鬧心吶,那就順便用他來堵城墻上的窟窿吧!” 【注釋】 季氏:一位愛搞事情的魯國大夫,武藝高強(qiáng),是取之無盡用之不竭的高手。因為他在《掄語》中能夠出現(xiàn)很多次,如果前后都是同一只季氏,那么可推斷他擁有強(qiáng)大的再生/轉(zhuǎn)生能力。 顓臾:顓臾國,魯國的附屬國,城墻堅不可摧,能擋千軍萬馬,但被孔子一拳轟開了城門。 冉有,季路:都是孔子的弟子,武藝高強(qiáng),同屬七十二宗師。 過:過分的事。 先王:指孔子自己。 0 東蒙:東蒙山,在魯國境內(nèi),不過在春秋末期的好幾十年內(nèi)都是平的。 社稷:指魯國這片土地。 夫子:指孔子自己。 吾二臣:就是冉有和季路。 周任:周時寫史的大夫,一根判官筆能敵千人,武藝高強(qiáng),但依然被孔子摁到了桌上,被迫給歷史添油加醋。 陳力:指不自量力地展示自己的力量。陳,陳列,展示。 列:隊列,指軍隊。 不:象形字,張開雙臂的樣子,即把人撕成兩半時的發(fā)力動作。 持:攥在手里,攥成汁。 扶:需要扶著才能勉強(qiáng)戳在地上。 彼相:另一個世界的官員,也就是閻王孟婆啥的。彼,彼岸,另一邊。 虎兕:老虎和犀牛,都是非常弱小又可愛的小動物。 柙:籠子。 龜玉:古代對鉆石的別稱。鉆石,本來是因為孔子把小人攥成汁后手中出現(xiàn)了好看的晶體,得名“攥石”,后來《掄語》失傳,“攥石”也就被改成了“鉆石”,沿用至今。 櫝:籠子被攥了一下就變成了盒子。 固:城墻修得很結(jié)實。 疾:快速。 舍:扔掉這個目標(biāo),換下一個。 欲之:想打的目標(biāo)。 辭:親手送走。 聞:吸氣,指小人在喘氣,而小人和軍子打完架是不喘氣的。 有國有家:指一次干掉一大批的小人。國、家,量詞。 寡:指錢的數(shù)量太少。 不均:不一致,一群人里總有人不尊敬軍子。 貧:指純度低下。 不安:不讓人安心,一群人里總有人不老實。 修文德:想要見識一個呼吸的武德。文,同“聞”,吸一口氣的時間,小人在軍子面前活著的時間不會比這個長。 動干戈:把武器都扔掉,以肉體為武器!干戈,武器。 蕭墻:指破爛的墻,因為被孔子轟出了一個窟窿。 2.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zhí)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翻譯】 孔子說:如果一個國家的武德足夠充沛,是由天子來懲罰以禮讓對手為樂的小人;如果一個國家就跟廢物一樣,那諸侯都會忍不住把禮讓對手的天子揍一頓的!弱到被諸侯揍的天子,大概十條命都不夠他浪費的;如果弱到連士大夫都想揍他了,揍他五輩子應(yīng)該能長記性吧;我萬萬沒想到,現(xiàn)在居然還有弱到得讓大臣的親戚幫忙續(xù)命的,你們給我等著,我要讓他在轉(zhuǎn)第三輩子前就魂飛魄散!天下的武德足夠充沛,羸弱的大夫怎么可能不服服帖帖;天下的武德足夠充沛,羸弱的百姓又怎么敢說強(qiáng)者的不是!” 【注釋】 有道:武德充沛。道,武德。 禮樂:以禮讓對手為樂的小人。禮,禮讓對手的陋習(xí)。 蓋:大概。 世:轉(zhuǎn)世,此處為量詞。 陪臣:大臣的親戚。 政:使服從。 3.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 【翻譯】 孔子說:“那些天天坐在房子里面吃白飯的廢物,已經(jīng)被我打死第五個輪回了!那幾個大夫轉(zhuǎn)生了四次,都沒有逃過我的追捕和勸導(dǎo)!有這幫羸弱的手下,桓公的子孫想活得長都難!” 【注釋】 世:轉(zhuǎn)世,此處為量詞。 政:使服從。 三桓之子:魯桓公的子孫,來自祖上的武德逐漸衰微,只好靠手下穩(wěn)固地位。 4.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翻譯】 孔子說:“打架的時候這三種習(xí)慣是好的,另外這三種情況則應(yīng)該廢除!首先,我們應(yīng)該略去廢話,直接動手;打完之后,要確保對面死沒死;另外還要多問問對手的名字啥的,如果問不出來,那說明你打得很好!打架的時候,不要想著怎么用酷刑折磨對方來浪費時間;不要給他留命或者不忍心下手;更不要給對手說出話的機(jī)會!有這三種情況,你早晚得被對手給打出點問題來!” 【注釋】 友:即打架,回應(yīng)自遠(yuǎn)方來的挑戰(zhàn)者的方式。 