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ty|公主日記|公主永遠記得她是被寵大的公主

大年二十八的時候,我不幸在滑滑板的時候摔了一跤,骨折了。
平生想過那么多次的那句不幸的烏鴉嘴“怎么別的同學長大的過程中都骨過折,就我沒骨折過“終于靈驗了。
我今年馬上26了。第一次一個人在異國進住院部,不緊張、很坦然,情緒很平穩(wěn)。準備做手術的頭一夜,也就是被送進醫(yī)院的當天,我突然感覺,會不會我已經離世的姥爺、大舅和太奶奶的能量就在我身邊。
那時候很奇怪,我太過平靜了,縱使我平時修心,也不至于那么平靜,我感覺醫(yī)院里我周身的氛圍溫暖得像家,我也盡量保持開心,不給醫(yī)生護士和護工添麻煩。
渡過了第一夜,想清楚了這疲于奔命、壯大公司的半年,內心其實想做的、真正的——只有一件事。
第二天一早就被推進手術室手術了,很幸運,我是第一個,直接全麻,骨髓麻醉,失去意識,醒來就在監(jiān)護室。
飄飄忽忽的,總感覺好像靈魂要飄到身體之外了,那時候還不知道,這是典型的低血壓和止痛片的副作用。
我一直在瞞著家里。畢竟要大年三十了。
我在重癥監(jiān)護躺了三五天,到手術完的第三天才敢先告訴爸爸(不敢過年前先告訴媽媽,怕她擔心過不好年)。一開始,我一直沒有充電線,只能偶爾借到充電器,偶爾能把電充上。除了昏過去的時候,我就在想,我是不是真的錯了,我在這邊沒有朋友,沒有愛人,以前不夠格的朋友都被我忘了,我放下了,其實也沒有給自己留后路。我一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要給互相的生活添堵,還不如不做朋友。
所以我也覺得,我是不是很多地方根本就不會“愛”。
于是在做完手術這幾天,我就一直在手機有電時刷一些演講片段,學習羅翔、曾仕強講到底什么是“愛”。我發(fā)現愛是主動地換位思考,是關心他人的心情和核心需要。愛也是對自己,是能接納和包容自己的陰暗面——所謂缺陷。比如說,我有需求,我能抓出我的需求,并告訴那個我希望滿足我的需求的人。比如我對自己身上的某一部分很不自信,那我要能做到告訴那個我喜歡的人,Hi,我有這一塊我覺得自己很不好,所以我可能會怎樣/我希望你能不要介意我的這一部分,請問你能接受嗎?這個是愛自己。我以前把愛自己想得很狹隘,總以為展現自己的光鮮亮麗就是愛自己,我誤解且迷失了:從來不在自己不喜歡自己的地方給自己正面評價,就不算真的愛自己。
于是我開始反思,我發(fā)現——
過去我總害怕別人不能接納自己,實際上是因為我自己不能接納自己;
過去我總在和別人的人際關系里,我必須做到很好才能值得被愛,這是因為我自己必須看到自己做得很好才會對自己有正面積極的評價;
過去我總是無法完全信任身邊的人,這是因為我從過往經歷里推導出我不能完全信任我自己帶給自己保護和幸福的能力;
……
所以我曾經以為我憤怒的對象,都是“別人”——在于別人是怎么對我的;實際上,我真正憤怒的都是我自己——我憤怒我自己沒有保護好自己、我憤恨我自己一開始識人不明……過去小時候被欺負被打的事,我早就原諒了,我早就無感了,因為反正過去的事過去了,它們是既定事實,與我現在無關。這都是我現在無法更改的。可是我內心真正的情緒是在于我一直怨恨自己沒有保護好自己,而這股“我對自己的憤怒” 構成了我和我的關系——我對自己是憤怒的,就形成了我對自己的自我認知。
是的,這些對我自己的情緒才是我對于自己的觀點??膳碌氖?,大多數時候我沒有去關注它。人類最大的缺陷是容易“自貶”,而“自貶”是從這些自我厭惡的情緒開始的。因此,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總覺得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要改變、要更好,因為底層我對自己的情緒是憤怒不滿的,這導致我總想改變。
