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研進展 l 2022.04.20 l

玉米葉蟬Dalbulus maidis是玉米生長過程中重要的害蟲,是重要的傳毒害蟲,通過傳播玉米矮化病原菌,導致玉米發(fā)育遲緩。玉米葉蟬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學農(nóng)藥,2017-2018年種植季,僅巴西防治玉米葉蟬花費1710萬美元。目前,尚沒有高效,環(huán)境兼容性好的替代品。
RNA?干擾?(RNAi)?提供了一種更環(huán)保的害蟲防治策略。Dalaisón-Fuentes等人2022年4月20日在國際著名雜志Pest Management Science在線發(fā)表了“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RNAi methods in the cornleafhopper?Dalbulus maidis, a promising application for pestcontrol”評估了?RNAi?在玉米葉蟬中的應用,并確定與昆蟲繁殖和繁殖相關(guān)的候選基因。
作者通過選擇在昆蟲卵子發(fā)生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Bicaudal C (BicC)基因作為靶基因,對雌性成蟲注射或攝入雙鏈?RNA(dsRNA)?,處理后dsRNABicC?的導致轉(zhuǎn)錄水平(倍數(shù)變化高達170倍)和產(chǎn)卵量顯著降低。卵巢的表型分析揭示了卵母細胞發(fā)育的改變。

該研究提供了玉米葉蟬功能性?RNAi?機制的證據(jù),首次報道了玉米葉蟬中RNAi的可行性報告。證明了與卵發(fā)育相關(guān)的基因,如?Dmai-BicC,可以利用RNAi技術(shù)誘導雌性生殖停滯,從而阻止害蟲繁殖,這將是一種可行的害蟲防治策略。同時,作者認為,顯微注射是一種闡明基因功能的強大技術(shù),而口服給藥是開發(fā)針對這種葉蟬的有效和可持續(xù)的基于?RNAi?技術(shù)的防治策略。
?
原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02/ps.6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