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MCN老板談自媒體內幕:找準適合自己的自媒體平臺到底有多重要!如何選對平臺?

自媒體新手方法論(可借鑒)
問題1:找平臺
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內容的平臺。
分析【平臺的主要用戶群體】和【偏好的內容】,以及【已有的同類型博主有多少】。
(果老板幾乎把全平臺都做了一邊,所以經驗可以一看)
心法:(果老板)做自媒體是為了篩選出同頻的人。
西瓜視頻、某頭條:
像西瓜視頻、某頭條這類短篇文章、資訊類平臺,內容邏輯是批量化、公式化生產爆款,類似新聞稿、標題黨這種。
短平快的內容,只追求點擊量、用戶停留等。看閱讀量給激勵金。平臺拿著你的閱讀量賣給廣告商,然后分你一點廣告費。
完全的取悅觀眾型平臺。
好處是門檻低,誰都可以做。但是數(shù)量上有較高的要求,要大量地發(fā)內容。問題是 用戶對博主的忠誠度低,關心的是內容,其實不關心博主是誰。
某音:
某音 流量絕對的霸主,日活大概8億。
對現(xiàn)在大部分人的問題是 不投【抖加】很難做起來,而且還的是優(yōu)質的內容投抖加才好做。
現(xiàn)在新手不好做了。
因為新手的問題,例對于大學生,剛入職場的人來說,能做的領域很少,無非就那幾個:
- 成長領域;
- 讀書領域;
- 情感領域;
- Vlog生活領域;
- 女性成長領域。
- ...
做來做去就那幾個領域。因為 大部分人的經歷就是很同質化的,所以做出來的內同也會很相似,你會發(fā)現(xiàn)你本身優(yōu)勢不大。
論優(yōu)質的內容:
不只是做的好看,而是在同樣的領域里,你做的內容別人更容易看完。
新手做某音時,只有當你的領域很特別,即你的內容確保比較優(yōu)質的時候,再投點抖加才容易做。
真的要起號,基本要投5000左右的抖加,加上好的內容。
起號的標準:
- 1000粉以上
- 有穩(wěn)定的播放量,即粉絲有粘性,是你想要的用戶給你提供的播放量
- 能變現(xiàn)。
重點:1000粉變不了現(xiàn),1萬粉也變不了現(xiàn)。
適合已有巨大的業(yè)務,想通過短視頻放大業(yè)務的群體。賽道很卷。
某音 大部分做起來號的人,看似每個視頻有幾十萬的贊,其實是幾萬塊錢的抖加砸上去的。
某紅書:
用戶群體主要是女性,主要的變現(xiàn)途徑還是靠品牌廣告,帶貨和引入私域相對其他平臺沒那么成熟。
品牌廣告:其實它沒那沒在意你的實際轉化的廣告。
在意你的實際轉化的廣告是那種只有用戶點了,博主才能拿到錢的那種。而品牌廣告就是相反的。
自媒體獲得好效益的關鍵點:
- 好的領域:汽車領域、護膚領域、美妝領域、數(shù)碼領域、家具領域等。
- 好的數(shù)據(jù):在這5個領域,稍微能做出一點數(shù)據(jù)。比如說5萬粉,10萬粉。且用戶活躍度還不錯,則收益可觀。
- 如果不擅長做那5個領域,可以在自己選擇的領域往那5個領域擦邊,套上那 5個領域的殼子和內容。
Bilibili:
適合:
- 特別真誠
- 特別有表達欲的個人
- 本身是B站的重度用戶的人
up主和用戶的距離非常近,對于專業(yè)類、知識類up很友好的一個平臺。如果用戶認同你的知識專業(yè)度,B站做知識付費是很友好的平臺。
知識產品:
- 課
- 社群
- XX星球
- 咨詢
在這個平臺的好處是,你可以做自己。你可以放心大膽,放肆地做你喜歡的內容。內容為王
需要注意的點:
1.更重要的是封面和標題。而不是前3、5秒的內容。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深度理解用戶,并且花很多時間去打磨標題和封面。
是點擊邏輯而非抖音的滑動邏輯
公眾號和視頻號:
屬于私域體系,開源在公域。如果你想吃很久做好這個就行。公域和私域好處的區(qū)別就是:私域可以一直吃那一撥用戶,做的好的吃個5年10年都沒問題,賺的一直是同一批用戶的錢。
而公域的IP本身是有生命周期的,過兩年的播放量可能就不如現(xiàn)在了。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博主拼命地把粉絲從公域引向自己的私域,加群、關注公眾號什么的(就是想一直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