而我們從小也許一直就被教育活在某種游戲里,從小,我們就以為我們的自我評價必須依靠外界給予——比如我們天天都要寫作業(yè)、被批改作業(yè),每天都要期待和關心今天老師給我打的是什么分、評的什么級、旁邊有沒有寫上什么寄語?這導致我們以為我們自我評價是從外界給到我們的、我們自我的好壞是依賴外界的評語的。因此我們就是在自我認知被評判的體系里長大的,理所應當就會把別人的評價看得很重要,我們忘記了我們還有自己對自己的評價。
可是一旦我們忽視了我們對自己的評價,就和自己脫軌了。
做完手術的第五天,我看到一篇新文章。這個文章里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它說其實在我們與自己的關系里,有兩個人——
“你的人生就是和自己的關系,但這通常是最受忽視的關系。我們不照顧自己、我們說自己的不是、我們不認同自己。有時,我們甚至很厭惡自己。
姑且說「自己」是你的另一半好了,要是你整天對著另一半嘮叨,你們的關系會如何?對方早就把你轟走了吧?「自己」也是如此,只不過他沒辦法把你轟走,你們就像連體嬰,一生一世綁在一起。你把可憐的自己糟蹋得體無完膚,而他沒辦法告訴你。他不快樂,他陷入憂郁,于是,你就帶自己去看醫(yī)生拿藥吃。他病了,你又帶他去看醫(yī)生拿更多藥吃。天可憐見,接下來他得了癌癥,你就帶他去做化療。殊不知那可憐的「自己」不要醫(yī)生,他只要你給他一件東西,而且只有你能給
——那就是你的愛。
好好跟自己說話、對自己笑、把自己喂飽、給自己八小時休息時間、買書給自己、帶自己散步、陪自己散步、鍛煉自己、和自己坐在一起、聽自己說話。他有好多話要告訴你,可惜他每次一開口,你就轉頭看電視、低頭滑手機,只聽一些噪音和雜音。
??愛自己,就像他是你的小孩。
把他拉進懷里,緊緊抱住。和他一起哭,或許他需要好好哭一場,哭沒什么好丟臉的,哭是一種救贖。
你和自己,成雙成對攜手同行。
切記這一點,你的人生就會改變。
喔,不是,應該說你倆的人生就會改變?!?/p>
這篇文章很短,卻迅速啟發(fā)了我,我不由自主想起,以前我大學的時候,為了變優(yōu)秀,我每天晨跑的時候都鞭策自己,告訴我自己,我現在是如何如何得不夠好,所以我必須加緊努力。“變優(yōu)秀”是件好事,可它可以建立在“我已經很好,我想要更好“的自我認知上,也可以建立在”我覺得我不夠好,所以我必須要變好“的自我認知上。這個變優(yōu)秀的原動力才是導致你變優(yōu)秀的過程是享受還是痛苦、煎熬、砥礪前行的根因。很可惜,我們很多人,活得都很憋屈,因為我們都是揣著對自己的當下不滿去變好的。我們不是在欣賞自己的基礎上去進取、去變好,我們僅僅是不愛自己罷了。
我想了很久對別人的愛,和對自己的愛,我們可能內心有很多對自己的評價,就如同我們有很多對伴侶、對伙伴的評價,可是我們平時都聽不到,或者不注意聽??墒窃谖覀儜嵟粷M、情緒掙扎、上頭的時候,這些評價就會隨著我們的語言不經意地溜出來,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聽到和把握到了。外界不過是你投射的縮影,我們一生都要跳出這個牢籠(自以為“外界與己無關的牢籠”)。
但是我其實不是很喜歡這個理論,因為我見過這個理論的歪理邪說、亂用,就是有的人會告訴你,外界都是你的投射、你的縮影,所以別人很差、很爛也是你內心的錯,是你很丑惡,才導致你外界會見到這么多不好的人。這關你屁事,這是不是讓你更自我懷疑了?讓你自我懷疑的就不是真的,一定有什么目的在后面。我們其實要解脫的,是如何和自己和解。比如我就是一個很容易把外界遇到不好的人怪到自己身上的人,我會想是我哪里不好吸引到這樣的人,或者容忍到他們在我身上做這些事呢?但這么想下去我就嗝屁了。有的時候,就是別人沒有邊界感,所以在你的范圍內拉屎撒尿,你不能怪自己一開始沒認清ta會在這里拉屎撒尿,因為凡事有幾率,你只要負責ta一次拉屎撒尿后就趕緊給ta踢走,再也不予召見,就可以了。
