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伏威,《大唐雙龍傳》中主角的義父,竟是一位盜賊出身的軍閥(三)

(接上回)杜伏威和李子通一場大戰(zhàn),盡收江西之地。李子通一路流竄,收攏兩萬人,面對強(qiáng)勢的杜伏威、不能抗衡,只好對沈法興出手。在吳郡襲擊沈法興,沈法興沒有防備、只帶著數(shù)百人逃出。這一段在《舊唐書·列傳第六》(李子通部分)有講述,沈法興的勢力被李子通收攏,后者得以恢復(fù);武德四年(621年)杜伏威派王雄誕攻打李子通,計(jì)劃徹底消滅李子通的有生力量。王雄誕看出李子通骨子里的軟弱,派麾下守住要隘、虛張聲勢,李子通逃竄。不到一周,李子通接連戰(zhàn)敗、最終乞降。杜伏威把李子通和他麾下的大臣送到長安,自此杜伏威成就江淮霸主。周邊如汪華、聞人遂安等勢力,或不堪一擊、或迫于形勢,紛紛歸降杜伏威。自此江淮一統(tǒng),這段歷史,在《資治通鑒》(一八九卷)中描述很詳細(xì)。
? ? ? 武德五年(622年)李唐掃平徐圓朗和劉黑闥,杜伏威疆域內(nèi)常有唐兵前來示威。杜伏威看天下局勢難以挽回,決定只身入長安。李淵給他加太子太保銜、上朝位置還在李元吉之上,僅次于李建成和李世民。而江淮軍,他交給養(yǎng)子(王雄誕)、輔公祏也留在江淮地區(qū);還曾交代:若唐朝仁義,不可以讓輔公祏掌權(quán)。輔公祏畢竟是江淮軍起家的元老,其老謀深算、不是王雄誕能匹敵的,很快其和左游仙謀劃,王雄誕被殺。武德六年(623年)江淮軍宣布獨(dú)立,輔公祏稱帝、左游仙為兵部尚書。而輔公祏反出唐朝的一個(gè)名目就是奉了杜伏威的命令,杜伏威在長安的日子自然不好過了。武德七年(624年)輔公祏被擒、攀咬杜伏威是主謀后,杜伏威在長安暴斃,一個(gè)說法是杜伏威好丹藥、誤服而死。但較多的猜測,卻是李淵忌憚、暗害之。這一段史料,在《舊唐書》和《資治通鑒》中均有記載。
? ? ? ?簡單分析一下當(dāng)時(shí)的局勢:李唐除了梁師都和北方突厥外,只有江淮軍。對待暗害投降諸侯的天下輿論,自然是可以大刀闊斧地處置。那么杜伏威的死因,個(gè)人是傾向于被害的。而對比之前的竇建德、王世充等,杜伏威不能善終、也是可以預(yù)見的。當(dāng)然這是個(gè)人分析,沒有史料佐證。貞觀元年(627年),李世民下令平反、杜伏威以國公之禮下葬。至此杜伏威的故事,講完了。順帶把輔公祏的后期講了,算是整體收尾。
? ? ? 武德七年(624年)李孝恭受命討伐輔公祏,李靖、徐世勣也有率軍夾擊。輔公祏搞政治是好手,但打仗卻差遠(yuǎn)了。而江淮軍中杜伏威的另一位養(yǎng)子(闞棱)也站在李唐一方,于是江淮軍無戰(zhàn)心、無大將,最終一敗再敗。輔公祏臨死前,要拉點(diǎn)墊背的:杜伏威、闞棱。于是闞棱被唐軍拿下,李孝恭憑此殺之。闞棱被殺,一方面是居功自傲、得罪李孝恭,另一方面是剪出江淮軍的老班底影響。杜伏威的結(jié)局前文已經(jīng)說過,不再贅述。
? ? ? ? 至此杜伏威篇的故事,全部講完。我會(huì)繼續(xù)更新隋末軍閥篇,歡迎喜歡歷史的小伙伴們留言反饋。你的反饋是我更新的最大動(dòng)力!感謝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