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owpad 評測
正片 - 第一款成品磁軸觸盤-貓盤
很久之前和XE聊到wooting的時候,他就跟我說等國產(chǎn),果然在3月14號我收到了拉群邀請

從立項到工程樣機開發(fā)完成,只花了5天,不得不感嘆mono的速度,以及磁軸鍵盤的So high level tech

在3月22號我也非常榮幸的作為內(nèi)測玩家,拿到了一個工程版的觸盤。
開箱,外包裝用的還是上一代貓盤的,唯一不同的是mono親手寫了5個字:工程樣品 銀

打開后,作為工程樣機,mono送了兩個益謙線性磁軸,避免我們這些內(nèi)測玩家無軸可用:

到手直接開軸蓋,給里面打交:

這個軸非常的難開,崩了我一把美工刀,最后用了撬棍,拆開之后是這樣子的:

整塊盤裝好軸和腳貼之后重量大約60克,高度和同類產(chǎn)品類似,解決了自制磁軸觸盤需要額外墊高的問題

通電的時候出現(xiàn)了很遺憾的問題,貓盤v2雖然接線是標準的,但是并不能用雙頭typec的數(shù)據(jù)線點亮,這個問題mono也不清楚原因在哪,電腦A口數(shù)量有限的玩家一定要注意。。
用工程盤附帶的益謙軸打圖時,由于國產(chǎn)軸自帶彈簧觸發(fā)40克,觸底60克,而我平時用慣觸發(fā)35觸底45的彈簧,實際上對耐力起到了反作用。
盡管如此,在上一次fc跑道還是五年前打200bpm的情況下,我還是用了兩三pc就拿下了212的跑道圖:

在洪總的15克彈簧加成下我輕松突破了自我,從隨機路人斷,到輕松拿下了這屆OCLR第二輪的DT2:

這個評測從收到觸盤到現(xiàn)在拖了4天,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右手受限,打不出很好看的成績(包括OCLR的第三輪圖),但是綜合玩下來,我覺得rapid trigger最大的威力,不是把勉強能打的圖變得更穩(wěn),除了這些成績外,最讓我驚嘆的,實際是很多不怎么好看也拿不出手的成績,例如各種250-270bpm左右的DT圖里10% acc的進步:

以及一些以前根本不敢打開的圖,能混上幾個三連/五連+滑條這種普通pattern的快感:


這種從“不敢打,沒法打”到“可以試試”的瓶頸松動感,非常令人著迷,甚至可以幫你重燃對osu!的熱情,雖然我拿不出很多有說服力的成績,只能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是一款幾乎一定能幫你突破左手瓶頸的外設,我認為,貓盤購買的優(yōu)先級甚至比高刷屏更高。
如果我作為一個5000左右pp的玩家,打的這些C和D的成績說服力還不夠,國內(nèi)著名低延遲魔怔人CHNxE的這三句"過去12年白玩了","從打不了到碾著過","年輕十來歲的返老還童盤"的評價或許是對這款外設最好的總結(jié)。
如果你聽說了很多用了Wooting之后飛升的神話,對Rapid Trigger將信將疑,那么貓盤v2,以200不到的價格,達到合格線的延遲(微秒級掃描,1000hz上報),4月就有的少量現(xiàn)貨,對所有能買到或者自制的磁軸的兼容性,絕對是一個跟上全員手速飛升大時代的不二之選!
那么對貓盤的評價就到這里,下面是一些磁軸相關的百科,如果你想了解Rapid Trigger功能牛逼的原理,請往下看:
0. 磁軸的工作原理,與機械軸的區(qū)別?
磁軸的原理其實非常簡單,類似于手柄線性扳機,或者電動車握把,又或者是筆記本轉(zhuǎn)軸,利用的是霍爾元器件。
霍爾元器件是一種三條腿的元件,給1腳位和2腳位連上電源正負極,根據(jù)原件感受到的磁場強度,第三腳會輸出不同的電壓,根據(jù)電壓就可以換算出磁鐵距離元器件的距離。
因此磁軸內(nèi)部沒有金屬觸點,只有一個磁鐵,PCB板上也沒有焊點或熱插拔插座,只有霍爾傳感器,因此磁軸放在普通鍵盤上完全無法使用。

