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一個球而已?一門生意罷了!
《潛伏》中謝若琳的名句:嘴上都是主義,心里全是生意。此言用在今日的籃壇也是極為合適的。前幾日CBA上海和江蘇在比賽中打假球,把觀眾和球迷當傻子,引發(fā)眾怒,籃協(xié)開出史上最重罰單。然而,觀眾已經(jīng)失望透頂了——一是徹底認清CBA不過是一門生意,和競爭與熱血乃至拼搏精神愈發(fā)走遠;二是此次處理僅僅是處理雙方的主教練和老板,其背后的運作關(guān)系和利益集團并為揪出,如此,怎么能讓民眾信任。因此,那三分鐘不到的比賽讓中國的籃球倒退五年,一點也不夸張——反正我是不會在看CBA了。
那么,NBA呢?
作為世界上最高的籃球殿堂,無論是運作模式還是“講故事”的能力,NBA都是獨一擋的存在。曾經(jīng)的牛馬大戰(zhàn)、湖凱大戰(zhàn)、公牛王朝、騎勇大戰(zhàn)……是多少人的青春與過往,科比、詹姆斯、杜蘭特、哈登、庫里等巨星以及小人物的奮斗精神與逆天改命,當然也有不少天才的隕落,讓人感慨與扼腕。我們喜歡看NBA其實歸根結(jié)底也是欣賞其中的拼搏與奮斗精神——那種一劍封喉的絕殺、蟄伏崛起的隱忍、以下克上的鐵血、東山再起的英雄主義,曾經(jīng),我相信這些是存在的并且是占據(jù)主流的。
NBA從來都只是一門生意,只不過最近有些吃相太難看了。
當球迷們滿心歡喜地等到季后賽時,可是發(fā)現(xiàn)一切早已還了模樣——相比較于CBA的拙劣表演,NBA不過也只是技術(shù)在線的打假球而已。自從簫華接受博彩業(yè)入注后,NBA早已變了模樣——一是季后賽用裁判主導(dǎo)比賽,為多賣門票強行拉長比賽,恨不得每一組系列賽都搶七以滿足資本的貪婪;二是強勢造新星,打壓老球員。就憑第一點,理智一些的球迷都明顯感覺到被欺騙的感覺。
即便沒有到NBA 現(xiàn)場貢獻門票,但至少也付出了時間和精力,試想一下,當你為了一場比賽提前安排好任務(wù),而專門等待時,看到的卻是一場早已被操縱好的“消極比賽”,會不可避免有一種避免的被戲弄的感覺——不就是一個球而已,有什么了不起。
什么勵志故事,甚至鐵血防守、什么兄弟情——在被資本不斷異常和形塑之下,NBA也逐漸成了一門赤裸裸的生意,不,它從一開始就是生意,而已。
正如之前莫雷狗公然在推特上支持港獨時,中國官媒發(fā)聲:NBA,一個球而已。如今,它連一個球都不好好打了。
如此說,倒不是說以后不看比賽了,那大可不必,只不過再看時,應(yīng)不再有關(guān)切和情緒——畢竟當年的羅馬斗獸場上,看臺上的“公民”會為競技場上的人獸大戰(zhàn)或者奴隸廝殺而傷心難過以及足夠的關(guān)切么?NO,他們絲毫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