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李義山一人可抵北莽百萬騎,如若未死徐鳳年必坐龍椅
在雪中悍刀行中;
李義山是一位早年就被徐驍招攬進帳下的智謀軍師;
他被譽為毒士。
并非徒有虛名;
他擅長策劃毒計。
這使他的名氣不顯;
但他的實際能力,卻不容小覷。
世人對他評價頗低,
然而,
李義山在聽潮閣的二十年里,
僅僅在一彈丸之地上。
通過他的謀劃,
便使得北莽百萬傭兵;
不敢輕舉妄動。
更是讓北涼這個人口較少的地方,
養(yǎng)起了三十萬的鐵騎,
這一切,
都顯示出他的智謀和膽識,
令人不得不佩服。
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后來的北涼,
更不會有后面承擔(dān)大任的世子。
當(dāng)初,
李義山知道徐曉,
內(nèi)心深處有一顆想造反的心。
然而,
他選擇了極少數(shù),
去勸告徐驍不要輕舉妄動。
后在在其他人對世子失望至極的時候,
李義山始終堅定地相信著,
這位不成器的學(xué)生,
深信他將來必定有所作為。
這一切都顯示了,
李義山的遠(yuǎn)見卓識和極大的格局。
為了培養(yǎng)世子成才,
李義山傾注了大量心血,
毫無保留地傳授知識,
甚至在生命垂危之際,
還留下了十六條計策。
而這些計策,
更是讓世子在后面北涼,
錯綜復(fù)雜的朝堂上應(yīng)對自如。
李義山生前淡泊名利,
不求顯赫,
他深知人死之后不過是一把黃土,
故此他無墳也無碑。
可是他卻有一個心愿,
他生前雖未能親眼見證,
北涼鐵騎踏破北莽的景象,
但死后他希望能看到這一幕,
而這一幕,
李義山希望那個不成器的世子,
能為完成這個愿望。
于是,
他的骨灰便被人們帶到邊境上,
灑在了無人的土地上,
在這里默默期待著,
那位不成器的徒弟早日完成他的夙愿。
在春秋大戰(zhàn)落幕之后,
中原的四位杰出,
謀士聯(lián)手策劃了一場大局,
他們在逃亡的世子身上設(shè)下布局,
以此為未來的局面埋下伏筆。
時光荏苒,
二十年彈指一揮間,
北莽又一次開始了入侵。
此時,
北涼的軍隊?wèi){借著李義山先前布好的局,長驅(qū)直入西京,
成為繼大秦以后,
中原終于再次征服了草原的荒蠻,
統(tǒng)一了河山。
在有人提議讓徐驍,
圈一塊地自立為王的時候,
只有這位毒士一人,
堅決不同意,
這才有了,
以后的北涼的異姓王。
從那時起,
他的視野,
就超越了廣陵江北的涼州,
幽州和陵州,
投向了整個天下。
李義山以一己之力,
迫使數(shù)十萬遺民流離失所,
流落至荒涼之地。
待新朝涼王即位,
便以這股力量為基石,
創(chuàng)建了流州,
為北涼增添十萬兵源,
也為北涼贏得了一州之地。
最終,
在涼莽大戰(zhàn)的關(guān)鍵時刻,
流州發(fā)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他當(dāng)時便看穿了未來十年,
他的努力讓春秋時代的人們,
不再抱怨徐家的殺戮。
做謀士首先考慮的便是自己,
就像當(dāng)初,
一手造成的春秋紛亂局面的,
謀士依舊逍遙自在,
又如為趙家出謀劃策的謀士,
也依然活著,
而燕敕王的謀士,
身處南疆,
地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盡享人世間的富貴。
可他李義山,
仿佛世間一切繁華皆與他無關(guān),
淡泊名利,
不求任何物質(zhì)上的所得,
不留戀塵世的繁華,
只有對北涼的深深眷戀。
為了北涼傾盡全力,
獻出自己的一切,
這樣的付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這就是他李義山,
一個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的人。
李義山啊,
如果能夠再給你十年時間。
那個不成器的世子,
一定會為了你,
拼盡全力爭奪那張椅子,
讓那蟒袍換龍袍。
可惜,
這一切都不可能發(fā)生了。
因此,
李義山這個人物,
也在一眾網(wǎng)友的評價中,
獲得了極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