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看完這個視頻你會愛上物理的?。。?/h1>

2023-03-09 23:42 作者:遺憾總藏于心底  |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基礎(chǔ)與解法全集(涵蓋所有)|長期更新|從零開始拯救所有學渣!





  • 運動學

質(zhì)點:

質(zhì)點的概念:

Ps: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當中是不存在這樣的質(zhì)點的

質(zhì)點的判斷:

e.g.1:研究松鼠搬家的軌跡時,就可以把松鼠當做質(zhì)點

研究松鼠性別時,不能把松鼠當成質(zhì)點

e.g.2:地球軌跡

當研究地球的自轉(zhuǎn)時,不能把地球當做質(zhì)點

(可以這樣去思考:如果把它當成一個點后還能不能研究到地球的自轉(zhuǎn))

當研究地球的公轉(zhuǎn)軌跡時,可以把地球當成質(zhì)點

判斷:大的物體一定不能當作質(zhì)點 (×)

e.g.3 火車軌跡

研究火車過橋的軌跡時,不能當做質(zhì)點

研究火車從南昌到西藏的軌跡時,可以把火車當做質(zhì)點

自身的大小與研究的大小相比可以忽略不計。

小練習:

答案:C




參考系

參考系的概念:

參考系=參照物+坐標系

參考系的性質(zhì):

總結(jié):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小練習:




時間時刻

時間間隔與時刻的概念:

擴:since +時間點;for+時間段

時間軸上的表示

時間的表達

以上是舉的例子,但是有一個問題:“第七個小時”到底是時間還是時刻?

①第幾秒(內(nèi)):時間間隔

②第幾秒初/末:時刻

③前幾秒:時間間隔

小練習:

答案:B

解析:

A.表示時刻,兩秒內(nèi)是時間間隔,錯誤

B.正確

C.表示時間間隔,稱為最初兩秒。錯誤

D.表示時間間隔,稱為第n秒




位移路程

位移(x):

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路程(s):

描述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只有大小沒有方向)

Ps:

位移路程(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標量,性質(zhì)不同無法比較)

[位移的大小≤路程]

總結(jié):

當物體在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矢量標量

基礎(chǔ)概念:

Ps:

并不能把所有的物理量歸類為矢量和標量,像時刻就既不是矢量也不是標量,它只是一個點;向量不等于矢量,因為標量矢量都是物理量,即有單位,而向量沒有。

特殊物理量:

電流→電流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但是它是標量

在直線位移中,使用“+,”表示運動方向,且要人為規(guī)定正方向。




速度速率

從A到B的兩種路徑的位移是相等的,但是路程是不一樣的




速度練習

小練習:

解析:

起點一樣,終點一樣,那么它們的位移也就一樣。由圖可知:甲走的路程比乙大。因為它們同時出發(fā)同時到達,時間相同位移相同,所以平均速度也就相同。但因為它們的路程不同,所以它們的平均速率就不同。

這道題是典型的出題人廢話多的一道題,題干中的“測得5s末的速度為10.4m/s,10s末到達終點的速度是10.2m/s”根本不用去看。問的是平均速度,直接用跑的總位移(100m)除以跑的總時間(10s)就行




瞬時速度

基礎(chǔ)概念:

小練習:




加速度導學

基礎(chǔ)概念:

小練習:

答案:

注: 大多數(shù)都是末減初(電場力做功和電勢差是初減末)

答案:

默認Vo方向為“+”

答案:




加速度計算

基礎(chǔ)概念:

小練習:

注:問大小不可帶符號?




