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吧?浙江早餐的硬核程度,不輸北方!


百變浙江早餐,
可以很硬核,也可以很軟糯。
南米北面?浙江人表示:我都要!

圖/視覺中國
作為中國最發(fā)達、富庶的省份之一,浙江的氣質似乎也很一致:溫溫柔柔、清淡秀氣。但早餐也許是個例外,有湯湯水水的柔情,有碳水炸彈的猛烈,也有山海之味的硬核。

攝影/加又,圖/圖蟲·創(chuàng)意
甜粽?咸粽?都可以!甜糯米飯?咸糯米飯?都可以!在咸甜之間,在米面之上,浙江各地的清晨,講述著“和而不同”的早餐故事。

攝影/徐瑾.dfic,圖/圖蟲·創(chuàng)意
- 01 -
沒想到吧?
浙江也是面食大?。?/span>
誰也不能剝奪浙江人早起吃面的樂子。東晉、南宋的兩次南遷,也讓面食由北向南擴張勢力。在歷史的偶然之中,浙江的每個城市,早上都有一碗拿得出手的面條和一張香飄滿城的餅。

圖 / 視覺中國
一碗面,喚醒一座城
在吃面的態(tài)度上,會過日子的浙江人相當默契。澆頭涵蓋山海風味,以各地物產(chǎn)為宜,豐儉由人,絕不鋪張浪費。
靠海吃海的海邊人,一大早就愛將海鮮入面。溫州人選擇吃清江三鮮面,牡蠣、蟶子、小蝦鋪得滿滿當當,吃完感嘆一句“味道冇講道”;舟山人用一碗海鮮面盛滿了大海的恩賜,整個早晨都是鮮美的濃厚滋味。

圖/網(wǎng)絡
臺州溫嶺頗有“迷惑性”的綠豆面,食材其實是番薯。將綠豆面與小海鮮一同翻炒,那種油香味太猛烈了。沒錯,臺州人是猛,姜的刺激也超愛!人們將本地生姜與黃酒同煮,加入豬肉絲、筍絲、蝦仁、豆腐皮,這碗料超多的姜湯面能讓人瞬間從睡意朦朧中醒來。

攝影/默默的小日子,圖/圖蟲·創(chuàng)意
同樣具有迷惑性的,還有“老鼠”和“夾頭”。
“蕎麥老鼠”是義烏、東陽一帶的早點選擇。蕎麥面團被揪成段后,在米篩上一按一滾,就做出了灰色的“小老鼠”。蘿卜的水滑混合著蕎麥的淡苦味,一大早就能“甘甜與共”。浦江人的“米篩爬”也異曲同工,不過多用白面制作,早餐晚餐看心情~

攝影/picf,圖/圖蟲·創(chuàng)意
“麥夾頭”就是紹興的面疙瘩,乍一看也讓人摸不著頭腦。宛如月牙一樣的面疙瘩,加入青菜、番茄、霉干菜,豐盛樸素才是紹興人早餐真諦。
而對于雪菜的愛上,杭州與寧波有類似的主張。
杭州片兒川、寧波咸齏冬筍肉絲面都是同一個思路:用雪菜做底的面湯,讓人一大早就很開胃。片兒川的固定澆頭是筍片、肉片和雪菜,加入豬油渣后會進一步升華;而對寧波人來說,有“咸齏”就足夠了,畢竟“縱然金菜瑯蔬好,不及吾鄉(xiāng)雪里蕻”。

攝影/fxy1223,圖/圖蟲·創(chuàng)意
早上想要更濃郁的味道,就去南潯和蘭溪。酥肉和爆魚組成的南潯雙澆面,讓一大早就很豪橫;而在蘭溪人的清晨里藏著一碗牛肉面,牛排、骨頭、牛筋做高湯,牛肉做澆頭,濃郁噴香,誰能拒絕?

攝影/盧文
湖州長興的干挑面、東陽沃面、嘉興桐鄉(xiāng)阿能面……每一種浙派面條背后,無不是清晨喚醒人們的鮮和香。有人說,浙江面吃的是澆頭,面條不夠勁道?那只能說你對浙江人的面條認識不全!


