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誠系列《秒速五厘米》— 當你回頭,他已消逝

這是日更的第六天。剛好這是一個持續(xù)10天的日更挑戰(zhàn),而新海誠最新的動畫電影《天氣之子》剛好也在不久后的9月上旬于新加坡上映,所以我便起了為新海誠所有的中長篇作品寫一寫我自己的觀后感的想法,并順勢讓大家能夠從中看到他作品一路以來的演變與成長。這篇是新海誠系列的第三篇,也是我個人認為新海誠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部——《秒速五厘米》。對這個系列感興趣的朋友還請務必關注我,喜歡這篇專欄的話也希望能夠點贊、分享、硬幣、收藏來支持我哦!

在《云之彼端,約定的地方》之后的三年(2007年),新海誠再次帶來他新的作品:《秒速五厘米》。

不過相比起《云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的91分鐘大長篇,這次《秒速五厘米》新海誠又將篇幅縮短到了63分鐘,并大膽的把一部作品分割成3個跨度極大的短篇之中:28分鐘的《櫻花抄》、21分鐘的《宇航員》、以及15分鐘的《秒速五厘米》。是的,作品的名字,就是取自它作品的第三章的名字,其意思為櫻花從樹上落下的速度。

單看作品的篇幅、作品分章的做法、章節(jié)的名字以及這些名字的含義,你就可以判斷出新海誠又回到了那個不和你好好說故事,而更多的專注于抒情的敘事方法了。當然我不是批判這樣的敘事手法,甚至恰恰相反,我認為他所敘說著的主題,與這樣著重抒情的寫作方法,是更加匹配與貼合的。因為與其把這樣復雜的情緒用一個繁復的故事去包裝,讓觀眾因為這層包裝而無法看破內核,倒不如用美麗的言辭,精準的語句,去把這一個情緒,最大化的表現(xiàn)出來;這樣的情緒輸出,或許才是最大化的。
但是本作在犧牲故事性的同時,就已經注定了他無法被大部分的觀眾喜歡。很多人因為那個由華麗的美術背景所構成的宣傳片而點開這部動畫,當中的不少人卻被其文縐縐的筆觸給勸退,才發(fā)現(xiàn)自己壓根兒就接受不了這樣平淡的、沒有劇烈沖突的文藝作品。可是與此同時,對于那些已經見識過新海誠《星之聲》的觀眾來說,就會發(fā)現(xiàn)到這部作品對比起《星之聲》,至少已經講了一個更加完整,也更加牽動人的故事。

會有這樣的提升,首先自然是制作質量的飛躍了。本作的制作和《云之彼端,約定的地方》其實差不多,但是或許是因為這次搞的是寫實類題材,整體在背景美術上細節(jié)更多,色調也搭配的更加融合,給觀眾的沉浸感也隨之提高了不少。而如果進一步和《星之聲》對比的話,那就還包括了人設、動作細節(jié)等元素,讓角色的情緒更能夠透過畫面?zhèn)鬟f出來,搭配上新海誠一向來就很敏銳的鏡頭意識,讓本作在綜合美感上,是這前三部作品之中,讓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
此外,雖然本作的表面故事很簡單,但是作品在堆砌故事的細節(jié)上,算是做到了極致。以第一章的《櫻花抄》為例,男主在電車里等候的糾結感,那不間斷望著手表的動作,背景的每一次客服廣播所帶來情緒影響,以及把這一切焦慮感都切換成感染力極強的內心獨白,這一點一滴的細節(jié),無不把我們觀眾一步步的拽入這樣的空間之中,去和主角一同感受那強烈的情緒與渴望,并在最后兩人見面的剎那,獲得了極大的釋放。簡言之,本作的帶入感是最強烈的。
當然這樣強烈的帶入感,除了與敘事、制作的提升有關之外,更本質的理由,我認為還是因為這次的舞臺,終于不再是那些讓人費解的科幻世界,而是確確實實的落到了一個現(xiàn)實里我們常見的故事背景之中。這樣一個簡單的切換,作品就不必為了可信度的問題而浪費筆墨去解釋,而可以全神貫注的把一切精力,投入到渲染角色的情緒上面。而且也因為這樣是一個普通扎實的故事,他就更容易和我們常人的經歷相似,觀眾因此而產生共鳴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能夠從本作所得到的感動,也會變得更多。

