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寶義醫(yī)生:不要以「亂」與「不亂」 界定患者病情的輕與重

費寶義個人簡介
畢業(yè)于沈陽醫(yī)學院(原沈陽職工醫(yī)學院),從事精神科臨床工作四十余年,長年致力于將中醫(yī)辨證施治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對精神疾病有獨到的見解和豐富的臨床治療經驗,曾參與省、市級科研課題多項,在權威醫(yī)學雜志上發(fā)表相關學術論文二十余篇。
擅長領域
熟知精神心理科的各種常見病及多發(fā)病的防治與康復,擅長利用藥物結合物理綜合療法及心理療法、行為療法,治療精神心理科的疑難雜癥。對治療失眠癥、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恐懼癥、更年期綜合癥、神經衰弱等神經、精神疾病有深刻造詣,成功幫助眾多精神心理患者走向康復,深受廣大患者好評。
患者行為亂與不亂只是疾病不同的表現形式,不能說行為亂的患者就比行為安靜的患者病情重;相反,精神科要特別警惕那些不言不語、孤僻獨處、看似安靜的患者,這些患者提防心理強,思維內容不暴漏,行為更難以預測。

所以患者病情觀察很重要
一位男精神病患者,診斷為精神分裂癥,在家里有毀物攻擊他人經歷,入院體檢,檢查治療都很配合。到夜里,患者夜不眠,自言自語,行為怪異,勸說后能聽但不持久,這種狀態(tài)持續(xù)到凌晨4點,患者反復在病室內走動,自言自語的發(fā)脾氣,護士勸說后情緒更加激動,問東答西,突然之間摔水杯,攻擊工作人員。
分析:患者在情緒不穩(wěn)時應給予保護性約束,因為這類患者行為沖動,精神分裂剛診治病情沒得到控制,極有可能發(fā)生沖動行為。要結合患者病史和表現做出判斷采取有效措施。
精神病患者C為治療中患者,家屬長期沒有關注其病情,也不問住院事宜?;颊咭庾R狀態(tài)清,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社會功能恢復。一日晚上患者在走廊內來回走動,護士問他怎么了,他“干脆”地回答到:“沒事!”之后回房間后趁護士走開后在床頭上吊自殺。
分析:康復期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要特別關心,雖然這類患者社會功能基本康復,但離完全治愈遙遙無期導致患者的無助和絕望,這樣極其容易導致自殺傾向。很多的突發(fā)性,取決于忽略了對他們的重點考察。

患者隨時會出現各種狀況,平時的考察護理是保證病情的恢復和防止突發(fā)狀況發(fā)生的重要條件。
觀察內容
一般情況:個人衛(wèi)生,生活自理能力,睡眠,進食,排泄,接觸交談。
精神癥狀:意識障礙、幻覺、妄想、自殺、自傷、毀物、外走等。
軀體情況:體溫、脈搏、血壓、軀體疾病、外傷。
治療情況:治療合作程度、治療效果、藥物不良反應、藥物過敏。
心理狀況:心理負擔、心理需求。
社會功能:學習、工作、社會交往、日常生活能力。
觀察方法
直接觀察:從患者的言語、表情、行為觀察。
間接觀察:從患者的親屬、病友、書信、日記等得到有用的信息。
觀察的要求
客觀性、計劃性:不要隨意加入自己的猜測,根據自己的工作時間,有意識的安排時間接觸觀察患者。
針對性、目的性:
1.新病人從一般情況開始觀察,深入了解精神癥狀、心理狀況、軀體情況。
2.開始治療的患者重點觀察其對治療的態(tài)度、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
3.疾病發(fā)展期重點觀察精神癥狀和行為的改變和心理狀態(tài)。
4.有心理問題者注意觀察患者心理反應和需求。

整體性:對患者各方面都進行觀察,有一個全面、整體、動態(tài)的掌握。病區(qū)的患者也要全面觀察,避免患者之間發(fā)生矛盾,對重點患者做到心中有數。
精神疾病患者病情考察是一項病情康復很重要的工程,有效的病情觀察,有助于我們了解患者的需要,制定護理計劃。一個專業(yè)的精神疾病醫(yī)院,專業(yè)的醫(yī)師護師更是必不可少。更多的精神疾病治療意外往往還與醫(yī)院的專業(yè)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