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弄學的高手們,已經(jīng)開始揩油996了
最近有幾條熱搜是關于年輕人的噩耗的,令人無限悲痛。
心肌梗塞使人猝死,或者加班后下班的路上猝死。
其中還有員工所屬公司的知乎官方賬號發(fā)言:
“……這個社會的問題,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后果?!?/strong>

這條回答不久就被刪除。
其實這么多年來,很多有為的年輕人早已在“后果”里研究出“安逸”的過法,不然怎么能抵過996等的挑戰(zhàn)呢?
人們稱此為——糊弄學。

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更好地指導生活和生產(chǎn)的哲學,一種更好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01.
生活中的糊弄絕技
面對朋友經(jīng)常跟你吐槽自己男朋友,你大可以這樣搪塞過去:
“啊,他怎么會這樣?這也太讓人生氣了?!?/p>
面對朋友在群里炫耀的時候,你可以言簡意賅地回復兩字:
“牛逼?!?/p>
而且無限地重復使用——“牛逼,厲害……”
感覺說了很多,其實什么內(nèi)容都沒有,但是又沒讓人反感。
這些技巧出自于豆瓣上的“糊弄學”小組,小組成立還不滿一年,已經(jīng)收獲了18萬的學員。

組員們常常面臨這些場景:
有朋友找他們要銀行卡,當跳板轉錢;有親戚問,為什么跨年朋友圈沒發(fā)公公婆婆的。
不知該如何結束和領導之間的禮貌性對話;不知該如何逃過一場形式主義的會議。
生活中的各種瑣事,工作中的各類麻煩,俯拾皆是,無不讓人心力交瘁。
五湖四海的人們來此相聚,就是為了讓生活好好地糊弄過去,不至于搞僵人情關系。
比如,當別人很認真地說起某事,還打算長篇大論、喋喋不休,你就可以說:
確實,該××就××。

你也可以只是發(fā)一組表情以示尊重。

但得不重復,否則別人以為你漫不經(jīng)心。
有人總向你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吐槽他的壞情緒。
你就可以回復:“咋就這樣了”,“太生氣了”,“過分”……或者信手拈來地建議去燒個香,也許對對方來說是個好辦法。

往往不肯定,也不否定,就是不表態(tài),不被未來打臉。
看似又令自己和對方保持統(tǒng)一戰(zhàn)線,不失禮貌。
最重要的是,不讓別人的壞情緒復制到自己身上。
為此,好心的網(wǎng)友精心整理了基本法則。

總有一款糊弄學語錄能幫你,如果沒有,那就組合使用。
當然還要避免別有用心的人,想在你身上制造壞情緒,他們總是向你問東問西,你就可以這樣對付:
“(工資)還行,比有的公司高,比有的公司低。”
“(分數(shù))還行,有的題目簡單,有的題目難?!?/p>
這種技法已被組員們發(fā)展成為馬克思主義糊弄化重要理論成果。

這本教材從不出現(xiàn)在校園,它只在這里游蕩:
“分兩邊看都有好處,看你怎么想了?!?/strong>
問的人還真會去考慮一下——其實他已經(jīng)忘了本來這問題是自己問別人的,卻成了別人問自己。
“還是要考慮一下實際情況呢。”
至于實際情況是怎樣的,還得看你自己——又把問題打回給題主了。
由于現(xiàn)實情況的不斷發(fā)展、變化,新的矛盾不斷出現(xiàn),這份重要的學術理論成果也在組員們的合力下,不斷完善,不斷與時俱進。

畢竟生活是一個大舞臺,我們需要的是從方方面面汲取知識的營養(yǎng),應對形形色色的人。
有人糊弄了剛認識就想走進婚姻殿堂的人,就是告訴他們:
“已婚已育,現(xiàn)離異,38歲,帶一孩?!?/strong>

