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面試真題 | 仁者無敵還是忍者無敵

面試真題:
古人有云“仁者無敵”,又有人說“忍者無敵”,請你談談對這兩種說法的看法?
拿到這道題目,是不是思緒混亂,不知道該如何作答呢,來看王校為大家提供的參考答案吧。
我認為,“仁”和“忍”都是一個人建功立業(yè)的必備素質?!叭省?,是指以天性善良、地德忠厚的心來為人處事,即有博愛心、包容心;“忍”是指忍耐、堅忍,要求我們具備一顆寬容的心。從辯證的角度來說,這兩句話對我們的工作、生活,既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也有一種負面的警醒。
1
?正面:這句話的確強調了“仁”的重要性前者“仁者無敵”是說只要一個人心懷善心,那么他就無往而不勝。從正面來說,這句話的確強調了“仁”的重要性,因為仁德之心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歷史上那些名留青史的統(tǒng)治者、士大夫官員,無一不是因為有仁德之心,如“仁”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提倡“克己復禮為仁”,唐太宗提倡的“仁政”等。另外,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也能保有一顆“仁心”,那么將會使交往對象如沐春風。2
?負面:古人說過“仁而無度則為懦”
但是,古人也說過“仁而無度則為懦”,這也告誡領導者,在治理國家、管理下屬的過程中,既要心懷仁心,也要明確法度,既要實行善政,也要奉行法治。而后者“忍者無敵”,是指凡事要忍讓三分,才能處理好人際關系。此話有一定的可取之處,就像古人說的:“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聰明的人從來不會通過爭強好勝、逞兇斗狠來做成大事。但是,不講原則的一味忍讓,放棄必要的批評和思想斗爭,矛盾會越積越多,達不到真正團結的目的。我們黨內工作提倡一個原則,那就是:“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
最后,從總體上來說,這兩句話對我們的正面意義還是很大的。它啟示我們:只有心懷善良,懂得退讓,才能做成大事,而這也就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心學之集大成者王陽明所提倡的“致良知”
內容首發(fā):微信公號:學習群,公號內回復關鍵詞:公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