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道德高于法律?誰說的?

__________________
道德(主觀認同,自為主動的,臨時性)高于抽象法(一種抽象的否定性、普遍性、防備性、制止性、特例性;平時無法變成定在,通過違禁才能感受到禁令的在場):這個公式只在布爾喬亞的法律和權力共同體下才成立
高于道德的——倫理=家庭+市民社會+國家;沒有應然和實然的良心或焦急責備作為一種主觀體驗,也沒有慈善作為客觀顯現(xiàn),即作為主客觀統(tǒng)一的定在,本身具有實體性,不依賴于主觀狀態(tài);它的規(guī)范體系一直存在;進一步使得主體把自己看為一個倫理共同體的一部分
小布爾喬亞意識形態(tài)(腦中有一個天然的符號學標準,可以區(qū)分什么是應然什么是實然,什么是好什么是壞)批判:你作為一個承載有限話語的意識符號系統(tǒng)憑什么做出這種判斷?這豈不是更邪惡?從一個你不停批判的對象當中得到一個批判標準,得到一個抽象的道德價值概念和衡量標準,一種抽象的否定性,這是一刀切的、殘暴的姿態(tài)
道德高于法律?誰說的?
P1
起因:VMZ在首頁刷到視頻《道德高于法律》,VMZ評:不能使用資產(chǎn)階級法律體系結構我國法律,這是不對的
今日內容可參考:黑格爾 《法哲學原理》 抽象法律抽象否定性 體現(xiàn)為客觀懲戒 普遍性
道德高于抽象法律(抽象法維度 主體和其所有物 盜竊 私人財產(chǎn)等)
道德:
道德具有自我意識主觀的認同
道德可以直接定在 可以直接認同 可以直接感受存在 平時就能感受存在 是主動性的
法律:
法律平時無法定在
但,法律只有在非法對其否定才觸發(fā) 否定時現(xiàn)身
看后果才學的好法律 法律具有保守性
馬克思對黑格爾的法哲學批判中說到,黑格爾的抽象法來源是私有制財產(chǎn)關系的資產(chǎn)階級意識形態(tài)
right的含義僅僅在資產(chǎn)階級法權下成立
道德具有臨時性法律具有特例性
倫理高于法律
主客觀統(tǒng)一定在 具有實體性 家庭是倫理概念
倫理沒有 應然 和 實然 的二分
主體把自己看作倫理共同體的一部分
倫理是主客觀統(tǒng)一的定在,具有實體性,不依賴人去朝向,其規(guī)范體系一直在,如家庭這個概念,除了成員外還有家庭概念
倫理使主體把自己作為倫理共同體的一個部分
按資產(chǎn)階級劃分:抽象法底 —— 道德中 —— 倫理高
為何道德高于法律這話有問題? 因為中國法律不是抽象法 是倫理法!
目前我國實行類似抽象法的現(xiàn)實,是我國法律的一個階段側面
倫理內所有現(xiàn)實法律高于道德
簡單來說就是倫理高于道德,法律基于倫理,因而法律高于道德。
但問題如果真正按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理解,倫理不應當屬于道德的一部分么,人們臨時的道德構建起了倫理秩序,而倫理秩序作為一個不同于道德的客觀存在高于抽象的臨時的道德
黑格爾的市民社會一定要通過倫理體系維持他的剩余,不可避免
這類體系都有高于道德的法律理念實現(xiàn):自由市場 物質生產(chǎn)分工 法權司法 司法分工 虛擬人格如法人企業(yè) 資產(chǎn)階級國家階段
但道德理想性是主觀的,但低于社會實在的結構
**人話:**你可以關起家門,躲在自己的小屋子里自封道德之王,但是你那套東西出門必被整個社會的共同意識形態(tài)的倫理立場干碎,如此姿態(tài)非常邪惡,其忽略了社會架構如何支撐人存在的基礎功能,故通過抽象法號去抨擊一切現(xiàn)實,是沒有反思的
中國的社會沒有市民社會和國家對立的二分,因為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的國家
故倫理法應是高于道德
評:而目前觀察只能說理論上是這樣,但是對立的統(tǒng)治階級已經(jīng)形成,而且與一般民眾之間形成了巨大的鴻溝
P2
例:
法學界經(jīng)常喜歡說“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標準”,這是意識形態(tài)的淪陷,是標準的資產(chǎn)階級意識形態(tài)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標準”,我國教科書這么寫有個前提“僅限于刑法”;
很多東西不依靠道德良心,如近親禁忌等問題,有些事直接進行了符號學閹割
故倫理精神結構不能使用道德衡量,資產(chǎn)階級國家已經(jīng)形成了這類倫理結構,且我國已將倫理結構表現(xiàn)為部分法律,創(chuàng)建了一定倫理價值,法律是創(chuàng)造道德的,法律會讓某些道德問題作為理所當然;
故法律對資產(chǎn)階級國家是統(tǒng)治階級統(tǒng)治工具,在我國統(tǒng)治階級就是人民,故法律表達了人民意志的化身
人話:抽象法僅在純符號學的前抑止層面存在。
例子:抽象法律只在阻止張三違背法律時才會現(xiàn)身,它并不體現(xiàn)為對自身的肯定,它體現(xiàn)為對自身否定的否定
__________________
評:
這些年法學的理論界和實務界也在倡導法律的內化,就是培養(yǎng)一種法治情操,使得公民不違法不是由于嚴刑峻法等,而是出于個人在價值上也認可了法律的條文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