加速度概念

基礎(chǔ)概念:

以下幾種情景,根據(jù)所學知識選擇對情景分析判斷對錯:

①點火后即將升空的火箭

解析:

把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v=0,∴a=0,沒有這樣的因果關(guān)系,所以是錯的

a是表示速度變化的快慢,因為即將升空所以它速度一定會變

拓展延伸:

如果加速度a=0,那么物體就做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

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線高速行駛的貨車為避免事故緊急剎車

解析:

回想一句話,加速度就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題目翻譯過來就是∵△V/△t 大,∴a大(簡稱:廢話)

③運動的磁懸浮列車在軌道上高速行駛

解析:

翻譯過來是:∵V大,∴a大,不成立,所以錯誤

④飛機在跑道上起飛

解析:

翻譯過來就是:∵V↑,∴a↑,就沒有這樣的因果關(guān)系,所以錯誤

eg:

假如說一個物體加速度a=2m/s2,初速度為Vo=2m/s,問1s后的Vt?

a=Vt-Vo/t 2=Vt-2/1 解得:Vt=4m/s,同理可得:2s后的速度為6m/s,3s后的速度為8m/s(等差數(shù)列)

這個運動是非常優(yōu)美的,因為它的速度是均勻變化的,所以我們把這種運動稱為:

a不變:勻變速運動

小練習:




加速度判斷加減速

基礎(chǔ)概念:

小練習:




x-t圖像

一、概念回顧(斜率公式:y=kx+b)

擴展:點斜式

小練習:

二、 位移時間圖像

線的物理意義

位移的計算(末位置 - 初位置):

C物體做加速直線運動

ps:過點作曲線的切線,此切線即為這個點斜率

判斷:

X:A=B=C

S:A>B=C




v-t圖像

速度時間圖像

平行x軸的直線:勻速直線運動(因為隨著時間t的推移,物體的速度v始終是5m/s,所以此時可推斷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斜線:

(隨著時間的推移,物體的速度在均勻增大)




圖像練習

小練習:

解析:

因為在3s末兩質(zhì)點相遇,所以甲和乙在相同的位置,那么我們就可以通過求面積來算出甲乙分別的位移:X甲=2m,X乙=6m,然后再用逆向思維倒推回去,即甲在乙之前4m。故選D

解析:

A選項,實際是在比較第1s內(nèi)和第2s內(nèi)的位移,則要通過計算圖像面積得出:它們的面積是不一樣的,所以它們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B選項,質(zhì)點位移最大應(yīng)在時間t=2s時,(上一個視頻夫人講過:越靠近x軸速度越小,越遠離x軸速度越大。也就是說物體位移達到最大或即將減小時,應(yīng)該是它回頭的時候,只要這個物體不回頭,那么它的速度一定是逐漸增大的。而到2s這個時刻物體的速度才要由正的變成負的,說明它即將回頭,也就是質(zhì)點位移最大的時候。

額外補充:我們還能知道物體在1s的位置和在3s的位置是在同一地點,原因就在于1~3s走過的位移應(yīng)該是0【X軸上面的面積(1~2s)和X軸下面的面積(2~3s)等大,所以抵消掉了】。

C選項,方向應(yīng)該也相同,因為它是一根直線。

故選D

解析:

A選項,質(zhì)點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B選項,看斜線的陡峭程度,應(yīng)該是4~6s的要更陡一點,所以應(yīng)該是質(zhì)點在4~6s內(nèi)的加速度比0~2s內(nèi)的加速度大。

C選項,本質(zhì)是讓求位移,而平均速度=位移/時間,位移就是圖像面積,因為4~5s的位移和5~6s的位移剛好抵消,所以質(zhì)點的總位移應(yīng)該是0~4s的圖像面積,即30m。所以平均速度=總位移/總時間=30m/6s=5m/s。(平均速率要把所有面積加起來)

故選D

解析:

A選項,只要在圖像上出現(xiàn)的物體,都做直線運動。

B選項,它有沒有反向運動就看它的速度是不是從正的變成負的。在位移時間圖像(圖1)里面,看斜率,速度確實由正變?yōu)樨摰牧?,而速度時間圖像(圖2)中速度并沒有從正的變?yōu)樨摰模磞軸)

C選項,看曲線某點的速度或斜率就看過這個點做這個點的切線的斜率。物體1的斜率明顯是更陡的。

D選項,看面積大小既可,很明顯物體4的面積更大。

故選C、D

解析:

A選項,面積的總路程應(yīng)該為6m(兩個三角形的面積加起來等于6)。

B選項,一根直線,勻速直線運動

C選項,乙沒有回過頭。

D選項,末位置減初位置,3-(-3)=6

故選B、D




公式推導

描述勻速運動一共有3個,分別是:位移、時間、速度。X=vt

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一共有5個,分別是:Vo Vt a t X [按順序記憶:喂(v),小愛(a)同(t)學(x)]

5個物理量放到v-t圖中

1、根據(jù)線的物理含義得:

y=kx+b即 vt=Vo+at…①(少x的公式)

Vo=Vt-at…②

t=Vt-Vo/a…③

2、根據(jù)面積的物理含義得:

X=(Vo+Vt)t/2…④(少a的公式)

3、將②代入④中:

X=(Vt-at+Vt)t/2

X=Vt·t-1/2at2(少Vo的公式)

4、將①代入④中:

X=Vot+1/2at2(少Vt的公式)

5、將③代入④中:

2aX=Vt2-Vo2(少t的公式)




解題思路

一、正負的選擇(A點運動到B點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

公式的一些規(guī)律:

五個公式全部都是由_4_個字母構(gòu)成,若想解得確定解,需知_3_個。

如何確定使用哪個公式?

大括號:勾出_3_個,以及_要求_的一個物理量,哪個物理量沒出現(xiàn),就用哪個公式。示例如下↓

小練習:

答案:




基礎(chǔ)問法介紹

小練習:

解析:

1.不動任何腦子,先寫個大括號

2..勾出物理量

3.看看用哪個公式

4.代入數(shù)據(jù)

5.解答

解析:

第一問:同上題

第二問:時間為第3s內(nèi),指的是2~3s,時間間隔為1s,如若求的2~3s,可用3s的位移減去2s的位移

解析:同第一題




剎車陷阱

小練習:

解析:

首先判斷正負號,因為是剎車的加速度為2m/s2,所以加速度代值應(yīng)為-2m/s2

其次將vt=0代入公式,看看剎車是第幾秒

解析:同上題




函數(shù)公式題

小練習:

解析:

見圖藍字與紅字部分

答案:

注:公式不可代少v0的公式,因為時間還未發(fā)生無法確定末速度

解析:

A:位移不應(yīng)為7m,因為它多了一個起點為2m的坐標

解析:

v是瞬時速度,但x/t是平均速度,所以我們應(yīng)找一個學過的公式變行為x/t,如圖,可找到初速度和加速度,此類題我們可用這種方法尋找物理量




進階解題思路

小練習:

解析:

因為加速度不變,先畫出大括號代入8s內(nèi)的物理量勾出物理量代公式求出a,同理解除a代入5s內(nèi)的物理量勾出物理量代公式,求出位移x

解析:

同上題

ps:第五s內(nèi)為4~5s的時間段,做題切記分辨好時間段?。?!

新思維:做提前看a的有無,若沒有則先求a




終極解題思路

小練習:

解析:

把有藍色下劃線的提示當做位移,即第七秒內(nèi)的位移是2.6m,帶公式算出即可

推導:

小練習:

答案:

做題思路:

eg:

小練習:

答案:

1:a=2m/s^2

2:8m/s

3:2m/s^2




綜合練習

小練習:

解析:

首先求出倆條路段瞬時速度,分別設(shè)為M、N倆點,在M~N之間哐當一個大括號,求出a,然后在M~B之間再哐當一個大括號求出vb

解析:

同上題

Ps:C點速度可以在M~C之間求,也可以直接算A~D的瞬時速度

解析:

第一、二、三問:同上述

第四問:每0.1s放一個小球,現(xiàn)在我們哐當一個大括號算出B這個小球到底動了多久,求得答案t=0.35s,往前推0.1s是0.25s為A點,再一直往前推0.1s,0.15s有一個球,0.05s有一個球所以A點上方還有倆個球




自由落體

自由落體運動:

初速度Vo=0,僅受重力的作用(如果物體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那么該物體的加速度a就等于重力加速度g→a=g)

g:重力加速度 方向:豎直向下

小練習:

解析:

第一問:哐當一個大括號勾物理量代值算即可(自由落體也有公式:h=1/2gt2?