本作的主題依舊是新海誠慣用的主題:思念,又或者說羈絆,到底能夠在強大的阻隔下,維持多少程度呢?在本作,這個阻隔是一段可達到的距離,以及一段長時間的跨度。但是明明它與前兩作的阻隔——“光年外的時空”與“平行宇宙”相比,顯得如此微小,如此渺茫,為什么這部作品的感染力那么高呢?除了前面所說的帶入感之外,本作是分成三個篇章的做法也是一個關鍵點。
《星之聲》最后的落點,落在了兩人時隔18年面對著那封短信的剎那,所以雖然后續(xù)的故事很可能是悲觀的,但故事的爆發(fā)處依舊突顯了思念的強大;《云之彼端,約定的地方》雖然最后女主失憶了,但是中間透過意念穿越了宇宙的刻畫以及在最后高潮處女主的告白,都還是比較正面的在描繪羈絆這件事。

而《秒速五厘米》呢?第一章《櫻花抄》向我們展現(xiàn)了這樣的思念能夠克服距離,讓我們深受感動;第二章《宇航員》讓我們見識到維持這種思念的難度,并看見它正在隨著時間流逝;而最后一章的《秒速五厘米》,這個思念其實已經被時間給耗光了,對于彼此的思念只能依靠物與夢才能得以稍微延續(xù),但這也已經太過渺小與渺茫,最后,也只能任由彼此錯過。
《秒速五厘米》描繪出了思念的強度,但是最后卻更明確的向我們證明了,即便是這樣強烈的思念,也無法抵擋住時間的攻擊。而這其實和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的經驗相符;回想起自己以前小學和大學的朋友,在剛畢業(yè)的那會兒大家還在頻繁聯(lián)系,還在想盡辦法辦各種活動來籠絡彼此的感情;但是到了現(xiàn)在呢?你們還有見面嗎?甚至是用過社交媒體聊過天嗎?《秒速五厘米》最強的動情之處,我認為就是來自于這層共鳴;也因為這樣,《秒速五厘米》直到現(xiàn)在,也是我認為新海誠的作品里面,最深刻的一部。

《秒速五厘米》是櫻花落下的速度,它落得那么的慢,以至于我們都一直以為他會美麗的漂浮在空中,直到有一天,當他落在地上的時候,你才會察覺到他的消逝;這就好像思念一樣,他流逝的如此之慢,我們一直都以為有很多的時間和機會,直到哪天他不見了,我們才開始錯愕,與后悔。珍惜我們的羈絆,千萬不要錯過了,它最美麗的時候。
簡單評分:9/10
ps:本作的主題曲超神,新海誠真的是善于做這類MV型的視頻剪輯,這里分享給大家:

ps2:第二部分的《宇航員》因為主視角的切換,所以實際上他要表現(xiàn)的內容是有些跳脫于前后兩部的。這部分的核心實際上是講述著仰望而不可得的錯過,并把這種糾結感透過女生的內心里的迷茫、焦躁與不安去表現(xiàn)出來。但之所以我在正文里會寫說這部分“讓我們見識到維持這種思念的難度,并看見它正在隨著時間流逝”,是因為與此同時它所刻畫的男主,也正在動搖著。雖然思念的強度讓他孤立于他人,也讓那個喜歡著他的女孩察覺到自己無法動搖這份信念;但是透過他發(fā)不出去的短信以及同樣仰望著遠方卻不可得的神情,我認為作品是有想要在這里側面描繪出男主在面對這份思念的流逝,所感受到的迷惘。

以上是文章的全部內容,下面是我?guī)兔站與中國聯(lián)通推廣嗶哩嗶哩免流卡(2233卡)的廣告。大家也知道這幾年B站推出了免流卡的服務,讓移動端用戶在享用一般手機卡的服務的同時,還能在外免流量的瀏覽B站的客戶端。這里B站與中國聯(lián)通想要再一次推廣這個服務,所以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掃碼下面的二維碼去查看更多的詳情哦!

希望大家能夠接受這樣的廣告形式并多多支持!???
喜歡文章的話還是希望能夠幫忙點贊、分享、硬幣和收藏哦!還沒關注的朋友也希望能夠點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