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大學生“清澈又愚蠢”?我第一個不服

網(wǎng)傳,在年輕群體中,人們僅需簡單三步便能輕易分辨出尚未被社會毒打的大學生。
首先,要拿出買菜挑新鮮魚的架勢來觀察年輕人眼眸的清澈程度。如果眼神清澈中還帶著一絲愚蠢,方可進入第二個鑒別環(huán)節(jié)。

其次,手抓一堆糖果并隨機分派給年輕人。如果對方毫無疑問地一把接過、馬上吃掉,且不忘說一句“你人還怪好嘞”,便可放心進入第三環(huán)節(jié)。
最后,觀察其在乘坐公共交通時的行為舉止。如果對方在打游戲、聽音樂、看視頻時沒有選擇公放,遵守先下后上、禮讓行人的乘車告示,那么恭喜你,你成功找到了不折不扣的清純大學生。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大學生活得比小學生天真,真不是我們說說而已。

前段時間,淘寶上的一款虛擬商品得到了幾萬名大學生的青睞。這款主打專治各種學習困擾的愛因斯坦的大腦,陪著大學生度過了期末考的煎熬,實際上除了“可以找客服聊天”外什么功能也沒有,還能月銷2萬+。

從踏入小學的第一天起,大人開始給孩子灌輸考試不要臨時抱佛腳的思想。沒想到轉眼進入20歲,這幫大學生便將兒時的教誨忘個精光。
然而,大學生的天真行為遠不止花費0.5元買電子大腦這么簡單。
小時候,大人說凡事要留個心眼,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20年后,這幫大齡兒童不但不吸取老一輩的經(jīng)驗教訓,甚至還嘗試著把自身的單純營造成了對社會全方面的信任。
網(wǎng)友@簡稱大富婆 在帖子里寫道:“之前在候車室里,旁邊的小哥突然和我們說‘您好,我要去上廁所,能麻煩幫我看一下包嗎?’他真的,我哭死。當時心里想這小哥絕對是大學生,居然委托一個陌生人幫他看包?!?/p>

大學生誠懇的言語中,仿佛蘊含了一股信任的力量。那一瞬間,這位網(wǎng)友覺得自己使命感爆棚,心里暗自立下了“只要包在,我就在”的誓言。
身為大學生的網(wǎng)友@煩死了啊啊啊 則在自己的帖子里大聲吐槽:“大學無人售賣擺攤,被0元購了14份!”
作為一名DIY熱愛者,她開了個小攤售賣手工類材料包,3元一份。一天之內入賬18元,卻有11份材料包、3件展示類成品被順走。雖然成本只有幾十塊,但秉持著信任做生意的她,卻在擺攤第一天就受到了慘痛的教訓。
對她而言,校內無人看守式擺攤的初衷是為了積攢喂養(yǎng)流浪貓的口糧費,除此之外,她也希望自己能給身邊的同學帶來幾塊錢就能輕松實現(xiàn)的快樂。
“心態(tài)好了,圖一樂。”
原以為她就要這樣放棄,可在一番斟酌之后她卻決定再次擺攤?;蛟S是老天眷顧,也可能是監(jiān)控的威力,在后續(xù)的無人擺攤中竟真的沒再出現(xiàn)遺失物品的情況。

在大學生互相信任的氛圍中,人們還時常能在大學校園看到不少奇妙的人造景觀。
大學生堅信,不管自己人在哪里,他人都不會故意順走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因此,在圖書館和飯?zhí)美?,空無一人的桌椅板凳上總是隔三差五地自動長出高端的電子產(chǎn)品。它們的主人,有的在去廁所的路上、有的正站在飯?zhí)么蝻埖拇翱谇?,也有的在拿著保溫杯裝水,而它們的使命是提前用自己的存在向他人“宣告”機主們的未來領地。

陌生人居然會無償跟自己分享零食、不認識的人會幫自己看管行李、網(wǎng)絡上竟然會有人設計出玄學商品來替自己緩解壓力、無人看管式的校園擺攤還能收到錢……
收獲到如此多的積極回應時,大學生很難不由衷地說出心里那句:“你人還怪好嘞”。


除了“你人還怪好嘞”的口頭禪,大學生還有著自己的人生信條:憑一心純良相信所有人,憑一己之力堅守公序良俗。
好比在大媽嘮家常、孩子哭鬧的高鐵車廂中,大學生依舊會選擇成為那位安靜的人。
網(wǎng)友@土貓貓雞 在一次高鐵的乘車過程中,再一次被大學生的素質折服。除了高鐵上一貫的喧囂,她看到的是四位身處于鬧市而巋然不動的風骨,每人貢獻出一條腿頂住行李箱當桌子,手拿幾張撲克牌,唇語出牌,以此抗衡路途遙遠的枯燥。
唯有同舟共濟,方能到達遠方。從戴著降噪耳機看電視劇、聽歌,發(fā)展成了無聲唇語式打牌。喧鬧的車廂被大學生們變成了安靜的棋牌室。

在一次購物的過程中,一名大學生正跟老板討價還價。好不容易砍掉了幾塊錢,她卻發(fā)現(xiàn)老板比原先約定的價格還要收少了一點。良心不安的她,決定把多余的錢財退還給老板。正當她這么做時,身旁看到這一幕的小學生朝她說了句:“傻不傻啊,把多的錢還回去。”

雖然此時的她和老板都尷尬到原地石化,可她卻絲毫不為自己做出的正確決定而感到后悔。
把“麻煩您了”?“謝謝”?“不好意思”隨時掛在嘴邊、乘坐交通工具時自覺遵守乘客禮儀、面對外人總是保持著禮貌溫順的狀態(tài)、買東西很摳但絕不占別人便宜、就算內心堆積了很多負面情緒,大學生也只會選擇在網(wǎng)絡上偶爾發(fā)瘋。

大多數(shù)人在適應了社會競爭和最大程度地謀取個人利益后,反觀大學生這種處處為他人的懂事程度,多少會有些不習慣,稱之為“清澈又愚蠢”。
有人把這種天真歸結為,他們所處環(huán)境和該年齡段的內心狀態(tài)?;钤谛@保護傘下的大學生尚未被社會毒打,所以不懂得人心險惡也因此更愿意相信別人。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大學生在禮儀上的講究大都來源于自身的糟糕經(jīng)歷。他們體會過被插隊的煩惱、被偷東西的無奈、被人打擾的苦。因此,當他們在遇到類同行為時會更多地去共情他人,而不是做出引人不適的行為。
主動承擔錯誤、遵守公序良俗、在事件發(fā)生時做出合理的讓步,這難道不是接受過良好教育后的大學生應有的精神面貌嗎?
倘若我們把對人心的提防視為人間常態(tài),把純真守規(guī)章不貪小便宜視為愚蠢,那到底是“愚蠢”的大學生還是清醒的我們出現(xiàn)了問題?

撰稿 瑞? ?亞
編輯 西? ?西
校對 楊? ?潮
排版 郭芷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