因為,你沒教她要在你這拉屎撒尿阿。有時候我們會以為,哦是不是我的能量場不夠好,不夠不怒自威,所以導致別人敢在我這里上綱上線,搞錯了,這是ta爸媽和ta自己沒教好ta的活兒,不是你的事,跟你無關。尤其你是一個愛反思自己的人的時候,你就打住吧。同情一個霉鬼,只會在這個世界上復制出多一個霉鬼,那就是你自己。為了不給這個世界遭罪,你還是離這位自己沒長大的“霉鬼”有多遠離多遠吧。畢竟教育她不是你的職責,你在這懊惱啥勁兒呢。
學會邊界感真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課題了。
學會不worry一些事,因為這些人和事跟你無關,centered在自己世界的中心,有要覬覦你的就踢出去,一切清風自來。
我今天,遇到我一個合作伙伴,有點難堪地跟我們說,對不起,成本價給我們給的太低了,現在自己實在賺不到錢了,我一聽,立馬說,需要補多少,給你。這是為什么,因為當我的合作伙伴你不能吃虧,我也不會讓你吃虧,因為我不要占你的便宜。我是個走長期主義的人,長長久久的清凈就是對我最好的禮物。誰要是來破壞這份清凈,我都有資格把ta打入冷宮??墒怯龅竭@樣很實誠對待你的合作伙伴,我斷也不會害人。我前面說了,這一跤摔得,給我學會了什么是謙遜,天天反思自己是不是不會愛的真諦。是的,我發(fā)現我以前很多時候就是沒做到發(fā)自內心地去體貼和愛別人。我聽不懂別人背后真正的需求,我也不關心,只會覺得好煩啊,ta怎么要求這么多。后來我才反思過來,是我不會傾聽,不是別人不說,有的時候別人說不出來,是因為你沒有問正確的問題。比如這個人拒絕你,我不想做什么事,沒有換位思考的人會直接想:“你怎么這樣說話,怎么拒絕我,我們明明有什么先決條件,你應該答應我,balabala”,可是換位思考的人才會引導式地發(fā)問:“你為什么不想做什么事?做這件事會讓你感受到什么不開心嗎?”這個時候,別人才會真正感覺到被愛,也就是被傾聽的時候。
人們老是拿著自己的那一套大道理,到處去教育別人,以為這樣是對別人好,以為說,我的發(fā)心是出自于“我把我用的好的東西教給你、你按我的做、肯定好”,這樣就是在幫助別人。在你把自己的那套拿去約束別人,要求別人在同一個情形里按你的那套做時,其實就沒有考慮對方的需求和感受,這是一種不夠謙卑的做法。以前我有時候也會這樣,甚至可能經常這樣,比如雖然我不喜歡教導別人,但我也會忍不住在遇到很多事的時候想,為什么我身邊的人不能像我一樣堅強。這樣對他人的評判——“你怎么不能像我一樣堅強呢”,一點都不包含我對他們的愛,只有滿滿的我的自戀。愛的互動里,只有在互動的時候把別人的感受和需求也當回事,耐心詢問對方的需求和感受,這種愛的氛圍才算能建立起來(而在這種情況下,我相信很多人是比我預判的要“堅強”許多)。
所以手術完的第七天,我大哭,我在進行術后第一次艱難的排便。從前從不知道,每日一次的新陳代謝也可以這么難熬。因為一天幾支、幾支的鎮(zhèn)定劑往肚子里喂,然后不停吃止痛片,每兩個小時就被護士搖醒喂一次止痛,能自己上廁所真的很難。但我還是堅持自己拄著拐杖、蹦噠到廁所,進行我的第一次排便。我不知道自己在里面待了多久,一定有20分鐘以上,我一邊使勁一邊腦子里塞滿有關近日思考的胡思亂想的想法。我想到,我的好朋友上個月也住院,她也是療愈師,那時候很喪氣,我就看不過去,我哄她,我說給你買兩支口紅,涂漂亮點,感受愛自己的氛圍,開開心心的。她說不要了,還在醫(yī)院,天天躺著,涂什么口紅。