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度極高的魏武帝曹操是如何變成“宦官(太監(jiān))孫子”的?
由于《三國演義》及其衍生作品的影響,漢末三國人物在民間擁有極高的知名的,而魏武帝曹操無疑是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不過與其他人相比,曹操的著名事跡中有不少相對有些不堪。

比如現(xiàn)在很多歷史愛好者都知道曹操的身世并不光彩,是宦官(太監(jiān))的孫子。但奇怪的是,宦官(太監(jiān))在生理上應(yīng)該是沒有后代子孫的。那么曹操是如何變成“宦官(太監(jiān))孫子”的呢?

章和二年(88年)漢章帝去世后,其子劉肇登基,是為漢和帝。因為漢和帝登基時年齡太小,所以朝廷大權(quán)掌握在以竇太后、竇憲為首的外戚手中。長大的漢和帝則是依靠宦官才奪回了大權(quán)。

一個名叫鄭眾的宦官在漢和帝奪權(quán)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漢和帝親政后封鄭眾為鄛鄉(xiāng)侯,食邑一千五百戶。為了表彰鄭眾的大功勞,漢和帝允許鄭眾收養(yǎng)子來繼承爵位和食邑人口。

東漢從鄭眾開始便形成了一個政治慣例:立功封侯的宦官可以收養(yǎng)子繼承爵位。而曹操的祖父、宦官曹騰憑借迎立漢桓帝時立的大功而被封為費(fèi)亭侯,便受按照慣例受曹操的父親曹嵩為養(yǎng)子。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