第二問:哐當一個大括號勾物理量算出第1s內(nèi)的位移,拿總位移減去第3s內(nèi)的位移即可

第三問:哐當一個大括號勾物理量算出時間為第2s內(nèi)的位移即可

解析:

第一問:哐當一個大括號勾物理量算出第1s內(nèi)的下落距離即可

第二問:因為題干中說了最后1s的位移是第1s的四倍,所以可算出最后1s的平均速度=20/1=20m/s,即最后一秒中間時刻速度為20m/s,設(shè)中間時刻為B點,哐當一個大括號勾物理量算出從起點到B點的下落距離即可

第三問:哐當一個大括號勾物理量算出第2.5s內(nèi)的下落距離即可

解析:

看圖即可




豎直上拋

豎直上拋:

Vo≠0 a=g 方向豎直向下

虛線左半邊的運動可以看成是反向的自由落體運動。

結(jié)論性知識點:做豎直上拋運動的左右半邊是具有對稱性的,也就是說同一高度的兩個點的速度大小是一樣的。注意前提:不受任何空氣阻力

小練習:

解析:

當物體速率減為v0/3時,有兩個對稱的點一是物體豎直上拋速度到v0/3,二是物體自由落體速度到v0/3

普通做法:哐當一個大括號算出物體自由落體速度到v0/3的用時,然后算出豎直上拋速度減到0的用時減去自由落體速度增加到v0/3的用時即物體豎直上拋速度到v0/3的用時

進階做法: 把它當做一段運動來求,先哐當一個大括號求出速率減為v0/3的用時,然后再哐當一個大括號算出速率減為-v0/3的用時(使用條件:當a無改變時)

Ps:當速度為v0/3與-v0/3時,相比初速度減小了,即為減速,a=g為負號;

解析:

通過對稱性可得物體從自由落體到B點用時為3/2=1.5s,到A點用時為5/2=2.5s,然后用A點的位移減去B點的位移即為AB的距離

解析:

首先哐當一個大括號,把位移=15代進去,算出t在上方的倆個值,然后把位移=-15代進去算出t在下方的倆個值(舍去一個)就是此題的三個解

Ps:上拋時,因為是減速,所以加速度是負,下落時因為與初始速度方向相反,所以是負。加速度的正負受加減速和初始速度方向的影響




逐差法介紹

必備條件:AB段,BC段,CD段,DE段每一個小份它的時間必須相等

注意有些情況下是不成立的:x?-x?-x?=aT2是錯的,因為這里多減了一個Vot。所以說要相減的話,加的跟減的要一樣的個數(shù),這樣才能把Vo給約掉。




打點計時器-紙帶分析

(相等時間不等位移)

題意分析:

1:

每兩個相鄰的計數(shù)點之間有四個打點沒有畫出,意思是A點到B點中間還有四個點。

2:

50Hz翻譯過來就是這個儀器在一秒鐘會打50個點,所以說每打一個點到下一個點的時間要經(jīng)過1÷50=0.02s。

3:

B點速度相對特殊,因為A點到B點和B點到C點的時間是一樣的,所以B點相當于A點到C點的中間時刻。而中間時刻又可以和A點到C點的平均速度聯(lián)系起來。

↑(所以一般計算速度的這種題,我們會用到平均速度來計算出中間時刻速度)

注意:

①求中間時刻速度一般用短的平均速度算,如求C點中間時刻速度,用BD求

②求首/末個點的速度,先求最近的一個點的中間時刻速度,然后哐當一個大括號,勾物理量帶值求

注意:

算加速度時,整張紙條(所給的數(shù)據(jù))都要用掉??!

