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青年提問 諾獎得主丁肇中竟回答“不知道”?

2023-5-19 14:12:52
諾獎得主不都是這么回答的嗎?之前有位梶田隆章也是,還有另一個諾獎得主也是。sorry,I don't know.
尤其是未來(應用)相關的。
順便說一下:搞科研(學術)和搞競賽(考試)是不一樣的??荚嚥粫€是要蒙一個題進去的。
王bell8:
王選在一篇文章中說過的兩段話;同時我感覺到,在我自己最熟悉的領域里頭,我原來覺得能夠干到六十歲的,實際上我已經(jīng)追不上年輕人,我不了解很多具體的事。 我現(xiàn)在到了這個年齡,61歲,創(chuàng)造高峰已經(jīng)過去,我55歲以上就沒什么創(chuàng)造了,反而從1992年開始連續(xù)三年每年增加一個院士,這是很奇怪的。我已經(jīng)五年脫離第一線,怎么可能是權威?世界上很難找到60歲以上的計算機權威,只有60 歲以上犯錯誤的一大堆。
關于對撞機的:
楊振寧曾經(jīng)極力反對我國投資對撞機,但是當年很多這個學術圈大佬力推,就是知識壟斷好騙經(jīng)費,起碼上百億。
對撞機的成本太高了,已有的參考過少,關于未來的情況他就是是諾獎得主也難有大的把握,最多是自己的看法,而且對撞機的建立和發(fā)展基本是國家級的項目,要是說的不合適也麻煩。當然也和個人風格有關,一般的話不會直接拒絕回答,而是會說,你這很難回答,以我個人觀點,應該是。。。。之類的話
溫和的盒飯:
就是這樣,在自己不懂的領域永遠不要隨意點評,哪怕是在懂的領域,也不能保證自己是清楚透徹的,丁肇中把不知道說出來就能教育很多人?,F(xiàn)在國內外有些研究自然科學的人,動不動就覺得自己很厲害,想“侵略”一下隔壁的哲學,學著霍金說“哲學已死”,要么就搞一些亂七八糟的理論,可實際上在哲學專業(yè)的人看來實在可氣又可笑。
順便科普一個有意思的東西:諾貝爾病
有一些科學家做出了杰出成果,榮獲諾貝爾獎,走上人生巔峰。然而,他們獲獎后影響力劇增的同時卻誤入歧途,支持偽科學、宣揚沒有科學依據(jù)的言論等,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諾貝爾病”。本文將介紹六位重癥患者,從他們身上我們會看到科學家的另一面。
撰文 | 瞿立建
諾貝爾獎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科學大獎,對普通公眾而言,諾貝爾獎得主基本就是科學代言人。至今為止的六百余位諾貝爾獎得主,大部分當之無愧,但也有少數(shù)人走上了科學巔峰后,卻得了“科學癲癇”的病,宣揚甚至研究偽科學的東西——這被稱為諾貝爾病[1]。2023-5-19 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