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U成績不太美麗,保底大學哪個好?
關東地區(qū)的學生,很多人把拓殖大學,帝京大學,東海大學等作為保底校申請,當然成績好一點的同學會把March類大學中國保底(擠占名額)~
總之,很多學生認為某個大學作為保底也不錯的時候,已經不是/不能算是保底校了,或者說很難保底了,尤其招生人數為單個數的學科越是如此。
況且誰都不知道實際競爭倍數和實際競爭者之間的差距有多大,每年都不同,往年的數據/經驗不過是參考而已。比如有實力考上March的同學也有可能選擇和你同樣大學/專業(yè)作為保底,但通常合格也很少真去讀,但會實實在在擠掉部分名額,
6留考成績比預期的低,這種情況很普遍,一般般成績也好,下次11月再考再申報也好,除非提高特別大,實際上結果不會有太大區(qū)別,因為考的好一點要求也會跟著提高,挑剔保底的眼光自然也會提高。
所以我還是重復那句話,成功概率的本質在于挑戰(zhàn)/嘗試的次數,固定的招生人數和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等不確定因素存在,也只有多申報多嘗試,不論留考成績好不好,只要有資格申報那就“干就是了”,
但絕不是不認真做準備用腳投票決定,一個年度(4月-3月底)的學習/考試計劃需要規(guī)劃,穩(wěn)步推進,需要定期調整,各個大學/專業(yè)的申報計劃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逐步提高),安排定期準備/實施,包括志望理由書,面試訓練等,等到了申報時間,那就提交/應試/總結經驗,調整,再應試這樣就好,
臨陣磨槍,又只期待個別學習最保底,合格概率也不會高,如果是我至少會申報略高于自身天蓬的大學,再以此作為基準往下拉開差距挑選大學和專業(yè)/申報方式(比如純材料還是有筆試面試等),但最下邊的“保底”大學,那就選一個“十分有把握”的大學,考上了未必真的會讀單位了提高自信/士氣~,
目前9月了,已經進入了應試深水區(qū),對上半場來說已經沒有了提前準備的概念/時間了,不過至少還可以體驗實戰(zhàn)應試氣氛,至少可以多習慣臨場/怯場的緊張情緒,為后半期增加一點概率籌碼,多得瑟多實踐實戰(zhàn)才是硬道理!~
——————///補充
有人問,沒有6月留考成績,左右托福,問我考上明治大學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只能說不知道…假設11月留考靠的還算可以,但競爭也大,變數也多是事實,再假設目前情況幾率很小,但如果參加實戰(zhàn)應試,起碼會為下一次概率爭取一點籌碼,如果沒自信的時候都不申報,下半場招生本就少,“一不小心”又得花錢再度一年語言學?;蛐枞iT學校延長簽證…還不如在第一年內行不行多嘗試多積累實戰(zhàn)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