用逐差法

公式:△X=aT^2

【補充:不相鄰的兩段距離可用公式:Xm-Xn=(m-n)aT^2

這個時候就將整張紙條分成兩半,如:

再用(X3+X4)-(X1+X2)計算出

△X=(5.4+6.6)-(3+4.2)

=4.8cm

=4.8×10^-2 m

然后帶入:△X=4aT^2

4.8×10^-2=4a·0.01

解得:a=1.20m/s^2

1:題目中所給的S1和S2不能直接帶入逐差法公式,要自己去標X1,X2,X3…

2:題中的S1和S2分別對應(yīng)夫人標的X1和X5,再用X5-X1=(5-1)aT^2即S2-S1=4gT^2求得重力加速度g=(S2-S1)/4T^2,解得:g=9.75m/s^2




追擊相遇

初中相遇問題:

高中相遇問題:

共速最值問題:

小練習:





  • 平衡力學

重力

基本掌握知識:

深入了解:




彈力

支持力的根本:彈力

通俗解釋:想要回到原來的狀態(tài)(不忘初心)

彈力方向:

重點:

平衡的思想:多力平衡(上=下,左=右)

有上有下,有左有右

平衡狀態(tài):靜止,勻速直線運動




摩擦力方向判斷

基礎(chǔ)知識:

本節(jié)重點:

做題思想:

小練習:




摩擦力大小計算:

小練習:

注:最大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所以最大靜摩擦力可以用滑動摩擦力的公式




受力分析:

注意事項:

小練習:




正交分解:

知識溫習:

思路過程:

小練習:

小擴展:




正交分解注意事項:

錯誤一:摩擦力、彈力、重力符號寫串

錯誤二:未能把力分解到坐標軸上

錯誤三:漏力

正確做法一:

正確做法二:

正確做法三:




斜面模型:是否靜止

模型答題模板:




斜面模型:F取值范圍

模型答題模板:

最小值分析過程:

最大值分析過程:




分解加速度




合力

合力基本模型(平行四邊形法則):

三角形法則:




力的合成取值范圍:

二力合力取值范圍:

三力合力取值范圍:

多力合力取值范圍:

考法:

eg:下列可能平衡的是

解析:可能平衡=合力為0,意思就是下列合力中最小值可以取到0的是哪個




力的分解情況:

當知曉2個分力方向時:

情況:一種

當知曉2個分力大小時:

情況:倆種/一種

當知曉1個分力大小和另外1個分力方向時:

情況:0/一種/倆種

①.FF合*sinθ=0解(sin是對邊比斜邊,斜邊長度為F,所以Fsin為圓的半徑

②.F=F合*sinθ=1解

③.F合FF合*sinθ=2解

FF合=1解

當知曉1個分力大小和方向時:

情況:一種




做題思路總結(jié):

分析思路:首先分析是多物體還是單物體,多物體用多物體動態(tài)平衡的方法,單物體用前五種三角形的對應(yīng)方法解題




動態(tài)三角形:

本文錯別字:

基本做題步驟:

小例題:

普通做題步驟:




相似三角形:

本文錯別字:

做題步驟:

小例題:




直角三角形:

做題步驟:

小例題:




四力三角形:

做題步驟:

將四力中倆力合一變成動態(tài)三角形

步驟原理:




等腰三角形:

定長做題步驟:

定力做題步驟:

小例題:




多物體動態(tài)平衡:

講解例題:

練習例題:




  • 牛二力學

認識牛頓第二定律:

牛二定律基礎(chǔ)概念:

牛二做題正交分解步驟:




牛二基本使用:

總思路:受力分析,建系,以a的方向為x軸,以⊥a的方向為y軸,寫x軸、y軸的牛二列式,拆式子代值解方程

水平面小例題:

斜面小例題:

結(jié)合例題:

注:牛二題目問法不論是運動學還是力學都按照總思路做題

課后作業(yè):

答案:




牛二運動學基礎(chǔ)練習:

小練習:

解析:




拉力作用的最短時間:

小例題:

第一問解析:

第二問基礎(chǔ)解析:

第二問完全解析:

小練習:

解析:




彈簧運動類型:

總思路:

小例題:

