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捐款成為一種儀式、獻愛心成為強制行為,受助者寧愿他們不幫
你參與過強制獻愛心活動嗎?就是大家必須捐獻一定的金額,否則會被取消某項權益,受到來自上級的批評。
大家站在鏡頭前,擺出一副大善人的模樣,然后拍照宣傳,某某又做公益了,當某某做出違反道德的事情時,下面的評論就會出現(xiàn)對方曾經(jīng)為某地區(qū)捐款,請大家善待他。
當做公益不再單純的時候,有人把做好事、獻愛心當成挽回形象的一種手段,甚至有人一直苦心經(jīng)營,就像上保險一樣,萬一有朝一日可以用得上呢!
自愿捐獻還好,拿自己的資金自娛自樂。
還有一種強迫大家共同獻愛心的道德綁架行為,“他捐了那么多,你為什么捐這么少?”“你這么有錢,為什么不多捐些?”“大家都捐了,你為什么不捐?”
你要幫助誰?你為什么要幫助對方?還沒來得及了解真相,就已經(jīng)有人來質(zhì)問你了:你的愛心呢?
你急迫地出錢,受助者看不到誰幫了他,只會感恩那些中間的老好人。這群老好人,把捐獻者的不滿引到受助者身上,將受助者的感恩引到自己身上,被夸贊的是他,被感恩的是他。
經(jīng)??梢栽谠u論區(qū)看到求幫助的帖子,附上一張可憐兮兮的圖片,已經(jīng)讓大家分不清究竟誰真誰假?他們不斷地刷屏,社交網(wǎng)絡上充斥著他們的身影,有難者在自己努力,小丑在賣力表演,最終無論真假都引起了大家的反感。
當想做的事情變成眾人面前的一種儀式感,當獻愛心成為強制攀比的行為,相對于救人于水火,更多的是冷漠與無視。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