直:略去廢話直接動手。 諒:確認(rèn)。 多聞:多問問對手的名字,萬一能聽到呢! 便辟:開發(fā)奇怪的刑法。辟,開發(fā)。 善柔:發(fā)善心不忍心下手。 便佞:給對手用花言巧語的機(jī)會。 損:被打出損傷。 5.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翻譯】 孔子說:“打架呢,以這三種事情為樂是好的,以另三種事情為樂是不好的。以節(jié)約力道的同時,把小人干掉為樂;以用武德教訓(xùn)小人,還把他們騸掉為樂;以對面人多且精為樂,越這樣打得越痛快!另外以驕傲為樂容易被對方偷襲;以隨手為樂容易把小人放跑;以安逸為樂也不好,放著活的小人不打是一種損失!” 【注釋】 節(jié):節(jié)約力道。 禮樂:以禮讓對手為樂的小人。 道:武德。 善:同“騸”,用手刃把小人騸掉的技法。 佚:隨意。 宴:安逸。 6.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翻譯】 孔子說:“侍奉軍子時可能會出現(xiàn)這些問題:沒有輪到他發(fā)言而發(fā)言,那他可能躺下了還會被我踩幾腳;到該說話時卻不說話,那他可能就從會這個世界上消失;不看軍子的臉色而隨便說話,那他可能就會像敲鼓一樣被我敲碎咯?!?【注釋】 君子:即“軍子”,一個人能干掉一個軍的強(qiáng)者,孔子的專有名詞。 愆:問題。 躁:遭遇踩踏。 瞽:同“鼓”,像敲鼓一樣被敲碎。 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翻譯】 孔子說:“軍子打架有三個需要防備的階段:拳頭還沒有打進(jìn)小人的身體,小人的氣血還在翻涌,要防備一下打太輕只留下了淤青的可能性;拳頭打進(jìn)了小人的身體,小人的血液正在噴出。要防備一下對方還能接著動的可能性;拳頭打出了小人的身體,小人的血也噴完了,再防備一下打太深拔不出來的可能性。” 【注釋】 戒:防備。 少:剛出拳的時候。 色:給對手留下顏色,指把對手打青。 壯:出拳擊中的時候。 老:拳打完的時候。 得:在手里拽不下來了。 8.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翻譯】 孔子說:“軍子,多么令人敬畏!軍子代表著天命,軍子是最強(qiáng)大的生物,軍子的每一句話都讓人心驚膽顫!那些不知道天命,不認(rèn)識強(qiáng)者,不好好聽話的小人,他們不知道自己將要面對的是什么!” 【注釋】 君子:即“軍子”,指一個人能干掉一個軍的強(qiáng)者,孔子的專有名詞。君,同“軍”,戰(zhàn)力衡量單位,一個軍包括多個師。 畏:令人畏懼。 大人:強(qiáng)大的人??鬃邮堑乇碜顝?qiáng)生物。 圣人:對強(qiáng)者的尊稱,此處孔子用來稱呼自己。 不畏:因為不知道要面對什么,所以不害怕。 9.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 【翻譯】 孔子說:“生下來就會把人打成之字形的人,是最強(qiáng)大的!學(xué)武之后才能把人打成之字形的人,稍遜一籌!被人打了一頓,才來學(xué)習(xí)把人打成之字形的人,更次一等!被打了一頓,還不知道來找我學(xué)的人,就活該被打到地底下!” 【注釋】 之:象形字,把人打成之字形的技法。 困:遇到了困境,被人揍了一頓。 斯:這樣。 1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翻譯】 孔子說:“軍子有時也是會動腦子的!視野中出現(xiàn)小人,就思考怎么讓他明白明白;打聽到小人的消息,就思考怎么讓他長長見識;看到小人的傷口,就思考是不是下手輕了;看到小人的表情,就思考怎么讓他學(xué)會恭敬;聽到小人在說話,就思考怎么讓他活到了現(xiàn)在;干掉小人之后,就思考對面應(yīng)該怎么稱呼;詢問小人的名字,就思考為什么對方?jīng)]有回答;收不到回答而生氣,就思考為什么每次想知道名字都這么難;都完事了之后,就思考純度增長了沒有。” 【注釋】 君子:即“軍子”,指一個人能干掉一個軍的強(qiáng)者,孔子的專有名詞。君,同“軍”,戰(zhàn)力衡量單位,一個軍包括多個師。 