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令》的香港班子,還是一樣的味道
昨天晚上開播了好幾部新劇,柳林第一時間就看了,看完后有幾句話想說。楊冪的那一部就不想啰嗦了,反正柳林只堅持了幾分鐘,實在看不下去,整個一個病懨懨的嬌小姐,哪里像一個國安人員,楊冪這敷衍的演技,柳林就不浪費時間奉陪了,告辭。
說一下周也的這部《山河令》。

柳林為什么說《山河令》太尊重原著了,感動到哭呢,請看這劇中的臺詞。
上一句是“跟蹤的探子。”
下一句馬上接到“不久之后就失去了他的行蹤。”
可能大多數(shù)小伙伴并不覺得有什么,但柳林看到這就渾身不自在,這不是原著作者自己的書面語言嗎,怎么編劇可以這么幼稚地生搬硬套,直接拿過來就用了。
其實這種情況在劇里比比皆是,就是書中作者的書面語言,被編劇直接拿到劇中的人物嘴里了,看著別扭得要死。
書中的作者肯定是寫了這句話,“不久之后就失去了他的行蹤。”
但原著小說的作者是在用旁觀者的視角在描述這件事啊,劇中的演員要演出來的話,應(yīng)該說“我們失去了他的行蹤”才符合現(xiàn)在這個情景吧。

柳林第二個要吐槽的地方,是這部劇的服化道,特別是這個血的化妝,不知道劇組的化妝小組是請的什么高人。
不管是哪個演員,一律像女子描眉毛一樣,細細地畫幾條線,這叫流血化妝?
你就別再說自己是學過美術(shù)的了,真的,初中美術(shù)生都不會化出這種流血妝。
后來柳林又折回去看了一下片頭,發(fā)現(xiàn)這個劇組的化妝是一個叫什么安琪工作室的搞的,也不知道是不是什么關(guān)系戶哈,就這工作室的名字,就這水平,真是亮瞎眼了。

不過,這劇也不是毫無亮點和優(yōu)點,好的地方還是有的,比如下面這位。

之前柳林在論壇里就見到好多的網(wǎng)友,一直在夸一個叫周也的小姑娘,當時柳林并不認識這個演員,后來才知道就是那個少年的你里邊的反派。
電影里還印象不深,現(xiàn)在劇里一看,就明顯對比出來了。
不管是外形,還是演技和靈氣,都把劇中其他的演員甩了一大截,甚至包括男主張哲瀚在內(nèi)。

對比周也靈氣四溢的演技,張哲瀚就要尷尬多了,躺在地上念臺詞真像一個剛?cè)腴T的電影學院新生。
念臺詞這個也是劇中的槽點,明明原著中作者是用旁觀者的語氣,描寫的人物心理活動,編劇不知道是不是偷懶,直接拿過來就用了。
你哪怕就是嘴巴不動,用旁白的聲音念出來這個心里話,也比你尷尬地背課文一樣念出來,要好百倍吧。
這劇的槽點實在是太多,柳林都不知道該怎么總結(jié)了。比如下面這張截圖吧,莫名其妙,隨時隨地就突然起來的歌曲,還有連三毛特效都不如的一毛錢入門級動畫特效。
估計大學里一年級特效專業(yè)的學生,看了這個特效都會鄙視。

柳林一看到這種乞丐級別的服化道,馬上就明白了一件事,這劇一定是個香港班子拍的。
確定無疑了。
事實也證明了柳林的猜測,這個放到后面講吧。

劇中歌曲的出現(xiàn)頻率極高,幾乎隔不了多久就會來上一首,還特別難聽,讓人對這劇的好感,再打一個折扣,從歌詞內(nèi)容上看,很明顯就是香港人寫的。
而且還是八九十年代那種香港作詞方式,歌曲出現(xiàn)的地方也印證了柳林的猜測,只要武打一出現(xiàn),只要一到哀傷情節(jié),歌曲必然準時出現(xiàn)。
這種方式跟八九十年代的香港臺灣武俠電視劇如出一轍。

這個貼人皮的鏡頭也是一言難盡,先不說這比紙還薄的所謂人皮了,柳林只想要問一下導演,這個張哲瀚為什么貼完人皮后,還是他自己?
既然費這么大勁要改變自己的模樣,為什么搞出來還是原來的自己,與其這樣折騰,直接從外面的地上抓一把爛泥來涂到臉上,也比你現(xiàn)在強吧。
這劇的美術(shù)風格也是延續(xù)了香港八九十年代的美術(shù)風格,連一絲一點都沒有改變。
難以想像,四五十年過去了,香港人的審美,還是保持在八九十年代。

先不說這些紙糊的道具有多假,你看看下面這張截圖上的燈籠,這特效,有沒有把你笑噴。
你要說這是大學一年級的新生畫的,都不會有人相信。
2021年的影視級別特效公司,出來的就這水平?

還有這個玩核桃的,看到柳林想打人。
你們生活中遇到的那些公園老爺爺,看看他們手上玩的核桃,是下圖這樣一絲磨痕都沒有的嗎。

一絲磨痕都沒有也就罷了,你還像個妖嬈的女人一樣,十指修長地像把化妝盒拿在手上一樣,下圖這個誰看了不說是一個女人的手。

結(jié)果后面的鏡頭告訴觀眾,這居然是一個玩核桃的男人,吐了。
再看下面這個化妝,你能確定這是中國的服裝?

先不說這像日本的還是泰國的,這種亮瞎眼的化妝,一下子就讓柳林想到了八九十年代的港臺武俠片。
果然五十年過去了,這些香港導演還在原地踏步。
等到哪天,內(nèi)地的武俠電視劇,再也不請香港班子了,柳林再來看。

甚至街頭上的道具,都是八九十年代的典型香港風格,擺一棵假樹在街上,隨隨便便就開拍了,紅箭頭的地方才是真樹。
內(nèi)地導演拍的武俠劇,與香港的武俠劇,最大的區(qū)別就是服化道,不細說了。

為了印證柳林心中的猜測,柳林又倒回去看了一下片頭,果然是香港的導演。
猜對了。

兩個導演都是香港的,下面這個拍的全是武俠劇,他拍的劇,沒有一部柳林能堅持把第一集看完。

演員方面更明顯了,果然就是一個香港的班子,看看下面這些演員,是不是非常熟悉,香港的臺灣的都有。

最后再吐槽一下這個劇的費用,你猜這部劇的費用大頭在哪里,用在道具和制作上了?
呵呵,那樣想你就太天真了,看看柳林的截圖吧,這是柳林第一次在一部電視劇的片頭,看到這么強的運營陣容。
一般我們看到的宣傳團隊,基本上全部出現(xiàn)在片尾名單里面,這放到片頭上還第一次見,可見其重要性,與制片人和導演放一起,意思是這劇的宣發(fā),重要性跟制片人和導演是一個檔次?

這樣子的一個劇組,拍出叫化子一樣的服化道出來,也就不奇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