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動畫告訴1.3億觀眾,什么是「正義的謊言」

前段時間,在B站上迎來第二季完結的動畫《虛構推理》,來頭不小。
其原著摘得過日本推理界的殿堂級榮譽——「本格推理小說大賞」。歷代得獎小說中,最為國人熟知的當屬《嫌疑人X的獻身》,作者東野圭吾。

「本格推理」是和現(xiàn)實主義流派相對的概念,直譯大概是「正宗推理」,比起關注社會現(xiàn)實,它更注重描寫邏輯嚴密的計謀和解謎過程。
所以一般而言,本格推理的賣點,就在于看主角如何在危險的謊言荊棘中,撈到那顆最不起眼的真相之珠。
可這就顯得,「本格推理小說大賞」頒獎給《虛構推理》的理由,非常叛逆——
它用的明明是本格手法,卻推翻了本格的立身之本。
在《虛構推理》眼中,真相,恰恰是推理中最不重要、最無趣的東西。
(輕微劇透預警)


是推理,還是謊言?
《虛構推理》是一部融合了志怪元素的推理動畫。
女主人公巖永琴子,不僅有著傳統(tǒng)偵探角色高智商、心思縝密的特點,她還是妖怪們的「智慧之神」。
和很多以日本神道教為背景的動畫一樣,《虛構推理》取材了神道教信仰中萬物皆有其靈的設定,一塊石頭、一盞茶杯都可化為妖怪。
因為修煉門檻太低,導致妖怪中智力低下者占了大部分。
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的擴張,人與妖的摩擦日益增多,妖怪們急需一位了解人類社會的「向導」。

最終,年幼的琴子接受了妖怪們的請求。
而《虛構推理》的故事,便圍繞著琴子接受妖怪的委托、幫他們答疑解惑、又或者平息紛爭而展開。
有次,一位生活在偏僻鄉(xiāng)下的巨蟒湖神,在深夜目睹了一名人類女性往自己的湖里拋尸。

出于好奇,湖神請來了琴子幫自己調查這個案件。
琴子起初只想敷衍湖神,盡快解決委托:女性殺了人,想藏尸唄。
但湖神認為不可能。
犯人沒有在尸體上綁任何重物,尸體會很快浮出水面。
以及,犯人在作案時留下的一句話,更讓湖神堅定地認為,她絕不是為了藏尸——

琴子安慰它,她說的其實是「能順利被‘您’發(fā)現(xiàn)就好了」。
因為自古以來,這個地區(qū)就流傳著大蛇吃人的傳言,犯人想讓您吃掉尸體。
湖神還是不認可,若是如此,那她應該說的是「如果尸體被吃掉就好了」。

發(fā)現(xiàn)湖神不好糊弄,琴子這才開始認真推理:
犯人可能并不是為了藏尸,而是誘使警察幫自己找到某樣東西。
于是,琴子讓小妖怪幫自己偷來審問記錄。文件顯示,犯人名為葵,原本在東京生活,有個談婚論嫁的男友。
但某天,男友突然被發(fā)現(xiàn),與公司的另一名女性在家中自殺。
警方調查后認為,男友是因為貪污了公司資產,且即將敗露,這才相約真愛殉情。

遭受重創(chuàng)的葵回到老家休養(yǎng),當生活重新步入正軌時,男友的前同事吉原卻找上門來。
吉原坦白,當初是自己貪污被葵的男友和那位女同事發(fā)現(xiàn),這才設計用「偽裝殉情」的形式殺害他們。
吉原后來遭到了報應,妻兒死于車禍,自己也查出了肝癌。
當面懺悔,是希望得到救贖。

可憤怒的葵,卻殺死了他。
葵起初當然怨恨男友的背叛,但誤會解除后卻忽然想起——當初因誤會男友而打掉的,兩人孩子的遺骸。

但由于湖神有定期讓小妖怪清理沼澤的習慣,犯人發(fā)現(xiàn)自己找不到遺骸了。
這才謊稱「兇器也扔在這里」,利用警察的人力幫忙。
這個略顯人性晦暗的解釋終于讓湖神接受了,并發(fā)出「人類太可怕」的感慨。
你以為真相大白了?不,本番的正題到這其實才剛開始揭曉。
這場推理,不過是琴子利用了妖怪對人類的偏見,瞎編的。

說到底,琴子的使命是維護秩序,調查真相可沒寫套餐里。
湖神委托的唯一難點在于:大蛇身份尊貴,不能接受困擾自己的謎題,真相卻非常簡單。
更遑論,葵希望尸體被發(fā)現(xiàn)的那句話,可能只是湖神聽錯了。
所以琴子才利用妖怪對人的偏見,編了個嚴肅的謊話,讓湖神心理上好接受。

屏幕外,觀眾此時也驚覺:我認真追的推理動畫,竟然是在編謊話唬我?