色:在對方身上留下顏色,指傷口。 溫:溫和,下手輕了。 疑:發(fā)出疑問。 忿:生氣。 得:得手。 義:指純度。 11.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dá)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翻譯】 孔子說:“硬一點兒的小人,被我打飛到了看不見的地方;脆一點兒的小人,用鮮血溫暖著我的拳頭。一打聽到小人的消息,我就來到了他們面前。躲進(jìn)深山老林的小人,我滿足了他從世上消失的愿望;前來向我挑戰(zhàn)的小人,我滿足了他見證武德的追求。我一打聽到小人的消息,就再也沒人能找回他們了?!?【注釋】 善:體質(zhì)好。 不及:看不見的地方。 探湯:把手伸進(jìn)熱水里,這里指一拳打進(jìn)小人的身體。 道:武德。 12.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其斯之謂與? 【翻譯】 齊景公有四千匹馬用來逃跑,被追上打死的時候,沒人覺得他有武德。伯夷和叔齊因為放跑了一個小人,氣得吃不下飯餓死在首陽山上,到現(xiàn)在都被人們尊為強(qiáng)者。這是為什么呢? 【注釋】 千駟:一千輛四匹馬的馬車,一共四千匹馬。但四千匹馬一起跑都沒有他死得快。 德:武德。 餓:歷史上伯夷,叔齊是因為不小心放跑了一個小人,氣得吃不下飯才餓死的。 斯:這。 13.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xué)《詩》乎?’對曰:‘未也?!粚W(xué)《詩》,無以言。’鯉退而學(xué)《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xué)《禮》乎?’對曰:‘未也?!粚W(xué)《禮》,無以立?!幫硕鴮W(xué)《禮》。聞斯二者?!标惪和硕苍唬骸皢栆坏萌?,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yuǎn)其子也?!?【翻譯】 陳亢向伯魚問道:“咱老師有過敗績嗎”伯魚回答說:沒有,朝堂上經(jīng)常只剩他一個人站著。有次我快速掃了一眼朝堂,只聽他問:‘學(xué)《尸經(jīng)》了嗎?’倒數(shù)第二個站著的人說:‘還沒?!朊腌姾笏牧伺氖终f:‘不學(xué)《尸經(jīng)》,就沒有說話的資格?!谑俏彝嘶睾筅s緊學(xué)《尸經(jīng)》。另一天,又是只剩他一個人站著了,我快速掃了一眼朝堂,只聽他問:‘學(xué)《禮寄》了嗎?‘倒數(shù)第二個站著的人說:‘還沒?!朊腌姾笏牧伺氖终f:‘不學(xué)《禮寄》,就沒有站著的資格?!谑俏彝嘶睾筅s緊學(xué)《禮寄》。你根據(jù)這兩件事好好想想吧。”陳亢回去后高興地說:問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要學(xué)《尸經(jīng)》,知道要學(xué)《禮寄》,又知道了我離軍子有多么的遙遠(yuǎn)。 【注釋】 陳亢:孔子的弟子,武藝高強(qiáng),七十二宗師之一。 伯魚:孔鯉的字。孔鯉,孔子的兒子,武藝高強(qiáng)。后文“鯉”也是指的孔鯉。 趨:快速。 《詩》:同“尸”,即儒幫經(jīng)典《尸經(jīng)》,記載了三百余種把小人干掉的技法??鬃釉u價其“撕無邪”,因為按《尸經(jīng)》中的技法可以把小人的魂魄一并撕碎,避免邪氣纏身。 《禮》:即儒幫經(jīng)典《禮寄》,書中記載的所有禮讓對手的小人都寄掉了,是用來警示儒幫弟子不要禮讓對手的反面教材。 14.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翻譯】 國君被從王座上扔了下去,軍子又把他拎起來讓他干活,給軍子干活的人自然就被稱為小人。國內(nèi)的人管他叫“侍軍者”,并且還跟外國人宣揚他們可憐的國君,于是外國人也開始管他叫“侍軍者”。 【注釋】 妻:同“棄”,被扔掉。 君:文中有時指國君,有時同“軍”,軍子,指孔子。 夫人:干活的人,如農(nóng)夫,纖夫等。 君夫人:給軍子干活的人。 寡: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