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聽人生(序)

開篇
靈感和標題來源于高二年的語文老師,以及《負暄瑣話》:
“所謂記憶都是零零星星的,既不齊備,又不清晰,只是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子。影子中有可傳之人,可感之事,可念之情,總起未成為曾見于昔日的“境”。
“影子的內(nèi)涵很雜,數(shù)量不少,這里抄存的是與“矮”有關的一點點。選這一點點,是考慮到兩方面的條件。一是可感,就是昔日曾經(jīng)使我感動或至少是感興趣,今天想到仍然有些懷念的。二是可傳,就是讓來者知道并不是毫無意義的。逝者如斯,長生。駐景都是約想,永垂不朽只能存于來者的感知里。遺憾的是存于來者感知里的數(shù)量太少了,尤其是不曾騰達之士。《史記·伯夷列傳》末尾有這樣的話:‘巖穴之士,趨舍有時,若此類,名堙滅而不稱,悲夫!’由太史公到現(xiàn)在,又兩千年過去了,‘名堙滅而不稱’的真是不可數(shù)計了。我,筆拙言輕,但希望是奢的,就是很愿意由于籬下的閑談,有點點的人和事還能存于有些人的感知里。”
希望每天隨意或精心挑選一兩句對話,通過長期的堅持折射出時代變遷和一代人人的成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