我當時就有點嚴厲地勸她要振作,我就說我覺得你也沒有必要這么喪,畢竟我們是療愈師,可以振作起來了,不是嗎?當時說完這句話,我就意識到——“你怎么對待別人的就是怎么對待自己的”,我就是對自己很嚴厲,所以在我好朋友生病的時候也要要求她要很振作。于是我特別內疚,隨即跟她道歉。一個月后,到了我在醫(yī)院里住院,粑粑都拉不出來,我才意識到,真要換位思考阿。我以前都沒有經歷過住院,我都不知道住院人連排便都不容易,我就在那跟人家說你要堅強、要振作、要無論何時何刻都愛美、感受愛自己!我真的站著說話不腰疼。但這也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小時候接受的有一個教育是沒錯的,那就是——“凡事要先替別人著想”。我長大后這幾年曾經多恨這句話阿,因為沒人教會我這句話應該還有個配套的一句——“也要注重你自己的感受,”所以我吃了很多虧、被很多人騙,這是因我從小就不知道要在乎自己的感受。再加上我經常被我父親打(我爸也是個“棍棒底下出孝子”荼毒過的選手),那我就會更忽略自己的感受,因為我會理所應當地覺得:我爸都打我,這個世界上最該愛我的人都打我,都不在乎我的感受,我的感受當然不值得在乎啦(這個邏輯理論是我后來深扒潛意識挖出來的)。
在我終于想通這個道理——原來“愛是換位思考,替別人著想”這個道理沒有錯,我沒有被教錯,也沒有被世俗教錯的那一剎那,伴隨著我哇一聲的痛哭,我的排泄也通暢了。我在一次奇特的境遇下完成了自我的和解,我原諒自己了。
我以前一直恨自己,恨小小的自己被爸爸打的時候沒有主動保護自己。那時候我總覺得爸爸是爸爸,爸爸就是要尊敬的,不管怎樣,他是我的父親,我會尊敬他,所以我打不還口、罵不還手,我就是一個乖小孩,哪怕我挨打其實沒有犯錯??赡芫褪莾扇龤q的時候把東西打翻了,這罪不至打人,算不上犯錯??墒前职帜贻p時候脾氣很爆,就會打我。我忍阿忍,我忍到17歲,我爸還會打我,我爸覺得沒什么,因為他是被我奶奶打大的??墒遣皇撬行『⒍寄芙浭苓@些,有的小孩皮實,覺得自己被打大了沒事,自己都不計較。很可怕,他們經常已經被打到心理出問題但自己不自知了。那些長大了以后能意識到自己被打已經引起自己很多心理障礙和親密關系里的阻礙的人,其實是勇敢的,是敢于面對自我的,是給社會更少的傷害的。因為這些人能認識到自己,總好過創(chuàng)造出“精神病院里關的都是正常人,因為外面都是一群已經有精神病卻以為自己是正常人的人”的社會情境。
那幾天,我正好也在和幾個比較熟的朋友聯系,這些朋友都有或多或少被家暴的歷史。我開始發(fā)現,我身邊被打過的小孩長大都很溫柔,骨子里的溫柔,骨子里的向善。他們的外殼可能是堅硬的、暴躁的、不屑地、視死如歸的,可是內在深夜溫柔下來時,他們真的會展現和表達人們日常難以見到的溫柔與好。就像我以前總在我的頻道上一股腦地對粉絲好,有的粉絲會說,真的沒見過這種人,剛關注的時候還以為這個博主是不是在騙人、是不是在別有用心,后來才發(fā)現,她真就是想對人好。于是我開始很想挖掘一下、研究一下,有沒有“家暴心理學”。
隨著自我挖掘,我逐漸發(fā)現小時候被打的小孩,內心總會覺得自己本質是錯的,因為他們會想“我”如果不是壞小孩,怎么會被打呢?可是我又在想,修心的人都知道,自己的家庭是自己靈魂選中的,自己的受教育經歷也是自己顯化的,那么被打也是我的靈魂顯化出來的,是我的靈魂本來就有什么內在認知是讓我以為我必須要被打的嗎?還是我的靈魂想做些什么?
于是我決定,做一些新的潛意識音頻作品,我想做一些類似“家暴除障”主題的作品,用這些過去的經歷,換大家不要再被困難的過去所纏倒,當我們能放下過去的時候,才能把當下過得皎潔、光潔、無暇。
如果我們就是不把過去的痛苦看得那么真實,不再復述和提及過往的經歷,而是把所有事情都看作是在為自己賦能,過正循環(huán)的人生,那又會是怎樣呢?