解題思路:

受力分析:




斜面多段運動:

小例題:




斜面多段運動:

超重失重:






—————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 曲線運動

基礎(chǔ)概念:

回顧直線運動:

曲線運動

條件(怎么變彎):av不共線前提是有a有v

特點:a指向凹的那一側(cè)

題目一般不會給加速度a的方向,一般會給合外力F合的方向。(F合=ma)

這個時候,題目可能會說合外力指向凹的那一側(cè),實際上就是加速度a指向凹的那一側(cè)。(以上全為人話理解)

物理上的解釋:速度方向(藍色)與加速度a方向不共線,做曲線運動,那速度變化方向就應(yīng)該往a的方向取,因為a可以代表速度變化量的方向↓

回顧:直線運動中加速減速是看av的符號(av同號加速,av異號減速)

但是曲線運動就不能用符號來看,因為符號是直線運動特有的,直線運動方向就只有兩個,正的和反的。

把不會的轉(zhuǎn)化成會的:用正交分解法將加速度分解為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再只看豎直方向上的運動情況(用深藍色筆框出來的地方)

由圖可得:豎直方向上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是一致的,所以該物體的運動情況是加速運動。

結(jié)論:只要我能把加速度分解到速度方向同向的方向上的話,那它做的運動就是加速運動,反之則做減速運動。

加速減速:av的夾角

①當av的夾角為銳角,做加速運動

②當av的夾角為鈍角,做減速運動




基礎(chǔ)概念題

概念回顧:

曲線運動的條件:av不共線 有a有v

a指向凹面

銳角 加

鈍角

第一題:

第二題:

A項,曲線運動必定彎,有a意味著有速度變化量,有速度變化量說明物體速度一定改變。

B、C項,不一定,比如隨便拋一個物體出去,加速度即重力加速度是不變的。

D項,不受力就沒有加速度了,而曲線運動條件是:有a有v。

第三題:

第四題:

A項,不一定,如勻速圓周運動

第五題:

第六題:

A項,速率看加速度和速度的夾角,C點的夾角小于90°,做加速運動,即到達D點時的速度要更大。

B項,畫一下就知道了↑是鈍角。

D項,應(yīng)該是逐漸在減?。ó媹D)

第七題:

只要是曲線運動,那么一定有a。(C、D項可先不看)




合運動與分運動

合運動與分運動

1.勻速直線+勻速直線=一定做直線運動(小船過河)(沒有a)

2.勻速直線+勻變速直線=一定做曲線運動(平拋運動)

y軸方向上的力和x軸方向上的力是同時發(fā)生的

3.勻變速直線+勻變速直線=直線運動或曲線運動

什么時候做直線運動?綠色的a箭頭

肉眼看見的是合運動,分運動看不見




小船過河

問法:最短渡河時間、最短渡河位移

模型介紹(V船、V水、V)

用肉眼看到的是V實際(合)

最短渡河時間:V豎直=V船

水平: 讓船橫著動 X平=V水平t渡河

最短渡河位移:V垂直=V實=V船sinθ

垂直: 讓船渡河 t渡河=d(河寬)/V垂直

V船>V水

最短時間渡河:

最短位移渡河:

V水>V船

最短位移渡河:(當V船和V合垂直,位移最短)

V合⊥V船(綠色那條線表示V合)

畫圖步驟:

畫V水

畫圓

畫切線

小練習:




關(guān)聯(lián)速度

關(guān)聯(lián)速度:

現(xiàn)象:沿繩、桿子方向速度大小相等,垂直于接觸面方向速度大小相等(最好理解,不理解也要記住它)

解決方法:

①判斷合運動方向(用肉眼看)

是先有合運動,再把合運動分解成分運動的(就好比是先有你爸和你媽,再有的你一樣。。)

②分解合運動到沿繩、桿或垂直接觸面方向沿繩、桿建系

③根據(jù)現(xiàn)象速度相等列式子

一、分解一次

小例題:

這個Vo是繩子往上的速度,因為繩子上的每一個點的速度大小都相等,所以在小船船頭與繩連接的位置速度應(yīng)該是斜向上θ角度的(即圖中斜向上的藍色箭頭

標準錯誤做法:把斜向上的這個速度分解了,然后得出V船=Vo·cosθ ×

錯誤在于:分解的是繩子的速度,而繩子速度并不是實際的速度。

實際看到的船的運動是水平向左的(如上圖紅色箭頭所示)

所以沿繩建系

則:V船·cosθ=Vo ==> V船=Vo/cosθ

疑問:這么分解不是還有一個斜向下的分速度嘛?(如下圖所示Vy)

解答:你用肉眼看到的運動(水平往左)就是實際(合)運動,這個分運動本來就沒有實際的物理意義(其實是有的 ,但是在這里不細講)的。一般我們不研究這個Vy。

小例題:

已知這個人勻速往下拉速度為Vo,求此時此刻物體A的實際的速度是多少

物體A用肉眼看只能往上動,即合運動(紅色箭頭)。因為此時此刻它是被一根繩子給牽起來的,所以就直接沿繩建系即可。

此時可得出:Vo=V合·cosθ ==> V合=Vo/cosθ

這種題會考的問題1:現(xiàn)在已知人勻速拉動繩子,物體A會做什么運動?

解答:Vo是不變的,當人在往下拉動繩子的過程當中,物體A往上升,在往上升的時候繩子與桿所成的角θ是會變化的,θ會越來越大,那么cosθ就會越來越小,而Vo又是不變的,根據(jù)公式:V合=Vo/cosθ可知V合會越來越大。所以物體A會向上做加速運動。

這種題會考的問題2:此時這個物體是處于什么狀態(tài)的?超重還是失重?

解答:加速度往上說明物體是超重的(上超下失

二、分解兩次

(“已知VA求VB”類的問題

小例題:

題目:已知小車A的速度VA,求小車B的速度VB

因為已知小車A的速度是VA,又因為小車A被一根繩子連接起來了,所以現(xiàn)在要把VA分解到繩子方向上,求得繩子的速度。(通過繩子的速度大小相等來連接A和B兩個物體,這就叫做關(guān)聯(lián)速度

沿繩和垂直于繩的方向去建系

由圖可得:V繩=VA·cosα……①

再來看物體B,我們?nèi)庋劭吹降奈矬wB是水平往右運動的,同理要把它的速度分解到沿繩方向上。所以沿繩方向去建系

由圖可得:V繩=VB·cosβ……②

聯(lián)立①②可得:VB·cosβ=VA·cosα

VB=VA·cosα / cosβ

小例題:

現(xiàn)象:沿桿方向,速度相等(記?。。。?/span>

題目:一根桿子,傾斜在墻上,然后滑下來了。已知B點速度VB求A點速度VA

用肉眼看,B是往下運動的,所以在B點沿桿方向建系

由圖可得:V桿=VB·cosθ……①

再來看A點,A點是被戳出去了,所以是水平往右的運動,則在A點沿桿方向建系

由圖可得:V桿=VA·sinθ……②

由①②聯(lián)立可得:VB·cosθ=VA·sinθ

VA=VB·cosθ / sinθ

三、接觸面類型

小例題:

題目:已知三角形A往右運動速度為VA,斜面θ已知,當三角形A在往右運動的時候,桿子B被左右兩個小桿子卡死只能被往上頂,求VB?

首先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物體A實際的運動是往右的VA,然后根據(jù)接觸面把物體B給聯(lián)系起來,這個接觸面的類型是點面接觸,所以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去建系把VA分解掉

由圖可得:V⊥=VA·sinθ……①

再來看物體B,物體B實際的運動是往上的,那么要把B物體分解到接觸面而且是垂直于接觸面方向上的,因為垂直于接觸面方向上的速度大小要相等↓

由圖可得:V⊥=VB·cosθ……②

聯(lián)立①②可得:VA·sinθ=VB·cosθ

VB=VA·tanθ

小例題:

題目:桿子左端不動,往右邊擺下來了,已知速度為VA和θ,求物體B實際的速度VB?

