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翻】《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雅各比的哲學:論體系與自由的矛盾》:生平與工作.1


P15-20
出發(fā)(1743-79)
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雅各比于 1743 年 1 月 25 日出生于杜塞爾多夫,是一位富商的次子。他的哥哥約翰-格奧爾格(Johann Georg)是未來的詩人和公關家,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而雅各比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卻似乎是在極度壓抑的環(huán)境中度過的。正如他在對話《大衛(wèi)-休謨論信仰或理想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David Hume über den Glauben oder Idealismus und Realismus)[1787 年;《大衛(wèi)-休謨論信仰或理想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1 中的自傳插曲中所解釋的那樣,他 "不斷被指責愚蠢,而且經常被指責輕浮、固執(zhí)和抗拒"(DH: JWA 2,1, 40; MPW 279)。在 1774 年 11 月 6 日寫給歌德的信中,雅各比寫道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有多少鎖鏈束縛著我的心靈和精神;有多少人千方百計地驅散我的力量,扭曲我的靈魂。盡管如此,上帝托付給我的許多東西還是被保留了下來,正因為如此,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我只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聽到這個聲音,分辨它,理解它,這就是我對智慧的定義;勇敢地追隨它,這就是美德。因此,我是自由的;這種幸福的自由比安寧、安全、圣潔的舒適要誘人得多!(JBW I,1, 268)
雅各比將這兩個維度聯(lián)系起來的策略很有代表性,不久后,他寫給歌德的信中的一些段落又出現(xiàn)在書信體小說《愛德華-阿爾威爾的論文》(Eduard Allwills Papiere)[1776;《愛德華-阿爾威爾的論文》]中,顯然在此期間經過了批判性的重新思考。畢竟,我們如何區(qū)分內心的自由與可能侵犯他人自由的任性?這些問題將引發(fā)許多進一步的討論,其內容也是由一系列個人成長經歷所決定的。
雅各比似乎注定要在商業(yè)領域發(fā)展,繼承父親家族生意,盡管并非他所愿。他在法蘭克福完成了短期學徒期,同年被派往日內瓦接受進一步培訓(1759-61 年),培訓結束后,他被阻止實現(xiàn)在格拉斯哥學習醫(yī)學的愿望。雅各比遵照父親的旨意,從日內瓦回到杜塞爾多夫,加入了杜塞爾多夫商行,于 1764 年接管了商行,并一直領導到 1772 年。這段經歷給他帶來了一些好處,因為它讓他掌握了經濟事務的實際知識--雅各比從未成為象牙塔里的美學家,而且?guī)缀趿⒓礊樗_辟了新的職業(yè)前景。但事實上,他聲稱這些 "商業(yè)事務 "將他 "變成了一個與我平時完全不同的人 "3。
在這一論斷的背后,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雅各比一生中最重要的經歷,那就是他在日內瓦期間的自由經歷。雅各比以一種近乎興奮的熱情,將這段時期稱為 "我一生中最快樂的兩年,當然也是最富有成果的兩年"(DH: JWA 2,1, 42; MPW 280),因為在那里,他第一次結識了數(shù)學家和物理學家勒薩奇,這位老師和導師給他灌輸了他所缺乏的基本信心,并增強了他對自己智力能力的信念。"那天晚上,我的人生翻開了新的篇章。(由于勒薩奇的支持,雅各比開始相信自己的 "天賦",這句話在導師后來的信中多次出現(xiàn)。與此同時,他的哲學研究以及與伏爾泰和盧梭周圍的知識分子圈子的接觸,將他帶入了哲學世界和激進的法國啟蒙運動。狄德羅和其他許多人后來都在杜塞爾多夫-彭佩福特向雅各比致敬。
