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 | 用詩歌的眼光看待世界,也將世界寫成一首詩


凌厲的海風。你臉上的鹽。
偉大的太陽在沉船的深淵。
燈塔走向大海,水上起了火焰
海岬以西河流的聲音低緩。
告別昨天的一場大雨,
承受黑夜的壓力、恐怖的摧殘。
沉寂的樹木接住波濤,
海岬以東匯合著我們兩人的夏天。
——西川《把羊群趕下大?!?/strong>
如果要形容海浪拍打礁石的那一刻,你會用怎樣的語言來描述?
《我在島嶼讀書》里,有人把海浪拍打礁石稱作一次相遇,海浪和海水在漫長的時光里交融,但是在海浪親吻礁石的剎那,它們就形成了一次相見,從此周而復始地重復著這樣的相遇與分離。

這或許是詩人獨有的、浪漫地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也許有人會好奇,能把尋常的景色形容得如此微妙又動人,這究竟是怎樣的一位詩人?
他的詩寬廣而包容,他的筆觸朝著純粹古典的歸宿漫步,將細微之處剪裁成永恒的韻律。在80年代席卷的詩歌熱潮中,他與海子、駱一禾并稱北大三劍客。他很熱愛書,擁有很多珍貴的藏書,并鼓勵每個人通過閱讀去跨越人生的有限。
他就是詩人西川。

如果說早期的西川師承了卡夫卡、博爾赫斯等大師現代文學傳統(tǒng)的話,那么現在的他,身上仿佛活著一個古代文人的影子,他會告訴你前朝詩人都是如何創(chuàng)作的,他也會教你怎樣把唐詩唱出來。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在那一刻,你能在他身上感受到詩歌貫通古今的永恒魅力,哪怕歷經悠悠歷史長河的淘洗,詩歌依舊是文學桂冠上最耀眼的那顆明珠。
除了唱,西川也喜歡用其他的當代藝術形式去表現詩歌。他迎著海風擊鼓朗誦的樣子,看起來很搖滾。
他可能是當下最會讀詩的一個人了,他對詩歌的理解和表現也正好印證了他的寫作風格。他的詩集敘事性、歌唱性、戲劇性于一身,有人覺得他的詩難以理解,有人則覺得他的詩獨特而豐富,在追求綜合性藝術的同時又保留著詩歌的純粹。
同時,他的詩也被改編成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郭文景以西川的詩歌為詞,創(chuàng)作了交響樂套曲《遠游》,詩歌與女高音和交響樂的融匯,展現了文學與音樂一體的魅力。

爵士樂《Xi chuan》以他的名字命名,展現了西方音樂人對西川的爵士印象。

西川的詩歌《夜鳥》也被程璧改編為同名民謠,收錄在專輯《詩遇上歌》中。

他的《鏡花水月》還被孟京輝搬上了話劇的舞臺,以探索詩歌新的表演形式。

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jié)《鏡花水月》公演海報
詩人的風格也許各不相同,但他們身上都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詩歌始終如一的熱愛。看到西川,你便能理解一個詩人究竟是什么樣子。
現代人在經歷一個變換迅速的時代,人們被要求在短時間內接收大量的,零碎的信息,系統(tǒng)學習就變得困難。尤其是對詩歌這樣一門藝術性的課程,人們會感覺到虛無縹緲又難以入手。那么一堂由經驗豐富且優(yōu)秀的詩人講解的系統(tǒng)課程,就顯得十分必要。
著名詩人布羅茨基曾經說過:一個閱讀詩歌的人要比不讀詩歌的人更難被戰(zhàn)勝。大漁聯合詩人西川發(fā)起《西川教詩歌》大師課,為熱愛文學,期待感受文學與心靈共振的每個人打開詩歌的大門。
https://www.dayuclass.com/artic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