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作畫工具崛起,人類對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將被扼殺?

最近,AI自動繪畫工具聲名鵲起,尤其表現較好的一幀秒創(chuàng)·AI作畫工具已經能生成非常優(yōu)質的繪畫作品,這也讓不少科技、藝術圈小伙伴開始擔憂,難道未來我們的藝術創(chuàng)造性將由AI取代了嗎?
在一幀秒創(chuàng)·AI作畫工具,用戶根據腦海中的場景描述形成文字,粘貼進輸入框,AI經過短暫延遲就能生成自己繪就的圖片作品,成像效果驚人:


不得不多,目前AI作畫領域的成像效果確實驚人,大家有這樣的擔心不奇怪。但是,依小編之見,AI繪畫工具的崛起并不會帶來人類藝術創(chuàng)造性的缺失,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 目前的AI繪畫工具還處于快速發(fā)展上升階段,遠沒有達到隨手生成一張大片的程度。小編上述的圖片示例,也是經過多次文案描述調整后偶得的大作,大多數情況下,AI的生成水平還是發(fā)揮不穩(wěn)定的。所以AI目前和短期內更多地可以滿足個人日常社交分享等領域內的繪畫需求,無法達到專業(yè)藝術鑒賞和商業(yè)領域應用的高度。
2. AI在某些特定藝術表達領域有根本上的短板,難以逾越。比如劇情向的畫面,情感表達,連載漫畫等AI都難以完成,不同畫面之間主題的銜接對AI來說計算量指數級增加,對數據的處理和存儲,對設備的要求都是非常大的挑戰(zhàn);另外就是AI沒有人的情感,沒有主觀意識,它擅長的領域在于單一畫面場景的技術張力渲染,而不是出于主動的“主題”、“情緒”、“氛圍”的情感表達。它的輸出一切都來自它對用戶輸入的文本進行語義分析的結果,這種從文字到理解再到畫面呈現的損耗和誤差是非常大的。
3. 人在藝術領域的創(chuàng)造性從來都不是繪畫的過程,而是繪畫的結果,結果的藝術性才是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藝術的鑒賞標準取決于人,AI生成的結果需要由人類去評判,AI永遠無法擁有制定藝術標準的能力、鑒賞藝術作品的能力,所以這也導致了它注定無法取代人在藝術領域的作用。

所以,從上面多個方面都能看出,AI繪畫工具的興起不但不會磨滅人對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相反小編覺得AI工具會降低藝術創(chuàng)作的門檻,讓更多的藝術愛好者加入到繪畫的陣營中來,過去動輒幾年起步的素描基礎讓太多的愛好者直接放棄了繪畫。同時,AI繪畫技術的進步有利于滌蕩現在繪畫行業(yè)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逐漸向兩極分化,一部分簡單或者商業(yè)繪畫需求由個人操控AI實現,或專業(yè)繪畫者操控AI實現。更高級別的繪畫者在AI作畫工具的技術加持下,靈感來源更豐富,創(chuàng)作效率和藝術性都將得到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