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最親民的高顏值 OLED 輕薄本 — 惠普星 14 Pro 評測
這一代的惠普星 14 Pro 高性能輕薄本很有特點,作為惠普家用“星”系列中的旗艦,這次在硬件規(guī)格上給了很多可選擇空間,處理器最高上到 i7-12700H 標壓高性能,顯卡也有 RTX2050 可選,這也是目前主流輕薄本中的頂級規(guī)格。除此之外,這次還上了 2.8K OLED 高分屏,讓它的視覺體驗進一步提升。
如果是頂配版,結合其重量厚度來看,確實配得上高性能輕薄本之稱。如果你對性能沒有那么高要求,只是用于日常辦公和輕娛樂的話,我手中這臺為入門款也是值得考慮的選擇。入門款的實際表現(xiàn)會如何,這是慢點評測對它的完整測試。
*/本文基于 星 14 Pro 2022 款:i5-1235U + MX550,16GB DDR4 + 512GB SSD,2240*1400 60Hz 屏幕,起售價 4699 元起。
優(yōu)點:
三面金屬材質(zhì),做工和手感在同價位機型中屬于不錯的水平
i5-1235U + MX550 性能模式下,可以達到整機 50W 性能穩(wěn)定釋放
雖是入門版星 14 Pro ,但它的性能表現(xiàn)能夠滿足絕大分工作和娛樂需求
屏幕有 2.2K、2.8K OLED 兩種規(guī)格可選
缺點:
入門版沒有標配指紋、背光鍵盤
充電速度有待提升
外觀與設計:
星 14 Pro 的外觀設計還是很耐看的,尤其是我手中這臺隕石灰配色,除此之外還有大多女生喜歡的流光金、初戀粉等 4 款配色。
它的 ACD 三面均采用了金屬材質(zhì),但重量很好的控制在了 1.4kg,厚度為 16.5mm,加上底殼的流線型切邊設計,讓它在視覺上會顯得更加輕薄。雖然我手中這臺是入門版,但它的做工和頂配版并無區(qū)別,整體的做工尤其是表面、接縫以及邊緣的處理在同級別競品中也屬于優(yōu)秀級別,比如 A 面強度高不易扭曲變形,掌托邊沿不割手等。
星 14 Pro 屏幕采用的是 16:10 的比例,相比 16:9 有更多的縱向顯示空間。而在屏幕方面這次給了兩種規(guī)格選擇,一個是在星系列首次采用的 2.8K(2880*1800) 90Hz OLED 版,擁有極高的屏幕素質(zhì)。支持 100% DCI-P3 色域,由于 OLED 的緣故,它支持的是真正有意義的 TrueBlack HDR 認證,還有 10bit 色深,500 nits 亮度等。
我手中這臺標準版采用的是 2.2K(2240*1400)IPS 屏,60Hz 刷新率,亮度為 300nits,色準表現(xiàn)不錯,如果不是專業(yè)用途的話,完全可以拿來即用。對于需要長時盯著屏幕的用戶來說,像 DC 調(diào)光以及萊茵 TUV 和 EyeSafe 護眼認證,入門版本也是標配的,所以不用太過擔心。
要說不足的話,就是上下邊框?qū)挾蕊@得有些中規(guī)中距,而且入門版因為價格的原因并沒有配備 IR 攝像頭以及指紋識別。好在攝像頭升級到了 500W 像素,還支持補光美顏等多種功能,配合頂部的雙陣列麥克風和 TNR 降噪技術,視頻會議或者電話語音方面的體驗會提升不少。
我還挺喜歡星系列屏幕下方轉(zhuǎn)軸處的“小翹跟”設計,當屏幕開合到一定角度后會將整個機身抬起,既能增加機身的進風空間,同時還能提升打字體驗。不過這一代好像將翹跟縮短了一些,想要抬起機身需要將屏幕開到 130°以上,所以更加適合站立時使用。
星 14 Pro 整體的鍵盤手感并不差,雖然鍵程只有 1.3mm,但回彈力度調(diào)教的還是比較不錯的,回彈有力,這次觸控板的也比之前的要大一些。這里也有一個遺憾就是只有更高版本才配背光,入門版是沒有的。
鍵盤還有一個改進就是,之前在自家戰(zhàn)系列上很好用的“F12”自定義功能鍵,也來到了星系列上,按下后可選擇啟動的需要快速啟動的軟件,比如 HP Command Center 性能調(diào)節(jié)等,比較實用。
在接口方面,左側依次為音頻接口,USB A(3.2 Gen1)和 Micro SD 卡槽