當天,我還跟爸爸掏心掏肺說,其實爸爸,小時候你打我我真是太傷心了,因為您打我,所以我現在特別討厭我自己。你想,你打我,我還一直去原諒你,試圖和你搞好關系,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是我在哄著您,我希望您愛我,您知道我的內心多恨我嗎,恨我要跟打我的、拿我當敵人的人搞好關系。說到這里,我爸動容了,本來他一直在糊弄一些“沒有什么啦、哪打過你幾次、我從小不也是被你奶奶打大的嗎”之類的話,可是聽到這里,他好像有些感觸了。后來那天晚上,國內深夜十一點了,我在英國下午,給一家三口的群里發(fā)微信,我不自覺地說:“爸爸,你以后轉世了,做別人的爸爸,不要再打人家了。
如果你不打人了,你可以再做做我的爸爸。建議不要做我爸爸,可以跟我做平等關系的朋友。
我在胡說八道可能。”
爸爸聽進去了,發(fā)了個低下頭“嗯嗯”的表情。
我知道爸爸真的也傷心了,也反思了,可能也后悔了。
我又有些話不自覺地溜出來:
“爸爸,
我感謝你。
爸爸打我,爸爸心里也不舒服。
我不想原諒爸爸打我的行為,可是我原諒爸爸這個人。
爸爸,我怕你自責,我一直忍著,讓你打我。
我以為這樣你就會開心。
(小小的我在講話)”
那一刻,我原諒了,因為我看到了小小的我對爸爸的愛。我原諒了這個造成我內在仇恨自己的“仇人”——我的父親,我知道爸爸也有不堪的童年回憶和過去,他甚至不知道這些東西造成給他的創(chuàng)傷,他就拿來教別人——也就是他的小孩,他的后代,甚至包括他的侄子。人類很多時候就這樣,一代一代把那些劣行刻在了基因里,如果不是哪一代中某個人徹底覺醒,那么真的這些惡習、劣行和其造成的情緒就會一代代遺傳并掩藏、再爆發(fā)。所以知識是解救我們的良藥?!坝職狻?,又是另一顆能攜著我們向上飛的“炸彈”,它可以炸毀我們不堪的過去、一代一代習以為常的“良知”,使我們認識到到我們其實有哪些是錯的、“不夠好“、”不夠有愛“的行為和做法,以及心理根源,這樣才有可能改變。
所以敢于選擇和自己父母教育模式不一樣的父母是偉大的。比如缺愛的父母因為一定要給予自己的小孩感受到愛的經驗,就克服自己的人性,給小孩很多的尊重、愛護、擁抱與交流。這些都是要克服人性的,比如克服掉自己想要向從小孩身上索取和彌補自己缺失的愛和控制欲,轉而以愛為指向標。即便自己沒有被愛滿,也堅決不從小孩身上索要,這是需要勇氣,這是值得被贊美的,這是愛。
也許不是每一個決心要踏上給小孩不同于自己經歷的愛的父母都能做到百分之百完美的愛、完美的好,不過,他們已經足夠勇敢了、足夠棒、足夠在把這個世界轉向美好了。
說到這里,我的陰暗面自我和解旅程也告一段落了。
這是一次,逐漸忘我和無我的經驗。
漸漸地放下小我,我體會到為別人著想的美妙。
就像一開始,我不愿意告訴媽媽我摔斷腿住院,是因為我不想破壞她的春節(jié)??墒俏抑溃菚r候更多的是內心的自私,覺得不告訴了,就不用面對家里七大姑八大姨的“審訊”,為求清凈,寧愿不告訴我媽。可是后來,我想到,我是真的發(fā)自內心為她想的時候,我知道我要主動告訴她了,因為她一定不希望我瞞著她。她是我媽媽,即便她會因此心痛,她也會希望她能早點知道。于是從為她著想的角度,我便馬上告訴她了。
我的春節(jié)“清凈”之旅即刻告別旅程,我和媽媽在視頻里“相看淚眼”,我知道那一刻愛在流動,我們都在為心疼對方而難過。
媽媽咪呀,這就是愛。

在我這些天淺薄的總結中,我發(fā)現,人最大的痛苦,可能就是無法主動給出愛。
因為我不禁在想,為什么小時候我經常不在乎自己的感受,和別人玩都是把自己放最后,可是總體來說,還是挺開心的。這幾年學會了把自己放第一位,對外界就越來越不信任、無法信任,無法信任就無法給出愛,無法給出愛內心時常就很孤苦、困苦。
后來發(fā)現,愛是護身符。
給出愛是一劑護身符。當你能為其他人著想的時候,代表你的世界里不只有你一人。