根根面條都裹滿了滋味。
圖 / 網(wǎng)絡
打面絕對是諸暨次塢早餐的招牌,精髓全在這個“打”上。廚師用一根長一米、寬四五公分的棍子反復敲打,經(jīng)過千錘百煉的面條格外有韌性。這樣優(yōu)越的面條,對澆頭的接納也格外廣泛,大排、豬肝、腰花、青菜,記得再加個蛋。

攝影/深藍之翼,圖/圖蟲·創(chuàng)意
世界的義烏,除了永遠沸騰著的商業(yè)活動,還有一碗非遺技藝傳承的拉面。經(jīng)過賣力的揉面、獨特的“三醒”之后,手工拉面變得韌而滑口。一大碗醬排拉面,滿滿當當擠下了三塊大排,放眼望去堆成了肉山。再忙的早上,商人小販都要停下來吃上一碗。
一張餅,香滿一個清晨
在浙江早餐的面食宇宙里,餅的競爭和面條同樣激烈。

圖/視覺中國
浙江人離不開梅干菜,縉云人將縉云燒餅做成了梅干菜的頂流,于是江浙滬都能記得這種復合的香氣:麥香、肉香、蔥香、菜干香、芝麻香、糖油香。
在炭火幽幽燒桶中,梅干菜的氣息升騰而起,彌漫到了清晨的整條街巷。

攝影 / 立青山,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在清晨,金華人的嘴巴可以是油嘟嘟的,那是金華酥餅和金華燒餅浸潤出的口福:前者有豬肉、梅干菜碰撞出濃烈的陳香,后者有梅干菜、韭菜、白菜的清新!
再來一碗福建羹,據(jù)稱是由中國十大商幫之一的龍游商幫,將福建的鍋邊糊帶回,并加以改造而成。吃飽喝足,又是美好的一天。

圖/視覺中國
超能吃辣的衢州,當然也要把早餐中的餅做出辣的風味。擱袋餅宛如一只長長的口袋,里邊填上多種餡料,再和油條對夾,或是把擱袋餅剪開后夾入油條,一定要抹上一層辣醬哦,那樣更舒坦。新昌春餅也愛和油條搭檔,薄薄的餅皮,抹上醬料,口感超級有層次。

攝影 / 16051788,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而衢州的另一種相對餡料少點的餅,適合胃口不大的人當早餐。烤餅(還有大烤餅和小烤餅之分)薄薄的餅皮,搭載著蔥與芝麻香,餡里放入干紅辣椒末——即便有點燙嘴,也能一口咬下。

攝影 / 林小面,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臺州臨海,人們早上愛吃食筒餅,餅皮像一個大號春卷,薄如紙、軟如帛。餅子一口氣卷上十四五種配菜,卷得氣吞山河,卷得下臨海美味的“半壁江山”。

攝影 / 我是金運,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在永康,每個媽媽都有烤肉麥餅的好手藝,烤餅的香氣讓孩子們的清晨格外踏實;而不論生活有多少波折,紹興面餑餑總是如約在倉橋直街的路口等候,一邊排隊一邊閑聊,這就是紹興早上七點半的煙火氣啦。

攝影 / 晨希印象,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 02 -
浙江人的一大早,
這么軟綿綿、甜蜜蜜!
糯唧唧愛好者=全體浙江人!“糯系早點”的氣質,統(tǒng)一了浙江的早餐審美,也連接著全浙江最“江南”的一面。


圖 / 網(wǎng)絡
硬核的糯米飯,
吃出一個瓷實的清晨。
在早餐的糯米世界,溫州人能頂半邊天。糯米飯,就是溫州人的快樂崇拜。
溫州話把“早餐”念做“天光”,糯米飯叫成“炊飯”,透著一點過去時光的溫情。在咸甜口味上,糯米粉也被大方地分成兩類,任人選擇。甜口糯米飯加上細密的桂花,連吃的時候都像在江南園林中散步,而咸口糯米飯的重點在于每天現(xiàn)熬的肉湯肉燥。

攝影 / Elaine琳153,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糯米蒸透之后,撒肉燥,加入肉湯和蔥花,還油條碎豐富口感,拌勻了吃上一大口:糯米的香軟像湖水一樣涌上來,咸鮮適中的肉湯形成了悠長的余韻。
豆?jié){的搭配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甜口飯+咸豆?jié){,咸口飯+甜豆?jié){,反差的搭配將“咸甜之爭”納入到一張早餐桌上。溫州人的格言:人生盡管靠打拼,也要吃罷糯米飯再出門!