在過去的十年內(nèi),osu!玩家已經(jīng)習慣了使用機械鍵盤?;赾herry結(jié)構(gòu)的機械軸內(nèi)部的觸發(fā)部分,實際上是2片金屬簧片,一片固定,一片有彈性;隨著軸芯按下,軸芯與簧片接觸的部分慢慢變得不再擠壓簧片,兩片金屬接觸, 軸觸發(fā)。

而磁軸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觸發(fā)點可調(diào),并且相對精確,少了金屬結(jié)構(gòu)也減少了磁軸的摩擦力,這些都讓磁軸足以取代Cherry式的機械開關,成為下一代機械軸。
1. 使用磁軸需要調(diào)哪些參數(shù)?
目前兼容磁軸的設備,一般都提供三個參數(shù):
死區(qū)
抬起鍵程
按下鍵程


這三個參數(shù)單位可能是百分比,可能是毫米數(shù),目前市面上磁軸的總鍵程可以都認為是4毫米,因此這兩個單位可以看做一個東西。
其中抬起、按下鍵程是相對值,表示軸芯相對運動了這段距離后,視為一次按下 或者松開。
死區(qū)是絕對值,表示鍵程的頭一部分,只要按鍵位于這一部分,一定視為松開按鍵。
死區(qū)的作用是,如果我設置按下1毫米,抬起2毫米,在我按下1毫米后,觸發(fā);但是由于此時這個軸最多回彈1毫米,始終少于設置的2毫米,即使回彈到頂,主控也不認為軸松開了。這明顯和實際行動矛盾,所以才需要一個絕對會被看做松開的范圍來兜底。
這三個鍵程都有最小值,實際上鍵程的識別精度,取決于霍爾元件的成本,和磁鐵的強度,如果把鍵程設置成小于主控能識別的精度,則會出現(xiàn)抖動、誤觸等問題。
2. 磁軸對osu!的加成到底在哪里?
貼近手速、耐力極限時,往往下意識的減小手指擺動幅度。
傳統(tǒng)軸體要求必須抬起到簧片松開后再按下,而磁軸由于最低可以設置成手指相對抬起0.1mm,就視為一次松開,再按下0.1mm就觸發(fā)另一次按下,更恐怖的是這0.1mm完全不必位于某個觸發(fā)點之上!
這樣的觸發(fā)方式可以在耐力耗盡或爆發(fā)手速不夠的時候,盡可能的幫你把手指的微小抖動化為一次次點擊,雖然可能不準確,成績也不好看,但卻可能能幫你度過圖里的爆發(fā)難點,把原先完全無法處理的爆發(fā)切指段落,化為能損失一點acc來混過去的段落;把一定會在最后幾個miss的串,化為勉強能全連的串。
當然,為了完全發(fā)揮磁軸的威力,玩家也需要一定時間改變發(fā)力,讓自己手指抬起的更低,還能在原先基礎上增強整體的手速水平。
3. 吹了這么多,磁軸就沒有什么問題嗎?
有,最大的問題是:買不到。
世面上用磁軸的鍵盤目前有兩款,第一個是賽睿的Apex Pro系列,這系列鍵盤的口碑并不好,第一個原因是源于它官網(wǎng)虛標數(shù)據(jù),上方的宣傳圖說自己的軸最高可以0.2mm就觸發(fā),實際上下方參數(shù)表是0.4mm,另一個角落寫了只有Apex Pro Mini的【OmniPoint2.0】軸才能達到0.2毫米觸發(fā)。


第二個原因,是它還很摳摳搜搜的只在60%區(qū)域給了磁軸,剩下的是普通機械紅軸,這個雖然不能說虛假宣傳,可也算給買家上眼藥,綜合來看這兩個原因就導致了它并沒有成為帶火磁軸的那把鍵盤。
Apex Pro的軸實際可以在佳達隆主頁找到,名叫KS-20,但是佳達隆和鍵盤廠商簽了合同,不對外出售。