值得注意的是,黑格爾在《哲學史講演錄》雅各布一章的開篇就提到了雅各布的法國背景,而將宗教問題完全排除在外。只有在后來的論述中,在討論雅各比時才開始提及他的虔信主義根源,這種情況在今天仍然很常見。在這里,我還想到了他與門德爾松通信中的一段自傳,他在信中解釋說,他從小就開始 "擔心另一個世界的事情"(Spin: JWA 1,1, 13; MPW 183)。這句話給人的印象似乎是他在為自己永恒的救贖問題苦苦掙扎,但如果我們匆忙做出這樣的判斷,那就大錯特錯了。雅各比在其《關于斯賓諾莎在給摩西-門德爾松先生的信》[1785/1789;Concerning the Doctrine of Spinoza in Letters to Herr Moses Mendelssohn]一書增訂本第二版的補編三中對這段話進行了闡釋,提到了 "一種與任何宗教概念完全無關的無盡持續(xù)的表象"(Spin: JWA 2,1, 216f. 換言之,這絕對不是一種宗教體驗,而是一種宇宙體驗。
無論雅可比在他的新教家庭中經歷了怎樣具體的宗教恐懼——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對這些恐懼一無所知——為了理解他的哲學,我們必須始終將這兩個范疇區(qū)分開來,抵制將基督教教義作為他的哲學基礎的誘惑。如果我們認真對待雅各比反對 "宗教唯物主義 "的觀點(GD: JWA 3, 46),從而有助于一勞永逸地平息許多對其作品的解釋所特有的宗教固著,那么我們對雅各比的理解,以及對其目標和其持續(xù)相關性的評估,都將得到極大的提升。為此,我們還應該認真對待他所表達的學醫(yī)愿望,這與德國古典哲學時期許多其他主角所接受的神學訓練形成了鮮明對比。
盡管如此,認為雅可比的動機從根本上說是出于對基督教的關注,這種假定導致了對其哲學的一種即使不是完全錯誤也是漏洞百出的解釋,但指出他根深蒂固的形而上學傾向無疑是正確和恰當?shù)?。這種傾向不是通過與當代學術哲學或神學的接觸而獲得的;它在本質上是存在論的,表現(xiàn)為 "出于內在需要 "對真理的不妥協(xié)的探求,這是他自己對基本形而上學問題的興趣的描述(Spin: JWA 1,1, 14; MPW 184)。
雅各比在日內瓦受到的鼓勵讓他開始了這一探索,這影響了他的一生,同時也在他回到杜塞爾多夫后產生了兩個直接后果。首先,他很快與阿姆斯特丹的書商雷伊建立了聯(lián)系,并開始積累一個巨大的私人圖書館,他一生都在用它來進行綜合閱讀和深入研究。事實上,我們必須始終牢記一個事實——也許他所謂的思想錄Denkbücher5 最能說明這一點——存在主義哲學家雅各比也是一位博覽群書的學者,由于對知識的純粹熱情,他通常 "從不知疲倦地追溯歷史線索開始"(DH: JWA 2,1, 44; MPW 282)。1764 年,他與亞琛紡織品制造商的女兒貝蒂-馮-克萊蒙(Betty von Clermont)結婚,貝蒂-馮-克萊蒙(Betty von Clermont)為他們的婚姻提供了大量資金,這也為他購買書籍提供了便利。
此時,他對門德爾松提交的論文持保留意見,這使他開始對斯賓諾莎的《倫理學》進行初步分析,也就是說,到斯賓諾莎之爭及其在 17 世紀 80 年代引起巨大反響之時,雅各比已經能夠在對斯賓諾莎進行約 20 年研究的基礎上再接再厲了。因此,當萊辛問及他對斯賓諾莎的熟悉程度時,雅各比的回答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想我對他的了解,只有極少數(shù)人才能做到。(他在閱讀康德的《支持證明上帝存在的唯一可能的論證》(1763 年)時的反應在這方面也很重要,即他非常高興地發(fā)現(xiàn)康德的思考證實了斯賓諾莎關于上帝存在的證明的正確性(DH: JWA 2,1, 42-47; MPW 282-285)。康德的 "絕對存在 "概念在這里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與門德爾松的方法不同,康德的 "絕對存在 "概念并不包含從可能性推斷現(xiàn)實性的理性主義操作(《哲學動態(tài)》:JWA 2,1, 44;《政治學動態(tài)》第 283 卷)。
從《大衛(wèi)-休謨》中的自傳性思考中,我們最終可以發(fā)現(xiàn),一方面,雅各比意識到了對他的成長至關重要的哲學家和文本,同時也認識到了某些基本的哲學問題。6 另一方面,雅各比提到了在確鑿無疑的立場中以及在辨別斯賓諾莎和康德等看似完全對立的觀點之間的實質性聯(lián)系時所獲得的樂趣,這也揭示了他獨特的思維方式。雅各比的思維方式非常重視思想的一致性,而不是半心半意的模棱兩可,但同時他又能夠將對根本一致性的推崇與對以這種嚴謹性闡述的立場的認可區(qū)分開來。這種思想特征為雅各比后期哲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雅各比哲學的吸引力和煽動性源于其雙重性格,即雙重哲學不是擁護單一的觀點,而是同時占據兩種對立而又相關的立場。