右側也有一個 USB A(3.2 Gen1)、HDMI 2.1 以及兩個全功能 USB-C 口(PD 充電+DP 輸出),整體的規(guī)格和數(shù)量都比較合適,外接擴展很方便也沒有什么槽點。而且我覺得星 14 Pro 最大的改變就是電源接口終于換成 USB-C 口了,新接口相比之前的圓口電源要更加通用一些,同時還能用于外接擴展,適配器也來到了 90W,不過由于機身線條設計問題,接口的布局還能夠再優(yōu)化一些。
內(nèi)部設計:
星 14 Pro 底部設計就相對比較傳統(tǒng)了,兩條防滑腳墊,相比四點支撐更加平穩(wěn),網(wǎng)格狀進風區(qū)域也比較大。整體拆解很簡單,擰下底部 4 顆螺絲就能取下底蓋,看到完整的內(nèi)部結構:
內(nèi)部布局還是比較規(guī)整的,也塞得很滿,沒有多余的空間浪費。主板采用“大+小”的結構,USB A 和音頻以及 SD 卡槽通過排線與大板相連。上方散熱系統(tǒng)為雙熱管+雙風扇后出風設計,下方電池容量為 51Whr。
這次散熱系統(tǒng)規(guī)格相比上一代提升明顯,風扇的尺寸也更大。可以看到星 14 Pro 的 CPU 和 GPU 布局采用的是非常規(guī)橫向布局,CPU 靠下 GPU 在上,再通過雙熱管并聯(lián)從后方導出,很好奇它的散熱表現(xiàn)會如何。
而在擴展方面,內(nèi)存在左側為板載的 16G DDR4 3200MHz,顆粒來自海力士。
硬盤在右側,上方有金屬散熱蓋板。我手中這臺硬盤來自三星(MZVLQ512HBLU-00BH1),實測它的讀寫速度如下:
最大讀為 3.1G/s、最大寫在 1.6G/s 左右,長時讀寫比較穩(wěn)定。當然,如果你對硬盤空間或速率有更高要求的話,自行更換起來也很方便。
散熱及噪音測試:
依照慣例,我們會通過多維度來測試星 14 Pro 散熱穩(wěn)定性和噪音情況,首先是 30 次的 R15 連續(xù)測試,來看處理器 i5-1235U 的長期負載功耗表現(xiàn),通過連續(xù)跑分分析可以直觀看出它的性能變化:
可以看到,星 14 Pro 首次峰值性能為 1249cb,五次后會穩(wěn)定在 700cb 附近,機內(nèi)溫度上來后性能逐漸區(qū)域平穩(wěn)。
我們也記錄了整個跑分過程,可以看到 i5-1235U 的前期瞬時功耗能達到 38W 附近,后期逐步維持在 15W 左右,這也是這顆處理器基礎功耗。對于一顆 15W 的低壓 U 來說,雙銅管+雙風扇讓它的處理器溫度僅達到 61°C 很低的一個水平,出風口的溫度也就在 53°C 左右,所以這里我們就不再計算它的 K 值,直接通過更高負載的壓力測試來看鍵盤表面溫度。
從雙烤的數(shù)據(jù)來看,星 14 Pro 可以做到 CPU 15W + GPU 35W 整機 50W 功耗的水平,可以說表現(xiàn)很不錯,此時 CPU 的溫度達到 80°C,GPU 為 77°C,整體溫度并不高。
從熱成像中可以看到此時鍵盤核心區(qū)域平均溫度為 37.7°C,左右掌托位置在 30°C 附近,點 3 為 33°C,高溫區(qū)域位于點 4 附近,也就是 GPU 上方達到 46°C,雖然稍微有些高,但也是在一個能接受的范圍,而且雙烤測試的畢竟是極限環(huán)境,所以日常碼字修圖等場景很難達到長時滿載的狀態(tài),所以也不用太過擔心。
在噪音方面,雙風扇滿載時星 14 Pro 的噪音也只有 42.2 dBA 左右,處在一個比較安靜的范圍區(qū)間,同時頻譜中沒有高頻異響出現(xiàn)。而在實際的辦公體驗中,可以說幾乎感受不到風扇在轉(zhuǎn)動,噪音也會非常低。
理論性能及生產(chǎn)力:
就像開頭所說,星 14 Pro 最高可選第十二代英特爾? 酷睿 ? i7-12700H 處理器的,標準版則是 i5-12500H,兩者均能達到 45W 的穩(wěn)定性能釋放,相信兩者的性能表現(xiàn)都不會陌生。
它單核可以做到 1615 pts,多核為 7167 pts,它的單核表現(xiàn)與 28W 的 i5-1240P 幾乎沒差別,多核相差也并不是很多。