看到如此的險境,目的性很強的人就會自動退場。
有人成功糊弄了比自己小的孩子,以為是學有所成的大師了,沒想到在長輩們面前依然不堪一擊。

媽媽可以拿兒子做擋箭牌,應對各種喜歡鬧騰的親友,老一輩的處事之道可謂功力深厚。
當然有時候難免把高深莫測的糊弄技巧用在了兒女身上。

有人向母親告知放假時間,母親兩耳不聞。

大概是覺得自己的清凈要被打破了,兒子的寒假歡樂恰恰可能成為自己忙累的痛苦吧。
其實也無高手低手之分,關鍵是在生活中活學活用。
把糊弄學學到老,用到老,則終身受益。
02.
工作中的糊弄大法
工作上,怎么能少得了去搪塞一番呢?
很想拒絕別人來探究自己的工資,應對的方法也不少。
可以說,“沒多少,只夠吃飯?!?/p>
也可以反客為主:“和上月一個樣,×姐你呢?”
不過,還是羨慕那些明令規(guī)定不許互相打聽工資的公司。
有人直接交代了“如何糊事業(yè)單位的工作”的方式方法:

1、領導讓寫工作環(huán)境設計方案,專門挑一些看似可以但實際上沒法實現(xiàn)的(比如要花很多錢)交上去,這樣后期無法實現(xiàn),方案也就擱淺了。
2、領導布置的一些隨筆、感想,復制粘貼其他同事的內(nèi)容,換一下句子順序、動詞,反正發(fā)到群里領導也不會仔細看。
……
9、開網(wǎng)絡會議的時候,通常不用發(fā)言,手機靜音干自己的事情
10、線下加班開大會的時候,出去上廁所,回辦公室干自己的事情或者回家
11、“拉肚子”是一個萬能理由,上班時間開會遲到、開會早退、沒必要在現(xiàn)場的時候都可以用這個理由抽身回辦公室喝茶。
但你不能說他沒原則,畢竟工作上他也去做了,無一不打卡,無一會違規(guī),還表現(xiàn)得很尊重領導。
但前提是你的領導沒看穿,不讓你滾蛋走人。
真正的高手就是把這三個問題巧妙地化作KPI,越摸魚,績效越高。
比如始作俑者、啟發(fā)糊弄學小組創(chuàng)建的“老鄉(xiāng)雞”博主,其慣常手法就是在微博里發(fā)文:咯咯噠、咯咯咯咯噠噠……

兩年多來堅持不懈,風雨無阻,網(wǎng)友都快流淚了,這么看起來簡單的工作還有嗎?

董事長驚聞旗下員工光天化日開小差,就去質問:“你每天就是這樣糊弄工作的?”

“老鄉(xiāng)雞”無奈地道出了實情,粉絲們就愛看,KPI就是高。
頗有一番“你管得了我,你還管得了觀眾愛看誰”的意味。

確實如此,帶著“咯咯噠”字樣的博文至少在評論和點贊數(shù)上比原先的普通微博高出一倍多。
但是很多人沒法做到“糊弄”與KPI兼得,于是在績效盡量不難看的情況下,好心的網(wǎng)友們開發(fā)出了各式各樣的公式,讓這一門派發(fā)揚光大。
開大會時假裝做筆記,并不停點頭;
不做筆記時,做出認真思考的動作,比如搖頭,比如咬筆頭,主講人面對你時,你要表現(xiàn)出思考中的苦大仇深的樣子;
積極響應對方的發(fā)言(此條內(nèi)容參照上文糊弄學經(jīng)典短語);
讓講PPT的人返回上一頁,表達自己的不明白之處,以示一起學習的尊重;
在某些行業(yè),無論對方說啥,一律問一句是否符合流程規(guī)范;
說對方無法反駁的正確語句,比如這個項目已經(jīng)做得很好,但同樣還值得優(yōu)化。

當你覺得自己練就了上述技能,已是高手的時候,你的導師、你的BOSS就會向你展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他們老一輩甚至對每個人復制粘黏一樣的信息和內(nèi)容。

