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形象理論第四課:關于從情境到形象再到生理心理行為方式上的某一特征的衰減問題
大家好,我是老迷路。
這一課,我們解決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情境→形象→生理或心理或行為方式上的某一方面特征的逐級衰減的問題。
抽象中邏輯上,一個個體可以經(jīng)歷無數(shù)情境的洗禮,就算其中只有百分之五十對個體產(chǎn)生作用,那么個體因之所產(chǎn)生的形象種類數(shù)量也是非常巨大的。
可以說,每個個體理論上在經(jīng)歷過足夠的情境后,都會具有千種面目。
但是具體中實際上并不是這樣。
我們每個人在大多時候還是以一種形象示人,而別人他者看我們,就算我們復雜多樣,也傾向于賦予我們一種形象。
那么那些多余的形象都跑哪里呢?
其中一小部分形象會得到強化,并完整遺留下來,潛伏在個體身上,等待與之相應的情境再度出現(xiàn)好出場。而留給大多數(shù)形象的命運則是衰減。
我們知道,每一個形象都具有與自己最貼切的外貌面目,都具有與自己最相應的內(nèi)在心理,也都具有自己最契合的行為方式。但是隨著與之相對應的某一情境的徹底消亡,其得不到強化,就會逐漸走向衰減消亡。
比如曾經(jīng)我們每個男人都是狩獵者,我們每個女人都是采集者。
而狩獵者這一形象早就在男人們身上消失的蕩然無存了,要說那遺留的痕跡,那估計只剩對吃肉和玩暴力游戲的愛好了。
而采集者這一形象在女人們身上遺留的痕跡,那估計就是對氣味的敏感和喜歡逛街了。
其實衰減不是從形象開始的,而是從情境就開始了。我們從信息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如果說情境之中記錄著百分之一百的信息,那么到這個情境之下誕生的某個形象的時候,也許信息就只剩百分之五十了,而當這個形象脫離了這個情境來到其他情境中,得不到強化,并開始衰減過程,最后變成生理上的或心理上的或行為方式上的某種特點,那估計信息也就剩下百分之十了而已。
比如這里有一位在大酒店當大堂接待的女士,她的舉止是得體的,她的話語是溫柔的,但是在沒人看見她的時候,她總是喜歡隨地吐痰到水池里。這個不文明的行為不正是曾經(jīng)她的精神小妹形象遺留下來的惡俗嗎?
當然反過來我們可以從這百分之十的生理的或心理的或行為方式上的某一方面補增出原來的形象,又由這原來的形象補增出原來的情境。
上一課,我們得出結(jié)論,一個具體的個體形象其實是由多種形象面組成的,那么這一課我們就更深刻地認識到,一個具體的個體形象其實是由幾種形象面與幾種形象面遺留下來的生理上心理上或行為方式上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共同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