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烏三語,“自由俄羅斯軍團”歌曲

“我在南方度過了最后一個春天。夜空是漆黑的,除了明亮的獵戶座。早上,我常常去海邊沿著碎石灘散步。林中的石楠花和百合花都開了。我爬過懸崖。炙熱的陽光照在我的頭頂,從我腳下的地方,我可以看到透明的綠色大海。蜥蜴在石頭間上躥下跳,蚊子在空中嗡嗡作響。我喜歡躺在滾燙的石頭上,聽著海浪的聲音。任時間流逝,一切都會突然從我的視線中消失——大海、樹林、怒放的花朵…整個宇宙匯聚在一起,充滿了生命的無限幸福。
現(xiàn)在呢?我的一位烏克蘭軍官朋友向我描述了他在服役期間的生活。他一個人在那里,指揮著五十個烏克蘭士兵。他把警戒線部署在一條大河的岸邊,在那里陽光無法射過密林,而且一直有地雷的危險。河對岸駐扎著另一支俄軍部隊,他們有自己的作息和計劃。白天接著黑夜,然后又是第二個白天…早上、中午和晚上,他看著那條渾濁的河,兩邊河岸上都是沖積的泥沙,都有同樣的高大的白楊,都有同樣的斯拉夫士兵。說著彼此聽不懂的語言。有時,為了打發(fā)空閑時間,他拿起槍瞄準樹叢中的某個戴著雙頭鷹徽章的腦袋…?
每當(dāng)他的士兵成功地從河對岸抓獲一個俘虜時,他們就把這個囚犯綁在一根柱子上,為了消磨時間,他們把他作為射擊標(biāo)靶。對面也有同樣甚至更殘忍的做法:每一名軍官在河對岸被捕時,他們切斷他的四肢,把他放在河里,整夜泡在那里,水面上只能看到他的腦袋。第二天早上,他的頭就會被砍掉。
我想知道俄羅斯人是否與烏克蘭人不同。有什么不同呢?必須做出選擇:要么“你不得殺人(基督教十誡)”——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都是殺人犯,就像那些俄羅斯人一樣;要么“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在這種情況下,幾乎不需要任何詭辯。這就是我所希望的,我做我喜歡的事。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辯解,過分在意別人的意見,難道不是有怯懦的成分嗎?為什么要害怕被稱為兇手而希望被稱為英雄?畢竟,我有什么必要去在乎別人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