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短期記憶損害長期記憶?

<此文章中所指不包括純語言學習>
理論基礎:
由一個問題到一個答案,需要一個通路,而這個通路則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
此時引入一個概念——必要困難(Desirable difficulty)
因為必要困難的存在,我們在解決問題時需要付出精力和時間,這可能是形成記憶的基礎
對于問題來說,對于通路的掌握是這個學習這個知識的必要困難
掌握某個問題的通路,不僅對于記憶這個答案是必要的,而且可以解決一系列類似的問題。這被叫做“學習”
但當經過一次這樣的學習,??對通路和答案 都會產生 瞬時記憶,如果短時間內多次重復同一個問題和答案,??會走捷徑:在通路和瞬時記憶的答案中,選擇瞬時記憶的答案。這是因為通過通路得出答案所消耗的能量比直接調用瞬時記憶答案多得多;所得到的結果就是強化了瞬時記憶的答案,而削弱了通路。

而在較長一段時間后再次復習,??會習慣性的再次直接查找答案,而早已喪失對通路的檢索及推導能力。
解決辦法:
那么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沒錯,避免短時間內多次重復!這樣能讓我們在之后的復習中,遇到同一個問題時不能直接調用瞬時記憶,而去檢索通路。所以最好的間隔重復時間應當是這個知識快要忘記而沒有忘記的臨界態(tài)!
參考文獻:
(以上為在學習過程中反思及之前閱讀的關于記憶的文獻所得,由于本文未未引用參考文獻,真實性與嚴謹性存疑,故未做成視頻,之后會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