祝我們不把自己活成小王子的故事里的每個星球上獨居的大人。不論我們曾經發(fā)生什么,在這個社會上——被騙、被拋棄、被利用,因此升起了對自己的、也許是不自知的不信賴、憤怒、怨恨,都能盡快好轉,永遠都記得“給出愛”的真諦——“換位思考+以自己的感受為第一位”,你會被你的善良與和善保護好的。
感謝閱讀。

最后,說下這篇這為什么叫《公主永遠記得她是被寵大的公主》。我今天寫下了這段話,因為我知道從十一二月開始,我被線下的一些人際關系影響得有多重。之前我的資源老被一些人看上,想占便宜,我自己,就像前文說的,總是懷疑招惹到這些人這是不是我自己的錯。可是今天,我決定把我這些并不想相處的人刪了,我刪了以后沒多久,放起了我自己制作的奇跡除障音樂,這是一首配樂很好聽很經典的作品。很多人喜歡我配的這個歌,。論區(qū)都說聽了這首歌總是充滿了覺得自己能做到想做的一切的信心。其實他們不知道,這首歌是我在我姥爺去世那天為了鼓勵自己一直循環(huán)播放聽的。剛才也看到一個粉絲留言說爺爺剛剛去世了,她在我制作的《釋放親友離去的悲傷》的作品下評論,說自己一定會帶著爺爺對自己的愛好好生活下去。我一下又迎來了一場新的與自己的和解。
我曾經以為,我去年最難的、最惡心的、最不想回憶起的就是我的兩位家人突然離世、而我在殯儀館守夜的回憶,對我來說在那個殯儀館的回憶太痛苦了。我曾經經常想起,覺得沖著這兩個回憶,我對2021無計可施,絕不想提及??墒莿偛?,放著這首歌,我突然轉念一想,意識到,也還好,我應該感謝,在那個殯儀館,我有機會送走了我的姥爺、我的大舅,總比沒有機會送他們走好吧。人生就是這樣,轉念一想、一切都不一樣,一切沉重都輕松了,一切都可以和解了。
我想起小時候我是那么被姥姥姥爺寵愛,以至于我從來沒有見過他們不好的一面。他們的脾氣、他們的高傲、他們的斤斤計較,不是沒有,而是一直沒有在我面前展現。因為他們對我的愛,他們甚至能在我面前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完美的人,讓我以為世間真的有人就是這么完美,就是這么地“以愛為天”。他們喂養(yǎng)給了我全部的愛,每一言一行都是愛,我才會從小傻傻的、對誰都相信、對誰充滿了信任。因為他們對我就是那么好,他們給我營造了充滿愛的粉紅色的世界。至此我從來都不知道計較和黑暗。所以我,是被寵大的公主阿。我的大舅、我的小叔,也是這么對我的。雖然他們都英年早逝了,可是我還是帶著他們的愛長大了。
公主會記得她是永遠的公主。她不會記得生活的不悅,她會記得每個人對她的好、對她的愛,活得陽光燦爛。
公主的名字,叫“紀悅”——紀念喜悅,難道是,只記住喜悅?
真好。
還能怎樣更好呢?
未來,我希望自己是一個給大家?guī)砀嗫鞓返娜?,我不想做一個一直要告誡別人這個社會有多險惡的人。如果是那樣的話,說明我沒有把我自己身邊的能量線切干凈、沒有過到自己清凈。因為我們人是有能力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系的。因此我選擇保護好自己,帶給更多人快樂。我選擇能幫助更多的人,而不是選擇把我的能量分享給身邊一些過不好的人。我曾以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幫不了身邊的人何以幫助更多人。其實不是這樣的,每個人的屋子由他們自己清洗。我的幫助,對于大眾來說,只是在合適的時機幫大家渡一段路。我也沒有能力和義務去提升任何人的生活質量和心靈質量。不對自己要求那么高了,我該放手了。
我做下了一個個選擇,這形成了我的人生、我的獨特和我的貢獻。
做個開心快樂的人就是對這個世界最有貢獻的療愈。
而我何德何能能出生在這么美好的世界,我要好好與它共存,貢獻它。
還能怎樣更好呢?

- 筆者21歲時-


- 無限光集,
? 今天也一樣非常愛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