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玄幻小說——惡斑
江蘇少城有戶人家,姓萬,萬家有一女,年十五,得怪病,面生惡斑。 只見萬小女面黑如漆,惡斑遍布,每月加重一分,如此已有兩年。 醫(yī)言:內(nèi)有瘀血。卻不知瘀從何來,瘀在何處,用藥皆不效。 萬家求盡良醫(yī)良藥,針石不靈,萬小女日漸病重。 萬小女原本與劉家二公子指腹為婚,萬小女有此惡疾,容貌丑陋,劉家人便惡言悔婚,攪得城中無人不知。 人來人往,閑言碎語,冷嘲熱諷,字字如箭,傳到萬小女耳中,如萬箭穿心。 萬小女無顏出門,日夜獨(dú)坐閨中,沉默不語。 但見鏡中人,滿面怨恨,神情兇惡,猶如惡鬼,更是疾病暴作,神昏志奪,發(fā)為癲狂,芳草年華,形如野獸。 萬父終日嘆息,萬母以淚洗面。 某天萬母出門散心,遇見街邊一道士卜卦算命,心念一動,便將內(nèi)心苦楚盡數(shù)傾訴。 道士聽后說:“萬小女之病不是怪病惡疾,而是下焦不通,血無去路,凝集成瘀所致。” 萬母不解問:“為何會下焦不通?” 道士說:“溫補(bǔ)所毒?!?萬母大驚失色,簌簌落下淚來。 原來,萬小女自幼體弱多病,幼時即用參茸之品補(bǔ)身,本為少陽之熱,終成厥陰之寒,陰陽不接,氣血不通,天癸不至,故生怪疾。 萬母問:“可有醫(yī)治之法?” 道士說:“泄腑逐瘀即可?!?隨后擬一藥方交于萬母。 萬母見方中大黃、芒硝之輩藥量甚重,猶豫不決,說:“前醫(yī)皆言,小女自幼體弱,病一年余,怕受不得這苦寒?!?道士說:“前醫(yī)所用溫補(bǔ),非藥也,乃毒也,夫人切莫重蹈覆轍。” 萬母于是放下心來。 萬小女服藥后,瞬時即下雞蛋大小的黑血團(tuán)塊數(shù)枚,神志即清,又如廁數(shù)次,狂泄痰涎,癲狂遂止。后天癸自來。 然而仍舊默默不語,面黑如漆,惡斑不減。 萬母問道士:“下焦已通,為何病情如故?” 道士說:“百病生于氣,氣不行則血不行,血不行則瘀血生,瘀血不去,則惡斑不減?!?萬母:“何故氣不行?” 道士說:“人言中傷也?!?萬母遂淚流不止。 萬父一旁嘆息:“人言難防,小女心結(jié)該如何解開?” 道士說:“可隨貧道進(jìn)山入觀小住,得清靜即可?!?萬父允了,萬小女便隨道士入山住觀,每日在田間勞作,自食其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一天,萬小女在溪邊遇一重傷花鹿,心生憐憫,帶回觀中,悉心照料。 數(shù)月后花鹿傷愈,每日銜草入觀,以報萬小女救命之恩。 道士說:“此草可做藥用,名為鹿銜草?!?萬小女便收集了鹿銜草做藥用。 又一天,萬小女在溪邊洗衣,本是晴空萬里,突然烏云蔽日,萬小女心境頓時轉(zhuǎn)陰,一會后,風(fēng)吹云散,晴空重現(xiàn),萬小女心境又變得開明。 心境轉(zhuǎn)換間,萬小女忽然生出一個念頭:烏云蔽日,我不歡喜,風(fēng)吹云散,我又歡喜。我的心隨烏云之變幻而變幻,莫非我是烏云的玩物? 這個念頭一出現(xiàn),萬小女便深陷其中,百思不解,夜里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睡。 道士見狀,說:“心隨外物而動非心之過,以心觀心便可常定。你既是那變幻莫測的烏云,也是那洞察烏云變幻的天?!?萬小女似懂非懂點頭,依舊滿面愁容。 又一夜,萬小女徹夜不眠,黎明時分鳥鳴聲起,突然又起了一個念頭:“鳥兒看到天亮所以鳴叫,而我聽到鳴叫所以起床,我跟鳥兒有什么區(qū)別?” 道士說:“你既是鳥兒,也不是鳥兒。你既可聽到鳥鳴起床,也可聽到鳥鳴不起床?!?萬小女仍舊似懂非懂點頭,卻愈加困惑。 如此茶不思飯不想,不眠不休,七日七夜,容顏憔悴。 一日早飯時問道士:“何為人?” 道士笑曰:“貧道不知,貧道只知此刻腹中饑餓,米飯甚香?!?萬小女恍然大悟,原來前幾日心中所惑竟不如一碗米飯真實。 心中所想,皆是虛妄。 隨后拜別道人,一月后進(jìn)山束發(fā)修行,長居山中。 后惡斑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