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知人與人的相遇,是“劫”還是“緣”
年輕時候聽過一首歌,其中有句歌詞很有意思:
跟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當年覺得很有道理,年輕人就應該如此,但到了中年的時候才醒覺過來,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
我的體會是,有些人寧愿是不相遇,不認識,有些劫難是應該提早避免的。
人生在世,善緣可以多一些,惡緣、孽緣可以少一些。

情劫難過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從人的一生來看,“情”這個字最容易讓人喪失理智,平常每個人都知道趨吉避兇,而在人為情所迷的時候,往往會飛蛾撲火一樣,主動陷入到災禍之中。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他們本來是陌生人,甚至是仇人(羅密歐與朱麗葉),但就是因為彼此有情,就能不顧一切,生死無懼,非要愛得死去活來不可。
隨著閱歷的增長,我越來越體會到“情”的可怕,因為它是不可捉摸的,所謂一見鐘情,心里有就有,沒有就是沒有,毫無道理可講。
而一個人如果過不了情關,渡不過情劫,那這個人的命運恐怕是不樂觀的。

智者為什么不入愛河?
欲令智昏。
智者不是無情無愛,而是很慎重。其實智者為什么是智者?很可能是因為他擺脫過情劫,他懂得了情為何物。
我看過一些中年人為情所困的電影,他們就是沒看破這個紅塵,因為兒女情長而耽誤了自己是事業(yè)。
雖然“愛江山更愛美人”為世人所稱道,但凡是沉迷于男歡女愛的人,往往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事業(yè)和感情都不能擁有。
愛情更像是一場幻夢,我愿意承認它的存在和價值,但我更注重支撐它存在的那些東西。沒有物質的基礎,沒有長久的陪伴和共同成長,那愛情就像花一樣枯萎。

人與人的相遇,是“劫”還是“緣”?
這要取決于自己。
人生不只是愛情,友情和親情其實更重要,當然這里我們主要是探討宏觀意義上的人際關系。
“夫婦本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合;兒女原是宿債,欠債、還債,有債方來。”
據(jù)說這是某城隍廟門口的一副對聯(lián),它就告訴我們,人在這個世界上不管是“劫”還是“緣”,有些是可以提前化解的,有些是只能接受和面對的。
而且,上山之前要下山,我們歷劫和結緣的過程就是煉心、修行的過程,不然的話,我們如何才能看破這個紅塵呢?

人生就是修行
自從進入中年之后,我越來越認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句話,人與人的相遇,可以是劫難,也可以是善緣,這既是我們的考驗,也是我們的成就。
“現(xiàn)在”是“過去”的果,“過去”是“現(xiàn)在”的因;“現(xiàn)在”是“將來”的因,“將來”是“現(xiàn)在”的果。
這句話其實就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改善、改進自己(注意我沒有說“改變”),別人對你不好,你很難改變對方,但你可以改變,不讓自己長時間處于痛苦之中。
比如說我們現(xiàn)在回想小時候難受的遭遇,你還覺得很嚴重嗎?對當時的自己來說很嚴重,但對現(xiàn)在的你來說則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這就是因為你成長了,進步了。
所以,人生難免風雨,劫難渡得過就是成長,惡緣化得開就是善緣,這世上的一切都是相對的,我們一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自我的修行,什么時候“我”由小變大,有化為無,那就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