別忘了,他們當年可是自學糊弄學成才,現(xiàn)在才當了你的領導。
這才是糊弄學的高級境界,以機械化內(nèi)容來糊弄。
妙就妙在糊弄學真的能解決你工作中的不少問題。
看似回答了,實則什么也沒說。
看似996,實則什么也沒進行。
但好歹,你并沒有走向壞情緒,沒有走向工作的苦海。
03.
還可以揩油996
對于很多人來說,自己和996之間,是在進行一場零和博弈。
你不糊弄,高強度、超底線的工作就會讓你糊掉。
在CBD的高樓大廈間,勤勞的打工人加班越多,平均睡眠時長越少,薪酬待遇高不高不知道,但反正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是肯定的。

在一則經(jīng)久不衰的笑話里,“中國式加班”令日本友人都能汗顏,然后選擇控訴:

以及各種疾病的迎面而來:
白領亞健康比例高達76%;中青年女性易得婦科,心腦血管疾病;中青年男性面臨猝死、過勞和癌癥等問題……
很多疾病越來越年輕化,以致于90后們不敢查看體檢報告,80后不敢看自己的毛孔發(fā)囊。
今天,此時此刻,其實很多人本就無比勞累,該慢下來,但又慢不下來。
怎么辦?
總不能在老板催促的時候,直接回復老板:“為什么提前,你活不到下周三了嗎?”

怎么辦?
總不能在心力交瘁的時候,直接用官方賬號說:“我真的好累啊,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子???”

那時等待你的只有“供應商”“臨時工”“實習生”等的離職背鍋頭銜。

一聲嘆息,一地雞毛,就像人類學家大衛(wèi)·格雷伯提出的經(jīng)典概念——
狗屎工作(Bullshit Jobs)。
格雷伯指出,這世上有太多沒有意義,僅為科層制度和維護資本的剝削而存在的工作。
很多工作的存在僅僅是因為服務的人群無法從996中逃脫,而人們?yōu)榱酥\生不得不耗費時間。

做的工作毫無意義,收入的增長毫無盼頭,卻有毫無止境的勞累任務總是堆積在眼前,那么究竟怎么辦呢?
答案便是,不如跟糊弄學的高手們一樣,去探究怎么在996里摸魚和揩油。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我連續(xù)加班4天就快崩潰了,996的人是怎么堅持的?
眼見菜鳥選手如此求學好問,很多大師貢獻出了寶貴經(jīng)驗,總結起來有這么幾條:
中午不睡,下午崩潰,絕對不耽誤中午午休時間;
喊上同事做這做那,切忌落單;
學會帶薪如廁(不建議高強度使用,因為容易得痔瘡);
下午點奶茶,有多遠的外賣就點多遠的;
有條不紊地組織吐槽大會,吐槽公司的種種弊端,緩解不滿情緒;
有條件地可以下午才實際開始工作。

長此以往,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工作拖久了就可以不做了,似乎也不怎么影響年終考評。
就像牛頓發(fā)現(xiàn)三大定律一樣,現(xiàn)代人發(fā)現(xiàn)了——996也可以過得很舒坦。

甚至,已不知你和老板之間,誰在壓榨誰。
已不知聰明的打工人和樸素的老板之間,誰一天只睡4小時,誰的資產(chǎn)在縮水。

前赴后繼的實踐浪潮里,很多人相信認真一次,可以糊弄一年,在這條道路上也越走越遠。

凡此種種,后面的浪潮能持續(xù)不斷地往前推進。
年輕人們不斷掌握世界的真諦——糊弄瑣事來留出時間應對真正需要做的事。
只要沒把自己糊弄瘸了,這都不叫事。
“喪”、“小確幸”、“干飯人”、“做題家”等等都是一個道理。
看穿世界的真相,又不忘記方向,只是路途難免曲折,甚至想想有些嬉笑怒罵。
“三和大神”那是徹底墮落,“流浪吧”老哥心志盡在遠方,而成千上萬的糊弄學學子們?nèi)r打魚兩小時曬網(wǎng),卻還總能經(jīng)年累月有所進步。
讓自己過得快樂或舒服的確很難,不過總是有辦法。
也就是說,既然競爭壓力如此嚴峻,那就好好工作,但也量力而行。
最后,分享兩個使用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