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高高的藍花楹,紫英繽紛
上海的櫻花樹落英紛紛,微風里還帶著陣陣寒氣;邊陲小城蒙自,已然是綠樹紅花熱意逼人了。下車伊始,有點雅興的畫家們自然想去西南聯(lián)大在蒙自的舊址懷古了。
絲雨,不用撐傘,就讓南湖的負氧離子打在臉上;不遠處一排淺黃色的殖民建筑就鑲嵌在迷蒙的蔥蘢之中。
同行的導演鄒勤兄驀然間指著房子背后,贊嘆道:那山上的花真好看哦!
似紫藤?可它是棵站直的樹。是棵樹?可是它花團錦簇。那是什么山?開的什么花?綠化率以平方米計算的上海人植物知識大都在60分以下。我和同伴為群兄對鄒導演“山”的說法,滿腹懷疑,徑直走到房子背后去察看。

哇,好大一棵樹!哪有什么山。高高的樹冠捧起一簇簇紫花,越過房頂,含露搖曳。樹下,紫英入泥,一地絢爛。
畫家容易來畫面感,畫面來了。
1938年,抗日烽火彌漫中國。百余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和教授,從碧色寨站下車,轉乘寸軌鐵路的小火車來到蒙自這幢法式建筑物前。安靜的小城被吵醒了:背著娃的大嫂用驚詫的眼光看著穿著短袖旗袍露著秀腿的女學生;捧著竹煙筒的大爺們在琢磨長衫先生們提的藤箱里是什么寶貝。他們不知道在街上走的,或曾在他們家住過的這樣一些人,是在中國歷史回聲中錚錚作響的名字。他們是陳寅恪、湯用彤、馮友蘭、羅鏞、羅常培、朱自清、金岳霖、聞一多、錢穆、陳夢家、吳宓、葉公超……
西南聯(lián)大在蒙自停留不過短短四個月,顛沛流離中,她是馬背上的搖籃,她是中華文脈生生不息重要的一節(jié),她的上課鈴聲至今余音繚繞。

我還在遐想,這些個大師學者是否在這美麗的花樹下待過。接待我們的上海援滇副縣長胡弢笑著告訴我:你想多了!那時還沒有這種花。這花叫做藍花楹,是紫葳科的落葉喬木,原產(chǎn)于南美洲的巴西、玻利維亞及阿根廷等國家,生長高度最高可達20多米。它是一種美麗的觀葉、觀花樹種,每年的夏、秋兩季各開一次花,盛花期滿樹紫藍色花朵。它在2003年才由巴西引種我國,很快適應了中國的南部的氣候,我們云南好多城市鄉(xiāng)村把它作為行道樹,觀賞樹。
經(jīng)他這么一說,畫面又來了:藍花楹樹影扶疏,阿者科山洼里紫云朵朵。山道上,援滇干部朱煒副縣長,中山大學的支教女老師小李領著我們順著臺階而下。剛到村口,一陣雀鳴由遠而來:“姐姐——”“朱伯伯——”只見纖秀的小李張開雙臂,身體呈大字形,十幾個小女孩一個接著一個擁入懷中??吹酱司?,上海“鄉(xiāng)村振興,漫畫快閃”的畫家們心都化了,眼睛濕潤了。
朱副縣長和長駐此地的小李老師告訴我們,為了鄉(xiāng)村振興、文化扶貧,他們常下到村寨,熟悉這里的一草一木,和鄉(xiāng)親們孩子們親如一家,和這片土地上的哈尼族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為了記錄上海畫家和哈尼兒童以及當?shù)禺嫾覀兊慕涣骰訉崨r,朱副縣長拿出了隨身攜帶的航拍無人機。他常常利用下鄉(xiāng)的空閑,用無人機拍攝紅河的山山水水,記錄下元陽梯田的日新月異。

新的畫面來了,這次是航拍。
彩云之南,青山如黛。逶迤的田埂上,行走著一支隊伍,領隊的孫紹波扯著一面旗幟“鄉(xiāng)村振興,漫畫快閃”——上海畫家紅河行,迎風獵獵。在云南紅河的九天里,這支隊伍閃現(xiàn)在田頭村寨,閃現(xiàn)在魚塘鴨場,閃現(xiàn)在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閃現(xiàn)在農(nóng)貿(mào)集市。他們用畫筆描繪著元陽的壯麗景觀,他們用心體驗著紅河的大好河山。短短的兩天里,現(xiàn)場創(chuàng)作出了三十多幅作品。為了不給當?shù)卦斐山?jīng)濟負擔,他們用當年抗戰(zhàn)時前輩用過的簡易展示方法,向當?shù)氐母咐相l(xiāng)親匯報漫畫創(chuàng)作的閃光成果。
仿佛,依稀,這支隊伍前頭,還飄揚著一面旗幟:“抗日救國漫畫宣傳隊”。旗幟下走著豐子愷、葉淺予、張光宇、張樂平、華君武、張仃、丁聰……
閃回,現(xiàn)在的我們,朱副縣長、胡副縣長、小李老師,以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哈尼鄉(xiāng)親們,都是踏著祖輩們走過的道路,從異地遷徙走來。無論走到哪里,就似藍花楹樹一樣,為了盛開的生命,落地扎根,生根開花?;ㄩ_花落,即使暮花入泥滋養(yǎng)樹下的根系,依然花開闊綽,生生不息。(王震坤 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