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亞健康狀態(tài)學會識別疲勞

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現(xiàn)亞健康狀態(tài)。而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都市白領是亞健康的高發(fā)人群,尤其其中的女性白領占多數(shù)。
并且,據(jù)調查,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的患者多是青壯年,年齡范圍多在18至45歲之間,很明顯,這個年齡段的人,要么就面臨高考升學,壓力重大,要么就是忙著商務應酬、企業(yè)經營、人際交往、職位競爭等社會活動,如此長期處于緊張的環(huán)境壓力中,就容易進入亞健康狀態(tài),因此科學地自我調適和自我保護就顯得很重要了。
亞健康現(xiàn)在還沒有明確的醫(yī)學指標來診斷,因此易被人們所忽視。一般來說,如果你沒有什么明顯的病癥,但又長時間處于以下的一種或幾種狀態(tài)中,注意亞健康已向你發(fā)出警報了:失眠、乏力、無食欲、易疲勞、心悸,抵抗力差、易激怒、經常性感冒或口腔潰瘍、便秘等等。處在高度緊張工作、學習狀態(tài)的人應當特別注意這些癥狀。 而預防、消除腦力疲勞,從亞健康狀態(tài)中走出來的辦法很多,首要的一條是學會識別疲勞。
照鏡子識別亞健康 識別疲勞的最簡單辦法是早晨起床后照鏡子。照鏡子首先是觀察一下自己的面色。有人比喻人的面色是健康的調色板,所以,觀察面色對自我保健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就一般而言,經過一個晚上休息,疲勞應該消除,精神充沛,面色紅潤,而且有光澤,說明健康狀況良好。
如果有面色晦暗,或者萎黃,口唇發(fā)紫,眼圈發(fā)黑等情況時,提示疲勞沒有消除,亞健康已經發(fā)生,甚至是過勞或疾病已經來到。這時應盡快設法進行自我調節(jié),適當減輕工作量,能緩辦的事盡量緩辦,適當增加休息時間和營養(yǎng)。
接著觀察一下頭發(fā),頭發(fā)烏黑有光澤,說明健康狀況良好,頭發(fā)蓬松、枯黃提示營養(yǎng)狀況特別是鈣營養(yǎng)欠佳,或者有病。如果是頭發(fā)奉送枯黃的話,就要注意了。
看舌苔識別亞健康 觀察面色后,再看舌苔和舌質。觀看舌苔和舌質要張口,然后自然地將舌頭伸出口外,伸舌不要過分緊張,以免引起舌顏色改變,但又要充分暴露舌體。先看舌苔,依次從舌尖、舌中及舌根兩旁,再沿舌尖至舌邊觀察舌苔。一般說,正常的舌苔薄而均勻地分布在舌面,中央較厚。正常舌質的顏色呈淡紅,不淺不深(多看了慢慢體會,就掌握了)。如果舌質顏色發(fā)生改變,太紅或太淡時提示有病,應及時請醫(yī)生診治。
自我感覺識別亞健康 最后體會一下自我感覺,如果精神倦怠、周身乏力、注意力不易集中、寫作時容易出錯、頭昏、目眩、耳鳴、牙齦浮腫、口苦無味、吃東西不香、甚至飯量減少等情況發(fā)生時說明你疲勞沒有消除,亞健康已經發(fā)生,甚至疾病已經出現(xiàn)。這時千萬不能再勉強挺下去,更不能亂服興奮劑、喝濃茶、飲咖啡,否則會像給疲憊的馬匹加鞭一樣,雖然可以強迫馬兒暫時快跑幾步,然而堅持不了多久,馬兒就會衰竭倒地。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過分宣傳“小車不倒只管推”,其實不是一種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不應提倡。 傳統(tǒng)的觀點是累了才休息。近年來,生物鐘養(yǎng)生法提出一個新概念,即主動休息,就是說在還不太累的時候就要健康充電——休息。
如何防止亞健康:充足睡眠不熬夜 “健康的體魄來自睡眠”這是科學家新近提出的觀點。沒有睡眠就沒有健康,睡眠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睡眠不足,不但身體消耗得不到補充,而且由于激素合成不足,會造成人體內環(huán)境失調。更重要的是,睡眠左右著人體免疫功能。
可是,腦力勞動者容易失眠,失眠使人感到疲勞和焦慮,害怕失眠會影響健康,其實最影響健康的不是失眠,而是焦慮。焦慮會阻礙安靜休息,使人入睡更為困難。據(jù)生理學家觀察,不能入睡時只要放松全身肌肉,閉目靜臥床上,機體所消耗的能量和產生的有害物質與熟睡時相差無幾。
所以,失眠時不要焦慮,重要的是尋找失眠原因。 亞健康對人體危害很大,尤其是整天從事腦力勞動的腦力勞動者。因此,識別亞健康狀態(tài),是從亞健康中走出來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