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的努力,就是修煉到不求人
作者/周天明

人一生的努力,就是從求人到不求人,你越早做到不求人,就代表你的修身就比較有效果。
人自一出生,生存教養(yǎng)靠父母,認知進學靠老師,職場打拼靠上級……
一開始,所有人都需要他人的幫助,才能更好地一直往前走,要不然沒法活。
而不求人時,便是自己可以輕松簡單地為社會提供可持續(xù)的價值,能夠引導他人化解各種難題,此刻境界好比飛龍在天。
以初入社會職場為例,年輕人找工作,還沒資格挑選老板,現(xiàn)在需要的是一份工作機會。
作為基層,即使是抓住了機會,提了建議,有了方案,也不要奢望上級一定會肯定,方案采用與否也不得不尊重公司的選擇。
在職場要想快速做到不求人,除了日常工作內(nèi)容之外,至少還需真實了解公司現(xiàn)狀與上級做人做事原則。
更重要的,在職場中,需要自己不斷地摸索與調(diào)整,認清自己的定位,知悉天命,找到并做好一系列可持續(xù)保持心安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價值。
所以在職場中的前幾年,年輕人跳槽、換崗甚至換行業(yè),其實都是正常的,這讓自己會多一些考慮,對未來也會有更清晰的規(guī)劃。
但是,后面幾年,不管前幾年表現(xiàn)如何,年輕人如果要考慮愛情與婚姻,責任就更重了,所以不得不去定崗或定行業(yè)。
因為只有聚焦,才能熟能生巧,才能讓自己的獨特價值區(qū)別與他人,否則就是拿自己未來開玩笑,也沒有哪個老板會放心任用自己。
至此找好了方向,也不過是潛龍勿用,還只是不斷摸索的階段。
進一步,是從求人到不求人,這當中的時間也許很漫長,職場中要衡量自己能否掌握被領(lǐng)導的藝術(shù),讓自己變成領(lǐng)導人一有機會就提拔的那種人,做到這點就很不錯了,這是飛龍在天之前的不求人境界。
飛龍在天,是領(lǐng)導的藝術(shù)。
社會需要領(lǐng)導,而領(lǐng)導人不過少數(shù),所以能夠有權(quán)決策影響多數(shù)人的領(lǐng)導,就變成了多數(shù)人來求的對象。
從求人,到不求人,最后到人來求,這是人生的三大境界。
我們要取法于上,要求自己做到人來求,再不濟也要做到不求人,至少要中等,相信也沒人喜歡一直處于求人狀態(tài)。
但這一切的根本,都在于自己,因為求人不如求己,還是要正確認識自己,改變自己,才是正道。
唯愿大家都能從求人,修煉到不求人,有機會就邁向人來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