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流感還致命的“青少年抑郁癥”,父母須留意這9大征兆
根據(jù)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資料顯示,在過去的十多年間,美國10-14歲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了接近三倍,10-24歲的整體自殺率也上升了56%,自殺是12-17歲青少年的第三大死因。
那么,為什么青少年會自殺?
這里面的原因或許很復雜,無法用單一原因就可以解釋,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降低或減少各種自殺的危險因子,而其中一個與青少年自殺相關(guān)的危險因子就是青少年抑郁癥。

事實上,青少年期的大腦處于“重整階段”。因此,這些孩子無論在思想、情緒和行為上,都相對不穩(wěn)定或變得敏感,而在父母眼中青少年這些反應等于“叛逆”、“難搞”,我們很容易忽略了孩子可能陷入抑郁低潮……
每當告訴家長們孩子可能患抑郁癥時,家長的第一反應通常是不可置信地反問:“我的孩子也會抑郁,不可能吧?!”
在臨床經(jīng)驗中,發(fā)現(xiàn)易受抑郁困擾的個案,常常是別人眼中的乖小孩、模范生,這群“追求完美”的孩子,也許只是“微笑抑郁”罷了,就像下文的曉欣(化名)一樣。

曉欣是法律系高材生,典型的白富美,有天來做心理咨詢。
“我睡不太好,難以集中精神,怕影響成績,所以過來看看?!彼Φ糜行┟銖?。
“嗯嗯,我明白,那么除了睡不好,還有其他的改變嗎?情緒、飲食方面呢?”我嗅到一點抑郁的味道。
她沉默了好一陣子。
“其實我感到壓力好大,每天都過得好不快樂,不僅胃口變差,也覺得自己很沒用。最近成績變差,我真的很難受,好想去死!”
她一邊哭著,一邊拉起衣袖,給我看她割自己的刀痕。
“我不可以成績不好,不然老師會不喜歡我,爸爸也不會再肯定我了!我的人生還有什么意義呢?倒不如死了算了!”
看著眼前崩潰大哭的曉欣,腦海中浮現(xiàn)許多和曉欣相似的個案,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受到抑郁所困。

青少年的抑郁癥狀,不一定是典型的情緒低落,也很少人會直接告訴父母,自己的抑郁情緒。他們也許會用逃學、濫用藥物、網(wǎng)絡成癮、暴力等方法來呈現(xiàn)。所以父母要辨識孩子是否有可能抑郁,可以留意孩子以下九個日常行為的變化。
①睡眠習慣改變,失眠或嗜睡;
②胃口改變,暴食或沒有胃口;
③平時能做好的事,突然掉漆了;
④平常喜歡的事物,都變得意興闌珊;
⑤生氣易怒,與人沖突多;
⑥自理能力變差,缺乏儀容打扮;
⑦易分心,成績突然變差;
⑧抱怨身體不舒服,頭痛、胃痛等;
⑨透露出自殺想法或計劃。
當父母留意到孩子有以上的行為改變,且持續(xù)兩周以上的話,可能代表您的孩子有抑郁狀況,建議尋求專業(yè)協(xié)助。如果孩子愿意,可以在我們的公眾號上進行下抑郁癥自測,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
根據(jù)我們的觀察,一般父母聽到孩子患上抑郁癥,通常會有兩種反應。一種是覺得孩子學生生活明明很輕松,肯定是“太草莓、抗壓性不足”才會得抑郁,不積極陪同孩子就醫(yī),結(jié)果延誤了治療時機;另一種則是不知所措,甚至自責父母做得不好。

面對抑郁癥的孩子,父母們可以這5個步驟來幫助孩子。
1.鼓勵孩子維系社交:抑郁的孩子通常會遠離朋友或減少去做喜愛的活動,但越離群無助抑郁康復,因此父母可鼓勵和陪伴孩子與他人重新連系,不論是做義工、參與朋友聚會或重新培養(yǎng)興趣,都有助孩子重新與社會連結(jié)。當然,父母不要安排過多活動使孩子無法負荷。
2.充分運動飲食睡眠:患上抑郁和患上感冒類似,同樣需要三餐定時、營養(yǎng)均衡的飲食。也要有充足睡眠,并且鼓勵孩子多到戶外走走與運動,減少看3C的時間。
3.適時尋求專業(yè)協(xié)助:在尋求專業(yè)協(xié)助時,要謹記讓孩子一起參與討論,尋找孩子能信任的精神科醫(yī)師或心理師,良好的醫(yī)病關(guān)系對抑郁癥的康復很重要。
4.陪伴孩子走過治療:大部份的抑郁癥都能康復,但與感冒一樣,康復需要時間,切莫操之過急,應帶著同理與耐心,陪伴孩子走過服藥或心理治療的過程。
5.不要忽略照顧自己:為了照顧孩子,父母容易把全副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結(jié)果忽略了自己的身心狀態(tài),結(jié)果孩子還沒好,父母反而病倒了。作為照顧者,要留意自己是否壓力過大,不要過于壓抑,也不要過于自責,可以的話,尋求更多親友的支持和協(xié)助。面對抑郁,我們不輕視也不夸大。陪伴孩子,一起跨越抑郁的幽暗低谷。
原文原創(chuàng)自榮新奇教授催眠心理工作室,如需轉(zhuǎn)載,請取得許可并標明出處。有任何疑問,可以點擊頭像私信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