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甘肅·如約而至”網(wǎng)絡媒體宣傳推廣活動走進平?jīng)?/h1>
12月22日,由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如意甘肅·如約而至”網(wǎng)絡媒體宣傳推廣活動走進了平?jīng)?。為全力加大文旅宣傳推廣,全面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市場煥發(fā)活力,20家省級網(wǎng)絡平臺媒體記者、網(wǎng)絡大V一同走進了平?jīng)鍪徐`臺縣荊山森林公園、靈臺博物館和皇甫謐文化園,品味靈臺非遺手工面,探尋“商周文化名城、針灸鼻祖故里”。

迎著隆冬暖陽,在恢弘肅穆的牌坊門前,20多家省級媒體與網(wǎng)絡大V,一同感受著古神州祭天第一臺的鐘靈毓秀,在靠山亭旁尋找商周文化里臺、亭、廊、坊諧對的建筑美意,依山而行,在浩然遺存的秦漢闕門、三賢祠、銅鼎雕塑等古樸人文景觀中窺見千年前的文化脈絡。


拾階而上,走進靈臺博物館,穿行于精美絕倫的青銅器旁,似與商周文化來了一場跨越歷史恒河的邂逅,觸摸、探尋那個曾經(jīng)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神秘古國,領略著靈臺縣歷史社會發(fā)展的波瀾壯闊。緩緩而行,在如數(shù)陳列,異彩紛呈的琳瑯瓷器前,品閱著靈臺從西周、漢代至民國,千年歲月、氤氳山水間孕育而成古典底蘊,飽覽瓷器藝術在這里的另一種綻放。


在結束了靈臺荊山森林公園的行程后,媒體與網(wǎng)絡大V一行人走進了靈臺縣當?shù)孛骛^,觀摩體驗了靈臺傳統(tǒng)手工面的制作過程,探尋“薄勁光、酸辣香、煎稀旺”色香味俱全的四喜面背后的地道靈臺手藝,長面碗小、湯寬,一筷子一碗,在不知不覺間盡享舌尖上的美味。據(jù)悉,靈臺手工面已入選“2022年度甘肅省級非遺工坊”。


靈臺縣的最后一站,來到針灸鼻祖皇甫謐文化園。穿行于古樸別致的神樓、獻殿、紀念館,在紀念碑及文、史、醫(yī)、哲等重要館藏遺跡中探尋著古往今來的康養(yǎng)秘訣,直觀了解皇甫先賢對世界針灸文化的重大貢獻,以及皇甫謐偉大而又傳奇的一生。


古靈臺·荊山森林公園

“古靈臺”是靈臺最古老的名勝古跡之一,因周文王伐密筑“靈臺”祭天而得名。古靈臺荊山森林公園坐落于中臺山之上,占地面積417公頃,分為荊山文化園林、后山森林風景旅游區(qū)和東溝生態(tài)景觀旅游區(qū)。以古建筑為特色,形成了荊山門、博物館、三賢祠、德化廊、朝暉亭、夕照亭、日月亭、關公殿、靈通門、玉皇閣、休閑廣場、仿古城墻、瞭望臺等人文景觀和東溝生態(tài)景觀湖等自然景觀,共分生態(tài)旅游、歷史文化、民俗風情、休閑游樂、科普教育五大功能區(qū)。
靈臺縣博物館

靈臺縣博物館位于縣城荊山森林公園內,建于2006年9月,整體建筑風格仿古,展廳分四個專題陳列,共展出陶、瓷、青銅、鐵、金銀、玉石蚌貝器、佛教造像等文物609件,考古標本17件。輔助展品中有雕塑373件,照片94張,拓片46張,展板88幅。銅柄鐵劍曾載入中學歷史課本,被國家博物館收藏,玉人傭、外文鉛餅、唐代彩陶曾多次送國外展出。
博物館現(xiàn)有藏品1萬余件,時代上起原始社會,下迄明清,包括一級文物44件,三級以上文物1166件,藏品門類廣泛,涵括金屬器、陶瓷器、玉石蚌貝器、紡織品、紙質品、古錢幣、佛教造像七個方面21類,其中歷史文物藏品7269件,館藏文物中,西周秦漢青銅器多而精,尤以西周青銅器和西周其他文物藏品著名,齊家文化和周文化的玉器、周秦時期陶器、宋金瓷器均為大宗藏品,且精品較多,有極高的游覽考古價值。
皇甫謐文化園

皇甫謐文化園,是靈臺縣為紀念誕生于西晉時期的針灸醫(yī)學鼻祖皇甫謐而修建的,皇甫謐博覽群書,潛心鉆研,以身試針,行醫(yī)濟世,用畢生心血為后世留下了中國最早的一部針灸學專著《針灸甲乙經(jīng)》?;矢χk文化園是在整體依托皇甫謐墓葬的基礎上修建而成,“皇家花園”“皇甫謐讀書臺”“皇甫謐陵園”都是這位偉大的古圣先賢留給我們的永恒記憶。
整個文化園內培植有50多種以藥物、喬、灌木為主的名木花草,建筑群具有濃厚的漢、晉風格,充分應用了我國傳統(tǒng)的建筑營造法式元素,使建筑群錯落有致,秩序井然,主體建筑高大、雄偉、莊重、典雅。是一處集文化研討、科普教育、學術交流、拜謁參觀、休閑養(yǎng)生于一體的旅游圣地。
文字|微游甘肅 劉雯
圖片|徐嘉 趙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