有觀眾認為「它在玩一種很新的推理」,另一些卻覺得作者純粹是報復社會。
兩者都對。
《虛構推理》腦洞清奇,這清奇同時也是對本格推理的「報復」,或說解構。
可這種解構之中,恰巧藏著它的價值主張。

想象力催生的怪物
琴子又一次收到妖怪們的委托。
在某座城市,出現(xiàn)了一個常在人類面前現(xiàn)身的幽靈「鋼人七瀨」。
幽靈生前名叫七瀨花凜,是地方上的當紅偶像。

出道僅兩年,就成了事務所的搖錢樹。
花凜的活躍讓原本貧窮的工薪家庭一飛沖天,但她毫無責任感的父親,卻順勢辭掉工作,專心啃小。
父女關系每況愈下,花凜打心底里鄙視父親。
父親則認為自己的尊嚴被女兒踐踏,萌生出了怨恨。
某日,父親突然被人發(fā)現(xiàn)摔死在了家門口的樓梯上。

警方在父親住所發(fā)現(xiàn)了一個筆記本,上面寫著: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殺我的人一定是花凜。
「當紅偶像殺害親生父親」的故事,讓媒體嗅見了血腥味兒。
事務所只能讓花凜暫停偶像活動,并轉移到別的城市避風頭。
當然,如此程度的輿論審判,基本意味著她的偶像生涯終結了。
再后來,就是有人在一個工地上發(fā)現(xiàn)了已經(jīng)死亡的花凜,她被附近倒下的鋼筋砸碎了腦袋。

而幽靈「鋼人七瀨」的形象,集合了她生前故事的所有核心要素。
身材性感且穿衣清涼,黑粉相間的洛麗塔舞蹈服,配上一個巨大的紫色緞帶,手持2米長的鋼筋,而且還沒有面容。

附近的幽靈告訴琴子,花凜當時本可以躲開,可她卻閉上了眼睛一心求死。
這和網(wǎng)民的推測也一致——失去未來的偶像,因絕望自殺,所以才化身惡靈報復社會。
但同為女性的琴子,卻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不合理之處。
花凜這樣連死都不怕的女性,如果真是被公眾輿論逼成惡靈,那她根本不可能以一副諂媚大眾的模樣現(xiàn)身。
鋼人的整個造型,就好像故意迎合年輕網(wǎng)民的癖好,集性感、暴力、反差萌和恐怖元素于一身。

琴子得出結論:鋼人并不是天然的鬼怪,而是人造的。
鋼人不是幽靈,而是一個「都市傳說」,一種誕生于大眾想象力之中的怪物。
「都市傳說」的特性,是相信的人越多,它就越強。
一天夜里,警官寺田偶然撞見了幽靈,他以為對方只是「惡趣味的變態(tài)」。
一時大意,就被鋼人砸爛了腦袋。

第二天,警察遇襲的新聞登報,鋼人的傳說也擴散開來。
此時,琴子也追蹤到了傳言的發(fā)源地——一個專門討論鋼人的私人網(wǎng)站。
她必須盡快攻陷這里,讓人們相信幽靈是不存在的。

可對面,是熱切希望兇靈存在的千萬無聊網(wǎng)民。琴子的手牌,主要是自己的腦瓜子。
這是一次力量極度不對等的較量。
但琴子卻找到了借力打力的支點,公眾輿論雖然強大,但它也有自己的阿克琉斯之踵。
她認為,「輿論本質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議會」,公眾的行為只為追求快感,卻也能斷人生死。

這恰巧也是,贏得這場戰(zhàn)爭的關鍵。
「正因為這個議會不負責,不礙于任何情面,也不會被法律、正義以及真相束縛。哪怕結論有違正義,甚至是個謊言,只要贏得過半數(shù)的同意,就是勝利者?!?/p>