B物體實際是往右邊運動的,這個題很容易誤認為是桿子類型的運動,其實并不是,桿子類型的運動是連接了兩個物體,一頭一個,但是現(xiàn)在桿子的左邊是固定“死”了的,所以不是桿子類型的運動,這一點要清楚。

所以這道題是接觸面類型的,所以是垂直于接觸面速度大小相等,即把實際運動分解到垂直于接觸面上

此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B物體的速度不用去分解,因為它就是垂直于接觸面方向上的。我們只要把A物體的速度分解到垂直于接觸面方向上就可以了,即正交分解↓

由圖可得:VB=VA·sinθ




平拋運動

平拋運動

定義:

一個物體水平方向上初速度為Vo,只受重力作用

運動對比:

小船過河平拋運動

水平:勻速 水平:勻速直線

垂直:勻速 垂直:自由落體

在小船過河中,根本就不涉及到加速度,所以說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是勻速運動的。所以說這個時候呢,兩個勻速運動合起來也是勻速運動。

在平拋運動中,根據(jù)上面的定義,因為它的初速度是水平方向上的,在水平方向上,它只有初速度沒有加速度,所以做勻速直線運動。

豎直方向上只受到重力作用,就意味著它的加速度是豎直向下的即g,所以在垂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在分析水平方向上的運動時,只看水平方向上的物理量即可。)

Ps:豎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的運動是互不干擾的

平拋運動的特點:

小船過河--->平拋運動

水平位移:X水平=V水平·t

運動時間:t=d/V⊥

水平位移:X水平=Vo·t

運動時間(落地時間):t只和H有關(guān)

注意:小船過河的水平位移中的“V水平”指的是水平方向上的速度,并不是水的速度。原因是不一定V水平=V水,還有可能是V水平=V水+V船,比如說船的方向與水流的方向相同的時候

小例子:

問題:a、b、c下落的運動時間的大小比較

答案:tb=tc>ta

解析:運動時間只需要看下落的高度即可

重點:

平拋運動-基礎(chǔ)計算

思路:把合運動分解成分運動去解它

水平:X=Vo·t

豎直:H=1/2gt2 Vt=gt

解題步驟↓

小例題:




帶角度平拋

總思路:

1判斷角度是位移還是速度:

速度角度:

落地時如何落地,如:垂直于傾角為θ的斜面

恰好(相切)如恰好不擋板相撞。

位移角度:

不是速度角度的就是位移角度

2列出XY兩個方向的分量:

位移

X:X=V0t Y:H=1/2gt2

速度

X:Vx?=V0 Y:Vy =gt

3聯(lián)系:

畫出水平位移/速度,豎直位移/速度,找角度

小例題:




位移與速度角

特點:

1.末速度反向延長會過水平位移中點(該結(jié)論以后學電學會非常有用)

2.平拋的物體,不管V0的大小,落在傾角為θ的斜面上的V末方向不變。

小例題:




斜面最遠距離:

求平拋過程中距離斜面的最大高度是多少這類問題,沿斜面(X)和垂直于斜面(Y)建系,分解加速度g和初速度V0, 這樣就可以看成在Y方向的減速運動。Vy=0時,小球在Y方向上不再運動,此時球距離斜面的高度達到最大值。


看完這個視頻你會愛上物理的!??!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北票市| 新疆| 清远市| 南陵县| 仙桃市| 梧州市| 五原县| 龙南县| 烟台市| 崇礼县| 阳信县| 沽源县| 大余县| 托里县| 汉寿县| 山东| 都匀市| 垦利县| 海阳市| 洛川县| 潢川县| 庆阳市| 扎鲁特旗| 七台河市| 哈巴河县| 广丰县| 景德镇市| 安宁市| 积石山| 湄潭县| 湖口县| 嘉定区| 永善县| 丹巴县| 乡城县| 延长县| 郸城县| 获嘉县| 宜州市| 建昌县| 阳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