我手中這臺顯卡采用的是 MX 550,它的 Time Spy 顯卡分為 2523,CPU 為 4024;Fire Strike 特達到了 5834 分,整體表現(xiàn)雖不如 RTX 系列顯卡,但性能明顯要高于核顯版,也就是說它相比核顯可以多許多應用場景,比如一般的網(wǎng)游 or 稍微復雜一些的生產(chǎn)力需求。
最直觀就是能不能用的區(qū)別,雖然我手中這臺星 14 Pro 為低壓入門版本,但配了 MX 550 后之前核顯版甚至無法跑完測試的 SPECviewperf 工程類軟件也會有著不錯的表現(xiàn),甚至 maya-06 測試已經(jīng)達到 110 FPS,SolidWorks-05 也跑到了 45 FPS,不說它能用于生產(chǎn)環(huán)境,但就簡單作為模型預覽已近沒有什么壓力。
如果平常還有一些圖形處理需求的話,6193 分的水平,也已經(jīng)能夠滿足一般的日常和工作需求。如果細看還能發(fā)現(xiàn)實際上 PS/LR 測試的圖像修飾+批處理的整個過程會更加的依賴 CPU 來完成,也就是說,雖然星 14 Pro 入門版用的低壓處理器,但對于一般情況下的生產(chǎn)力場景都不會有太大壓力。
如果你只是用它來碼字,或者做個工作匯報 PPT,或不算復雜的報表,刷刷 B 站之類的,那么它肯定可以完美勝任。PCMARK 10 中,像常規(guī)的 OFFICE 三件套和瀏覽器測試,星 14 Pro 可以做到 12836 的成績,現(xiàn)代辦公成績?yōu)?4802,詳情中軟件幾乎都是秒開秒加載級別,一些復雜的 Excel 運算也可以做到很快響應。
所以在日常辦公性能方面的表現(xiàn),星 14 Pro 入門 i5-1235U + MX550 版本基本能夠滿足絕大部分需求。
簡單游戲測試:
在辦公之外,我們還測試了熱度很高的兩款競技類游戲:
首先是 LOL,在特效全開 2.2K 分辨率下,星 14 Pro 能做到平均 111 FPS,其中 99.9%的幀率大于 60 FPS,對于此 MOBA 類游戲已經(jīng)算是很流暢的級別。
而 CS:GO 這類 FPS 游戲更加在乎幀率的表現(xiàn),所以測試條件為 FHD + 低畫質(zhì)下,星 14 Pro 能做到 156FPS 的水平,有 98.9%的幀率達到 90FPS,同樣是非常流暢,游戲上的表現(xiàn)這也是核顯版目前很難達到的水平。
續(xù)航測試:
在拆機部分我們看到星 14 Pro 配備的是一塊 51Whr 的電池,相比同尺寸機型來說并不算大,但它采用的是低壓處理器,所以我們很期待它的續(xù)航表現(xiàn)。
最近 PCMark10 續(xù)航測試總是出 Bug,要不結果為零,要么中途直接斷掉,多次測試這是唯一一次出結果的。
測試條件為 115nits 屏幕亮度,連接 wifi。從圖中可以看到,經(jīng)過 3 小時候,星 14 Pro 剩余電量依舊達到了 66%。簡單算的話每小時大概 5.78W 左右,屬于一個優(yōu)化很好的水平。平均下來續(xù)航能在 8 個半小時以上,基本能夠滿足一天朝九晚五的使用。
而它在快充方面的表現(xiàn)就僅能屬于一般水平了,測試狀態(tài)為開機息屏測試,實測半小時僅能充至 30%,充至 50% 需要 58 分鐘,充到 90% 則需要 110 分鐘,全程充電功率最高只有 24W 左右,充電效率有待提升。
總結:
作為星系列中的旗艦機型,它有著同級別競品中都很能打的做工和手感,它的重量和厚度也屬于輕量級,同時它也有著足夠多的接口擴展。
它的配置也是比較豐富的,目前可以選擇的思路我覺得是這樣:
要性能,頂配版 i7-12700H + 2.8K OLED 足夠 Pro,在同尺寸機型中也屬于性能拉滿的級別,目前售價 5999
要性價比性能也不能差,有 i5-12500H +iris Xe 集顯版,2.2K 和 2.8K 屏幕都有,適合通用辦公場景。2.2K 目前售價 4699,2.8K OLED 版也僅需加 300 塊。
要便宜且各項性能均衡,那就是我手中這臺入門 i5-1235U+MX550/RTX2050 光追獨顯版,office 套件、圖片編輯創(chuàng)作,工程類模型預覽都不差,還有著不錯的續(xù)航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