1760 年代的活動在 1770 年代取得了明顯的成果。1771 年是雅各比開始從事新聞工作的一年,也是他與克里斯托夫-馬丁-維蘭德(Christoph Martin Wieland)建立友誼的一年。兩人效仿《法蘭西商報》的做法,制定了創(chuàng)辦期刊的計劃,該期刊在 1773 年后被命名為《德意志報》,維蘭德?lián)尉庉?,雅各比則撰寫了一些文章。然而,1777 年維蘭德的文章《論政府的神權》("über das g?ttliche Recht der Obrigkeit")發(fā)表后,雅各比出于原則問題結束了兩人的合作和友誼。在雅各比眼中,維蘭德顯然越過了底線,雅各比隨后多次批評陳詞濫調的 "寬容",并拒絕接受他的朋友斯托爾貝格皈依天主教,這也為雅各比的解釋提供了佐證。
1772 年,雅各比被任命為負責于利希公國和伯格公國貿易和海關政策改革的內閣委員,這使他的職業(yè)生涯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在擔任這一職務期間,雅各比通過理論研究補充了他在經濟改革領域的實踐努力,最終使他得以退出家族企業(yè)。在亞當-斯密的影響下,他提出了進步的自由主義綱領,并在 17 世紀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的政治著作中得到了體現(xiàn),其中包括《兩首政治狂想曲》(Zwei Politische Rhapsodien)[1779 年] 和對維蘭德前述文章的回應,他將其命名為《關于權利和權力》(über Recht und Gewalt)[1781 年]。然而,他的自由主義態(tài)度最終與他的職業(yè)目標發(fā)生了沖突。1779 年,他在慕尼黑獲得部委任命,擔任樞密院委員,負責整個法爾茲-拜仁地區(qū)的海關和貿易政策,但同年他被迫放棄了這一職位。他的出版物和他在經濟改革方面的努力,包括他參與廢除農奴制的努力,都遭到了反對。不過,他還是留在了宮廷內閣,直到 1802 年退休。
此時,他在杜塞爾多夫附近的彭佩福特莊園已成為著名的接待和社交中心。雅各比與妻子貝蒂的婚姻美滿幸福,并育有眾多子女(八個孩子中有四個存活下來;雅各比的 "最愛 "在貝蒂于 1784 年早逝后不久夭折)。他們美麗的住宅和公園式的大花園如今仍可參觀,這里接待了許多杰出的客人,包括索菲-馮-拉羅什、海因斯、福斯特、狄德羅和歌德,以及后來的海姆斯特胡斯、赫爾德、哈曼和洪堡兄弟。在 1786 年 5 月 5 日寫給雅各比的信中,歌德表達了對雅各比生活的生動而矛盾的印象:
我有很多理由羨慕你!房子、土地、彭佩爾福特、財富和孩子、姐妹和朋友,還有長吁短嘆。然而,上帝也因此用形而上學(Metaphisick)懲罰了你,從而在你的肉體上插上了一根刺,而他卻用物理學(Physick)祝福了我,讓我能夠在觀察他的作品中找到安慰。順便說一句,你還是一個好人,即使不贊同你的觀點也可以成為你的朋友的人。(JBW I,5, 196)
在雅各比的傳記中,雙方熱情相交的這段友誼占據了重要,甚至是復雜的位置。在歌德的鼓勵下,雅各比出版了《愛德華-艾爾維爾斯的論文》(Eduard Allwills Papiere,1776 年)和《沃爾德馬》(Woldemar,1779 年),成為廣受贊譽的小說家。這兩部作品都以多視角敘事而獨樹一幟。雅各比將他筆下的主人公置于一個更大的人物群中,這些人物自身的反思往往會對他們的觀點產生批判性的影響,但雅各比并沒有將他們變成一成不變的怪物。相反,作者以更復雜、更有趣的方式展示了這些自詡為道德天才的人如何最終未能把握自由的真正挑戰(zhàn)。由于這些小說關注的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倫理學問題,即如何為道德立場奠定基礎,而不僅僅是對道德熱情的正面描寫,雅各比得以在 17 世紀 90 年代重返這兩個項目。