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鈉洗礦偷金有多危險?0.2克就能致人死命,山西6人或因此喪命

山西絳縣冊峪山失蹤的6名河南籍人員,不出意外在一個廢棄的礦洞深處找到,距出口約2700米,只是無一生還,全部死亡。死亡的原因一點也不神秘,雖然還沒有結論,但已經(jīng)昭然若揭,這6人是進礦洞淘金的,有可能是被自己帶進去的氰化物毒死或缺氧窒息而死。

冊峪山這個礦洞以前是一個金礦,失去開采價值后已被當?shù)卣舛?,任何開采行為都屬于非法。然而黃金的誘惑總是讓人鋌而走險,不少人就專以偷偷潛入廢棄金礦“洗洞”,榨取金礦最后的殘值為生,但這卻是一個極為高危的黑色行業(yè),因為洗洞需要用到的,絕對是這個世界上最毒的化學物質之一——氰化鈉。

氰化鈉是氰化物的一種,白色結晶粉末或大塊固體,毒性極強,化學式為NaCN。氰化鈉很容易水解生成氰化氫,溶液呈強堿性,主要用于提取金、銀、銅、鋅等貴金屬,也用于電鍍、制造農(nóng)藥、殺蟲劑及有機合成氨基酸、蛋氨酸等用途。

氰化物水溶液可以提取黃金是1783年由瑞典化學家卡爾·威廉·舍勒發(fā)現(xiàn)的,此后經(jīng)過法拉第等人的深入研究,確認提取一個金原子需要兩分子的氰。

氰化物提取黃金首先需要將礦石粉碎到一定粒度,加入氰化鈉溶液反復淋洗,或攪拌成懸浮礦漿,使黃金溶于水中生成氰金絡合物。之后再流過活性炭,使氰金絡合物被吸附在內(nèi)部的表面上,然后通過高溫焚燒或化學方法獲得黃金。

氰化鈉本身就是劇毒物質,一個人服用0.2到0.3克,就可能在一分鐘內(nèi)失去知覺并死亡;水解后生成的氰化氫同樣也是劇毒,納粹曾將其用于毒氣室集體屠殺,美國處決死刑犯也曾使用氰化氫。氰化氫的濃度在空氣中達到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二,就可以在10到60分鐘內(nèi)殺死一個人;達到千分之二,就可以在一分鐘內(nèi)殺死一個人。

所以氰化氫被發(fā)現(xiàn)后,從18世紀中葉就開始用于很多謀殺或自殺;后來也曾被用作捕魚魚叉的毒藥,但因為對部署它的船員風險極大,因而很快就被放棄。由此你就可以知道,利用氰化鈉來洗礦偷吸黃金有多危險,尤其是在封閉的礦洞中,完全就是要錢不要命,此前國內(nèi)已發(fā)生多起此類事件,死傷多人,可以說觸目驚心。

冊峪山6名失蹤的河南籍人員在廢棄的金礦礦洞深處死亡,原因很可能與使用氰化物有關,當然也不排除空氣流通不暢,缺氧窒息死亡。

黃金的價值不是來自其自身,而是蘊藏在其中的勞動和成本。全國各地都有很多廢棄的金礦,已經(jīng)不具開采價值,這意味著要從中獲取黃金,付出的勞動和成本可能已超過其價值,或至少接近其價值。
在這樣的情況下鋌而走險去偷吸黃金,不但不智,還有可能被抓獲判刑罰款,得不喪失,此前已有多個先例。因為礦產(chǎn)資源屬于國家所有,私挖濫采也可能破壞環(huán)境,釀成巨大的生態(tài)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