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動地查爾迪蘭:第一章-骨肉相殘

第一節(jié),新舊交替:
1512年4月24日,星期六——奧斯曼帝國發(fā)生了深刻的改變。絕望而且虛弱的巴耶濟德被塞利姆的手下帶出宮去,成了奧斯曼帝國歷史上第一位在世時就被迫放棄蘇丹寶座的蘇丹;與此同時,塞利姆則成了一位既非長子又非寵兒,卻繼承了父親的蘇丹寶座的皇子。
《塞利姆傳》說,“每個人都像鳥兒或生了翅膀的生物一樣”,為塞利姆奪得蘇丹寶座的“消息而雀躍歡呼”。?塞利姆的心中一時百感交集:如釋重負、興奮異常、心滿意足、惶恐不安。奧斯曼帝國史無前例地同時擁有了一位蘇丹和一位還健在的前任蘇丹。
沒有任何先例能夠證明一位蘇丹罷黜另一位蘇丹的行為是否合法,沒人能告訴這兩位蘇丹應當如何對待彼此,也沒人知道帝國的精英階層和廣大臣民對此會做何感想。一時之間,他還無法理解已然發(fā)生的一切究竟意味著什么。在那個晚風和煦的秋夜,唯一確定的事情就是塞利姆現(xiàn)在擁有了蘇丹寶座。
巴耶濟德一再姑息沙赫伊斯瑪儀和追隨伊斯瑪儀的奇茲巴什,塞利姆對此表示無法忍受。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提升了禁衛(wèi)軍的地位,塞利姆則繼承了他的遺產(chǎn),他的軍隊中的士兵大多不是一出生就是奧斯曼人,而是后天培養(yǎng)出來的奧斯曼人,他們需要一位堅毅果斷的蘇丹,能帶領他們完成從小被教育要達成的使命。艾哈邁德恰好相反,他代表了那些早已被剝奪了過去財產(chǎn)地位的戰(zhàn)士,他們在新的奧斯曼帝國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巴耶濟德的兄弟杰姆當年吸引的也是這些人。
新繼位蘇丹王位的塞利姆一世,在奧斯曼帝國的歷史上,是一-位頗有爭議的人物。他以果斷和殘忍而贏得了“冷酷者”的諢名。但此人生活儉樸,追求-一種理智和道德的生活。他雖然也經(jīng)常在宮廷內安排各種娛樂活動和宴會,但那只是一些禮節(jié)的需要,是為了滿足他的親朋好友的喜好,他本人根本不熱衷于那些奢侈的美酒歌舞,對后宮更不感興趣,不像其他素丹那樣放縱自已。
他本人不僅刻苦好學,博覽群書,而且提倡恢復古老的伊斯蘭教傳統(tǒng),命令他的朝廷尊重哲學家、史學家、文學家和神學家,以及各種有學識的人們。他不僅驍勇善戰(zhàn),讓敵聞風喪膽,而且也能吟詩作畫,是一名精明強干的治世奇才。

皇宮內發(fā)生的事情不脛而走,伊斯坦布爾一片歡騰?!白钜蹔Z目的太陽已經(jīng)冉冉升起,一掃世間的陰霾……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溢著喜悅?!庇捎诘蹏那巴敬嬖谥薮蟮牟淮_定性,再加上近衛(wèi)軍的公開叛亂,沉重的氣氛已經(jīng)籠罩都城數(shù)月之久,大部分人都選擇待在相對安全的家中。城中的大街小巷一時間都成了塞利姆與艾哈邁德兩派力量爭奪不休的戰(zhàn)區(qū),雙方放火燒房,偷竊有限的資源,還四處破壞。但現(xiàn)在,盡管帝國面臨的最重大的問題依然懸而未決,且顯然并非所有人都支持塞利姆,但隨著1512年的4月步入尾聲,伊斯坦布爾的居民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
利姆必須認真考慮這種可能性。塞利姆清楚,巴耶濟德在帝國的很多地區(qū)仍然擁有廣泛的支持,而且依然與一些軍事統(tǒng)帥和行政官員保持著緊密的聯(lián)系。他或許可以輕而易舉地集結起一支軍隊來對抗他的兒子,尤其是在埃迪爾內周邊地區(qū),畢竟他曾經(jīng)在這座城市的皇宮內居住過許多年。因此,塞利姆必須把巴耶濟德的“隱退”變成一種安全且平靜的軟禁。
1512年5月26日,巴耶濟德死在了前往迪梅托卡的路上。關于巴耶濟德之死,《塞利姆傳》以其一如既往的風格記述道:“他殘存在世間的部分已經(jīng)如乞丐般少得可憐,與死亡無異?!?考慮到當時的局勢,巴耶濟德之死可謂十分可疑。或許是塞利姆吩咐了陪同他父親的手下,讓他們用一種看起來仿佛自然死亡的方式殺害了他的父親。
第二節(jié),審時度勢:
塞利姆一世帶著野心登 上王位,他要恢復穆罕默德二世的積極擴張政策,要完成穆罕默德二世創(chuàng)建世界帝國的目標。由于奧斯曼帝國社會內部主要政治團體四分五裂,他們反對塞利姆一-世繼承王位,因此,塞利姆一世決定不把自已的權力寄托在任何一個政治團體身上,他要依靠曾幫助他贏取王位而駐扎在伊斯坦布爾地區(qū)的近衛(wèi)兵團的力量。
但是他如何才能控制近衛(wèi)兵團,使它能成為自己利用的工具,而不至于淪為曾把自己推上王
位的那些將領們的工具?后-種現(xiàn)象曾在他祖父和父親統(tǒng)治早期就出現(xiàn)過。他如何才能得到這些政治團體的協(xié)作呢?因為它們依然占據(jù)著大部分的行
政職位和軍事職位。他的解決方案分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他不是采取平衡的方式制止反抗局面,而是通過近衛(wèi)兵團的軍事實力鎮(zhèn)壓反抗;另一方面,他討好近衛(wèi)兵團,使它們成為擴張的工具。他把近衛(wèi)兵團人數(shù)擴展到35000人,增加他們的薪俸,支付高額的“即位津貼”,最后,他以更直接的手段,用他自己的奴隸取代近衛(wèi)兵團的將領們。
即位之后的數(shù)個月中,塞利姆一.世實現(xiàn)了對政府的有效控制。接下來.他的問題就是消除其兄長們對他的挑戰(zhàn)。塞利姆已經(jīng)在武力和智力上勝過他們,奪下了蘇丹寶座,但只要艾哈邁德和科爾庫特還在伊斯坦布爾之外的某處徘徊,身在皇宮中的塞利姆就無法徹底安心。既然兄弟相爭是奧斯曼帝國決定蘇丹繼承權的方式,手足相殘就變得理所當然。最強者奪下了寶座之后,一定要殺掉其他競爭者,確保他們不會謀求報復和破壞國家的穩(wěn)定。在與塞利姆敵對的兩個兄弟中,艾哈邁德在軍事上的威脅更大,因此成了塞利姆的心腹大患。1512年夏天,艾哈邁德在安納托利亞四處劫掠,試圖瓜分一塊領地,創(chuàng)造自己的獨立王國,因而對帝國構成了持續(xù)威脅。