攝影 / 加又,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糯米飯在鍋中一炸,又有了早餐“碳水炸彈”的新花樣。熟糯米壓成方形,加入蝦皮和小蔥點綴,在豬油上雙面煎,還要倒上老酒提味。焦香、蔥香、酒香,這就是瑞安糯米塌的印記。
在溫州,糯米人氣單品還有被叫做“油卵”的咸菜糯米餅、糖餡流心的油炸糯米團,用老酒、黃糖調教出來的糯米粉團,疊加出了一個溫州早餐“糯米宇宙”。

圖 / 視覺中國
如果說糯米飯是糯米的“堂食”版,那糯米團就是“外賣”版了。在匆匆忙忙的早上,把糯米捏成飯團是浙江人覺得更省時間的做法。
衢州糯米團子,宛如一個白白胖胖的“飯桶”,裝下了土豆絲、芋頭絲、蘿卜絲、炒豇豆、咸菜、肉松……完全做到“自定義”,實現(xiàn)早餐吃菜自由;舟山粢飯團,拿在手里就像一個小巧的暖手寶,再有軟韌的油條和榨菜加入,冒著熱氣的大木桶前總是排滿了隊。

攝影 / 天天有貓糧,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糕糕團團,粽粽圓圓
試探糯米的甜咸邊界
做糯米美食,也像是熬魔藥,在浙江各地的合力試探下,不斷變色、變味、變形。忽然之間,一種對的味道,就給人福至心靈的默契。

圖 / 視覺中國
將糯米舂搗,成為了最具江南style的年糕。寧波的水磨年糕,潔白如雪,為寧波人達成了一連串早餐選擇:雪菜肉絲年糕湯、烤菜年糕、寧波湯團……紹興人把年糕和豆腐組合成了豆腐年糕,細長條的年糕和豆腐、雞蛋絲搭戲,宛如一出情深意重的越劇。

攝影/HHHHHHermia,圖/圖蟲·創(chuàng)意
糯米在臺州開始變色,烏飯麻糍也許是獻給“牛神”的禮物,也成了早餐之選。做好的麻糍宛如云朵一樣細膩,還散發(fā)著烏飯葉汁的清香。卷上紅糖、豆沙,真的是一口封神。

攝影/我是金運,圖/圖蟲·創(chuàng)意
“一筒嵌糕”是臺州街頭的一句暗號。阿姨把年糕捏出一個巨大的餃子,什么紅燒肉、豆腐干、土豆絲、蘿卜絲、綠豆芽、洋蔥、油條都能往里塞。這種把嵌糕填到極限的做法,也是臺州早餐的樂趣。

攝影/ATM000,圖/圖蟲·創(chuàng)意
粽子是糯米的一次史詩級的變裝,對于浙江人來說,不是非得端午再吃,粽子可以天天見。
在最擅長吃粽子的嘉興,糯米粽的內涵格外豐富。大肉粽包進了瘦肉,甜粽里則有赤豆,蛋黃沙沙的口感、香甜的板栗、軟糯的豆沙、濃郁的腐乳……一個粽子,就是一頓豐盛的早餐。

攝影/吳學文
衢州人吃的粽子,當然必須是辣的!芋頭粽,聽上去軟萌無害,芋頭已經(jīng)預先在辣醬中打過滾,然后再跟糯米層層疊加,生怕辣味不夠;與有棱有角的粽子不同,遂昌的粽子是一個長長的柱形,高山箬葉包裹、龍須草或棕櫚絲捆扎,一大早就能吃撐。

攝影/zigzaghs,圖/圖蟲·創(chuàng)意
粽子雖好,也不能放棄對湯圓、糕團的摯愛。
“水磨糯米粉加豬油芝麻餡”的寧波湯團,可以稱作“湯圓·咸口·未封口版”的臺州炊圓,帶著小尾巴的金華土湯圓……無論咸甜,一碗下肚,又是圓(元)氣滿滿的一天。

圖 / 視覺中國
細膩、柔潤、甜糯、溫潤……心腸再硬的人,也能在精致的江南糕團中柔軟起來。

攝影 / 我嗨沈生,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矮人松糕的桂花香,豬油糕的油香,雙炊糕的米香……溫州的糕團能把小饞蟲從睡夢中香醒。衢州汽糕,也許是Pizza的祖先之一。榨菜、豇豆干、筍干、千張絲、蝦皮、豬肉等餡料嵌入糕中,早午餐的不二之選。