雅各比實現(xiàn)了《愛德華-阿爾威爾書信集》[Eduard Allwills Briefsammlung [1792; Edward Allwill's Collection of Letters]]第二版序言中提出的目標--"盡可能認真地描繪人性的本來面目,無論其是否可以解釋"(《日刊文藝》6,1, 89; 《現(xiàn)代文藝》383)7--他有效地將小說擴展為研究復雜道德狀況的文本實驗室,因此,新版本引起費希特和黑格爾的關注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雅各比的努力從一開始就沒有得到歌德的青睞。相反,1779 年,歌德制造了一樁丑聞,即所謂的 "埃特斯堡受難記",在這樁丑聞中,歌德將一本《沃爾德馬》釘在樹上,令魏瑪宮廷社會大為光火。多虧了雅各比,他們的友誼才得以在這場粗暴的鬧劇中幸存下來,約三年后,雅各比收到了歌德的一封信,他親切地回復了信中的內容,充分體現(xiàn)了雅各比的善意。8盡管如此,正如上文提到的歌德的言論所示,他們之間仍然存在著根本性的分歧。通過將 "形而上學 "與 "物理學 "并列,歌德在斯賓諾莎之爭中采取了與雅可比對立的立場,正如多年后在回應雅可比與謝林之爭時,他宣布自己站在自然一邊一樣。
然而,與歌德的友誼之所以成為問題,還有另一個原因。從文化史和文學史的角度來看,雅各比被歸類為 "感性時代 "或 "風暴與壓力 "的人物,而學術界也僅限于評價他在文學上的適度成功,卻完全忽視了他作為哲學家的聲譽,雅各比在這一傾向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博爾諾的開創(chuàng)性論述反擊了這一傾向,認為這些小說正是雅各比最重要的哲學成就。但他也認為,與《風暴與壓力》中的 "生活哲學 "相比,雅各比后來的哲學努力是被誤導的畸變,因此他的分析盡管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見解,但最終證明是不夠的。

注釋
1 雅各布作品的標題第一次使用時用德文標出,然后在方括號內標出英文標題。如果雅各比的相關作品有已出版的譯本,則英文標題用斜體并大寫;如果沒有譯本,則英文標題不用斜體,如果是散文,則不加引號。日期出現(xiàn)在括號的開頭,后面是分號。
2 1817 年 5 月 11 日致讓-保羅的信,載于《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雅各比的精美通信》,F(xiàn)riedrich Roth 編輯。弗里德里希-羅斯,第 1 卷(萊比錫:格哈德-弗萊舍,1825 年),第 463 頁。"我所有的信念都基于一個最基本的信念:人類是自由的。Friedrich Roth 和 Friedrich K?ppen,第 6 卷(重印本,達姆施塔特: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1980 年),231 頁。
3 1771 年 6 月 1 日致索菲-馮-拉羅什的信(JBW I,1,107)。
4 另見雅各比 1798 年 11 月 11 日致 巴德爾 的信(JBW I,11, 320)。
5 參見新出版的完整版: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雅各比的思想錄》,索菲亞-維多利亞-克雷布斯編 (斯圖加特-巴德坎施塔特:弗洛曼-霍爾茨博格,2020 年)。
6 我在第 2 章中初步解釋了這一關鍵區(qū)別。
7.“因此,他的靈魂深處萌生了一部作品的草稿,這部作品在詩歌的環(huán)繞下,將以最認真的方式展現(xiàn)人性的本來面目,無論是可解釋的還是不可解釋的?!?(JWA 6,1, 89)
8 歌德寫道:"隨著年齡的增長,世界變得越來越狹隘,我們不禁偶爾會驚奇地回憶起那些我們把破壞友誼作為消遣方式的時光,而由于我們的輕浮傲慢,我們既沒有感受到我們造成的創(chuàng)傷,也沒有努力去治愈它們"(1782 年 10 月 2 日歌德致雅各比,JBW I,3, 54)。雅各比于 1782 年 10 月 17 日回信。
9 奧托-F-博爾諾:《F.H.雅各比的生活哲學》(斯圖加特:科爾哈默出版社, 1933).

??
上一篇的序言我把最后作者的落款給忘了,現(xiàn)在應該已經補上了。
之前翻目錄的時候忘記翻子目錄了,不過應該沒事吧。
下一篇是Life and Work?的第二個子篇????The Spinoza Controversy and its Consequences (1780–9)?/斯賓諾莎之爭及其后果,也就是《論斯賓諾莎的學說:至門德爾松的書信》里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