第三節(jié),兄友弟恭:
不過,塞利姆決定從更容易對付的目標——科爾庫特下手。在動身前往安納托利亞之前,塞利姆先將蘇萊曼從克里米亞召來,讓他在自己外出征戰(zhàn)時負責帝國的行政事務。塞利姆剛剛成為君主幾個月,身邊只有寥寥幾位經(jīng)驗豐富又值得信賴的顧問,因此他仍然需要依賴那些幫助他贏得寶座的人,尤其是已經(jīng)年近18歲的蘇萊曼。而且,讓他的兒子留在宮里管理帝國事務本身也是一種有用的訓練,可以為蘇萊曼日后成為蘇丹做準備。此外,在最壞的情況下,倘若塞利姆在戰(zhàn)斗中不幸身故,他的獨子和繼承人既然已經(jīng)身在宮中,自然就可以順理成章地立刻繼承蘇丹大位。
塞利姆率領1萬名士兵向伊斯坦布爾西南方向的馬尼薩進軍。從上一年沙庫魯叛亂的時候起,科爾庫特就一直待在馬尼薩。這里是著名的橄欖油產(chǎn)地,也出產(chǎn)皮革制品和棉花,是安納托利亞西部最富庶的城鎮(zhèn)之一??茽枎焯卦谏硯祠斉褋y中丟掉了泰凱,隨后就不斷要求巴耶濟德 為他安排一個新的總督職位,例如萊斯沃斯或阿拉尼亞(Alanya)的總督?,F(xiàn)在他又開始向塞利姆提出同樣的要求。塞利姆拒絕了他的要求,擔心他會效法巴耶濟德的弟弟杰姆,借道逃往地中海沿岸,再經(jīng) 由海路離開帝國版圖尋求與外國勢力結盟。(實際上,科爾庫特在幾年 之前就曾短暫逃到埃及,像杰姆一樣試圖尋求馬穆魯克人的支持。)
于是,科爾庫特就被困在了地處內陸的馬尼薩——此地雖然離海不遠,但本身并非一個港口城市。經(jīng)過10天的行軍,塞利姆的軍隊來到了馬尼薩城規(guī)模不大的宮殿門口。塞利姆的軍隊迅速擊垮了科爾庫特的衛(wèi)兵,控制了整座宮殿,但科爾庫特卻設法逃了出去。在動身追擊科爾庫特之前,塞利姆不失時機地在臥室里殺死了科爾庫特的兒子。
塞利姆的部隊散開進入了城市以南托羅斯山脈那些植被茂密的山麓小丘之中。那里環(huán)境艱苦,布滿了亂石與溝壑,不適合人類生存,但非常適于躲藏。在半天的搜索之后,一名士兵高喊,他在一處陰冷潮濕的洞穴中發(fā)現(xiàn)了躲起來的科爾庫特。塞利姆跑過去,發(fā)現(xiàn)他的異母兄長躲在洞穴里,精疲力竭,脖子上架著一把劍。
科爾庫特很清楚自己即將面對的命運。塞利姆羞辱了他,罵他是叛徒和狗,科爾庫特則乞求塞利姆保全他的性命。塞利姆一言不發(fā),走出洞穴,命令手下抓住科爾庫特。幾個月之后的1513年3月13日,46歲的科爾庫特被絞死。

參考資料:
The Last Muslim Conquest The Ottoman Empire and Its Wars in Europe by Gábor ágoston?
Ottoman Warfare 1500-1700?
The Ottoman Empire, 1300–1650 The Structure of Po
The Ottoman Empire and the World Around It
A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Ottomans From Osman to?
賽利姆的土耳其帝國與現(xiàn)代世界的形成
奧斯曼帝國:1299-1923
[奧斯曼帝國].黃維民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
帝國史譯叢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五百年的和平
再現(xiàn)世界歷史35:奧斯曼帝國
世界帝國史話 奧斯曼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