攝影 / 一只米朵,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嘉興的糕點真是散發(fā)著江南氛圍感。三分清甜七分軟糯的芡實,去殼、晾干、研粉,西塘古鎮(zhèn)的人們將其做成散發(fā)著桂花香的芡實糕,仿佛江南清晨朦朧的氣暈都濃縮在這片糕點中。

攝影 / 0769liu,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 03 -
浙江人的早餐很認真,
平淡的粉干、餛飩,
也能吃出花!
在浙江吃早餐,吃的是一種生活方式與情調。杭州人的蔥包檜、小餛飩,溫州人念念不忘的粉干,嵊州遍地皆是的小籠包……無論多么平凡的生活,早餐都要吃得精彩。

攝影 / 旖旎海,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早餐吃粉,
浙江人有自己的風格!
地理上靠近福建、江西等地,早餐的聯(lián)系也格外緊密,像吃粉這件事,衢州、溫州、臺州就各有奇招。
一碗切條工整、湯味鮮美米面,就能喚醒“老溫州”的胃口。清湯米面就有宛如飛翔一般的輕盈口感,只需要一把豆芽、一點油鹽;豐盛點的,再來一份肉,就是熱氣騰騰的一個清晨。

攝影 / 煊圓,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豬臟粉反其道而行之,越重口,越勾人。豬大腸、豬小腸作為主料,再來點鴨血(或豬血)。豬腸軟糯、豬血嫩滑,一大早就能這么重口味。

攝影 / 棱鏡山,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溫州人的一日三餐,都可以是粉干。別看炒粉干的外表秀氣,味道卻極為強勢,猛火中裹上了豬油香氣。當然,最快樂的莫過于炒“雙粉”,一碗粉直接合并了番薯粉和細粉絲的口感,幸福翻倍!
衢州的粉干有多受歡迎?老衢州人睡醒第一件事:吃粉干。冬天可以吃一碗湯粉干,再來點鹵鴨頭,真的很上頭。夏天可以吃一碗涼拌粉干,要是再來一碗綠豆湯或一塊水晶糕,就能一口入夏!

攝影 / 一只米朵,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番薯粉做的臺州豆面碎,大早上連湯帶水地吃,真是“滑滑落”、“擂擂底”;麗水景寧的英川粉皮,米香中有濃濃的紫蘇味,仿佛這碗里裝著畬鄉(xiāng)山區(qū)清晨的氣息。
平淡、幸福的清晨,
一份小籠包足以!
在浙江吃早餐,人們對需要坐下來慢慢吃的包包餃餃,也很鐘情。

攝影 / 一只米朵,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一碗最常見的早餐餛飩,都能吃出花。湖州人的鮮肉筍衣餛飩特別大,餛飩湯是用腿骨、雞腳骨等食材煨成的“老湖州味道”。寧波的醬油餛飩,湯底只選本地醬油做主角,簡簡單單的紅遍全城,至于麻油蒸餛飩則以勁道俘獲人心。

攝影 / 16051788,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打包兩個嫩豆腐、辣椒融合而成的建德豆腐包,吃到嘴里,幾乎是“滑”進去的;嵊州的小籠包,幾乎天下皆知。鮮肉小籠也好,豆腐小籠也好,稍稍一夾,金黃的油水就會流出。而嵊州烤餃更接近于鍋貼,雞蛋烤餃的幸福感加倍。

攝影 / luoluoivy,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金華湯包的餡料,宛如一句繞口令,“豬肉皮汁加老母雞汁做成的皮凍和鮮肉筍丁”,一大早就能“鮮掉眉毛”。還有嘉興的超薄皮燒賣,蛋黃肉餡、筍尖肉餡、干菜肉餡、香菇肉餡,蘸上嘉興香醋和桐鄉(xiāng)辣醬正正好。
在蘭溪游埠,凌晨五點就能進入早茶時間。

攝影 / 青山嫵媚,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炊煙從燒得通紅的鍋爐中裊裊升起,買完菜后的居民,涌向茶館,守護著早茶的溫情。蛋中塞肉的肉沉子、光滑晶瑩的豆腐湯圓、鮮美多汁的雞子粿……浙江人的早餐時光,也是浙江人的生活態(tài)度——再忙,也要吃早飯啊!

圖/視覺中國
?
文?| 詹憶夢、ZXZ
文字編輯 | ZXZ
圖片編輯 | ZXZ
文章首圖 |?圖蟲·創(chuàng)意
封圖?|?圖蟲·創(chuàng)意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chuàng)內容
未經(jīng)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