第二個就是最近幾個月osu!玩家圈子里炙手可熱的Wooting了,這把鍵盤的現(xiàn)貨目前在閑魚炒出3000的高價,官方也非常高調(diào)的宣稱,磁軸在其他鍵盤用不了,不是Wooting自己想搞壟斷,而是其他鍵盤廠家還沒有到達這個等級。

Wooting的磁軸也來自佳達隆,官網(wǎng)寫了叫Lekker軸,在Wooting官網(wǎng)還有單獨售賣,加上郵費6元一顆左右

下單之后我們可愛的軸從東莞漂洋過海到荷蘭,再幾經(jīng)輾轉(zhuǎn)回到我們手里

不過除了把磁軸捂得和襠一樣緊的佳達隆,還有一家在1688上賣軸的東莞市厚街鎮(zhèn)益謙電子有限公司,六毛錢一個軸,可以給賣家指定要線性的。
他們家軸的缺點就是沒有出廠潤滑,軸心也不夠光滑,而且磁鐵強度較低,導致三個參數(shù)無法設置的很小,必須在0.4mm以上。
就算買到了軸,磁軸的第二大問題是:彈簧和普通機械軸不通用。
為了包容軸芯里的磁鐵,成品磁軸的軸芯都比較大,導致如果要換更輕的彈簧,只能直接找深圳的工廠開工做彈簧,100個彈簧的價格,根據(jù)材質(zhì)的不同價格大概在450到750之間。

默認彈簧仿紅軸的手感實際已經(jīng)能滿足大部分用戶,對彈簧有需求的人大概只有10%左右,即使開團購也很難攤低價格。
即使如此,@FoolB 洪總已經(jīng)為磁軸用戶量好了尺寸,如果想要觸底15克左右的彈簧,可以定制線徑0.25mm,圈數(shù)2+6+2,頭尾各并2圈,外徑6.1mm,長度16.5mm的。至于其他克數(shù),酌情減少圈數(shù)就可以了。
4. 既然買不到,那能不能自己做磁軸呢?
參考并改進B站@音游玩的人 的自制磁軸觸盤方案,實際是可以自制出與成品磁軸尺寸兼容的磁軸的!
把傳統(tǒng)軸的軸芯削短,削細,套上6毫米長,2mm外徑 1.6mm內(nèi)徑的黃銅管,再從黃銅管另一端塞進1.5mm直徑3毫米長的磁鐵,最后把軸體底部的凸起磨平就可以得到一個自制的磁軸了。
雖然自制磁軸有無數(shù)的手感可能性,和豐富的彈簧貨源,但我仍然不推薦自己做磁軸,主要原因是精度無法保證,軸心很可能削歪導致黃銅管是歪的,帶來額外的阻尼,影響手感。
5. 磁軸觸盤原來也可以自己做嗎?
順帶一提,我也已經(jīng)成功走通這位偉大的先驅(qū)者的原方案,雖然刷固件一波三折,但最后也總算擁有了自己的第一款磁軸觸盤。
這個方案最大的優(yōu)勢,如同作者所說的,用開發(fā)板、面包板和杜邦線自己做的觸盤,所有元件供貨充足,不必苦等三個月發(fā)貨;而且軸是從普通機械軸改造而來,很容易擁有段落軸、類hp軸等神奇的手感,也兼容各種重量的彈簧,非常便宜。
自制方案的也有幾個問題:
1 比傳統(tǒng)的鍵盤、觸盤高出一公分左右,手托需要重新配置,我甚至在原有手托上墊了一個充電寶打圖;
2 由于用的是3D打印件,軸的邊框固定的并不緊密,容易晃動,且邊框容易出現(xiàn)斷裂問題;
3 自己手搓的磁軸,精度很難保證,需要反復調(diào)整參數(shù),打磨軸體外殼和軸心,才能得到滿意的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