真相,為何不重要?
總而言之,琴子需要編出一個,比靈異故事更吸睛的答案,才能讓輿論轉向。
她找到的答案是:桃色兇殺案。

新聞都說,寺田警官是個稱職的警察,一直追查鋼人七瀨的相關案件。
這是犯人殺害他的突破點,犯人可以謊稱有線索叫他出來。
但寺田的柔道水平有五段,很難想象被一擊秒殺。
琴子猜測,犯人設計了一種落石搖擺機關,犯人先把寺田警官引誘到預定位置,再利用巨石在高空墜落+搖擺的力量砸爛他的臉。

機關的主要目的,是炮制和七瀨花凜一樣的恐怖死狀,渲染靈異故事的氣氛。
這樣一來,警察哪怕破不了案,也不用擔心輿論上的壓力而被迫追查下去,因為公眾的注意力并不在警察無能這件事上,而是在靈異本身。
結果,犯人反而安全了。
琴子繼續(xù)推測,機關還有另一個用途——誤導偵查方向。
堅信唯物主義的警察們,根據(jù)寺田的死狀,自然而然至會懷疑,能夠正面擊殺寺田的、體格健壯的男性。
所以,犯人很可能是女性。
過分復雜的機關、特殊的殺人手法,都是犯人為了擺脫嫌疑的準備工作。

犯人擁有可以深夜叫出寺田赴約的信任感;機關設置需要知道寺田的大致身高;能預料到寺田接到鋼人消息就會行動的心理……
犯人的畫像就出來了——和寺田警官在同一警局工作的女性警官。
至于殺人動機,不管怎么想都很「刺激」。

列文虎克的網(wǎng)友當然也不好騙,戰(zhàn)斗持續(xù)了整整四個回合。
琴子謊言的刺激性層層升級,包括「父親栽贓女兒說」、「姐姐陷害妹妹說」、「七瀨花凜根本就是假死說」……
每個乍聽之下都聳人聽聞,但這四重反轉,又都巧妙借勢了人們的偏見。
「同事情殺說」是大眾喜聞樂見的桃色故事;「父親栽贓女兒說」符合日本原子化社會背景中「家庭」這一組織形式的崩解;「姐姐陷害妹妹說」演繹的是經(jīng)典的兄弟鬩墻類故事;「七瀨花凜根本就是假死說」,則把七瀨本身的惡女形象再度放大,為了讓生活重新開始,她可以心安理得地犧牲無辜者,讓對方代替自己去死。
琴子所做的事,本質上是給予不同人群以他們自己愿意相信的故事。
很難說,這不是作者城平京在故意炫技,他通過邏輯布局,給一件案子設計出了四個互相勾連的劇本。

《虛構推理》取材于日本傳統(tǒng)志怪故事,這類題材本應是一個彰顯天馬行空之力的好舞臺。
但故事中最大的懸疑,卻始終來自于人心的可怖。
琴子內心真實的答案是:
七瀨花凜死亡最有可能的真相,應該就是她的父親,希望用自己之死毀掉女兒的幸福。

城平京的推理以天馬行空著稱,但他的筆觸,卻蘸滿了他對人性的毒辣觀察、對社會的悲觀預期。
湖神的故事,其實諷刺的是身份、階級帶來的虛無自尊。
鋼人七瀨篇,編了那么多驚悚故事,到頭來還是對于輿論的批判。
第二季也延續(xù)了這種悲觀,琴子路過了一幢降價出租的「兇宅」,為了安慰業(yè)主,她解釋了「兇宅」的誕生原理:
一旦房屋出過哪怕一次人命,勢必會降價,降價的房屋會吸引來積蓄稀薄的人。
窮人命途多舛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得多,走向悲慘末路的可能性,自然也就更大。

這種濃郁的悲觀情緒可能也是為什么,《虛構推理》中「真相」會如此的次要。
人類,只是基于自己的立場,選擇自己愿意相信、對自己有利的故事。
《虛構推理》干脆直接讓真相和亂力怪神掛鉤,無論多詭異的事件,只要一句「妖怪做的」,真相瞬間就變得毫不性感了。
觀眾的注意力也就自然而然地,聚焦到了琴子編造的謊言上。
從結果上來說,作為觀眾的我們,與七瀨花凜故事中的「公眾」也許,并無什么不同——真相似乎真的,不太有所謂吧。

作者? |??三十歲男法師
編輯? | ?毛叔
? ? ? ? ?運營? |??米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