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復活“年度欺詐游戲”,他們走上了和藍洞相反的路

mikasa丨文
在我們介紹過的游戲、游戲公司里,有一部分能用四個字概括他們的命運--高開低走。
發(fā)售前后被吹得天花亂墜,卻迅速隕落,搶救無效的《進化》;曾經(jīng)的跳傘一哥《H1Z1》,在失人失勢之后,淪為雞肋;抱著成年老IP左右為難,賣身求榮的SNK...

當然,還有“一直在道歉,從未被超越”的《絕地求生》,眼看著藍洞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爛。
除了游戲廠商一系列的“睿智”操作造成了悲劇,還反應了一個客觀事實:
我們能夠留給一款游戲的時間正在越來越少。

即便一款游戲看上去很有趣,剛玩體感也不錯,但如果在后續(xù)更新中趨于平淡,或者腦抽捅了婁子,玩家很可能直接放棄這款游戲,沒錯,是放棄。
隨后無論你再怎么掙扎,“嘿,我們更新了XXX,非常Coooool,不回來玩玩嗎?”
被坑過的玩家哪怕花十分鐘吃回頭草都不太愿意,更別提給第二次機會了。

然而,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有一款游戲一經(jīng)面世就被負面新聞狂轟濫炸,經(jīng)過兩年的時間,竟然慢慢贏回了大家的信任,完成了不可思議的口碑逆襲。
這就是今天的主角:《無人深空》。

前幾天,《無人深空》發(fā)布了“NEXT”更新預告,終于要把最早承諾的多人模式加進去了,離完全體更進一步。
從“年度欺詐游戲”到“多半好評”,《無人深空》的這兩年異常低調(diào),也許只有無意間刷到它的Steam頁面才能喚起點不好的回憶。

而為了復活《無人深空》,游戲開發(fā)商Hello Games走上了一條和藍洞相反的道路。
這一切還要從《無人深空》最輝煌的起點說起。
備受期待的小作坊
2013年的E3游戲展,人頭攢動,來現(xiàn)場的玩家、媒體、從業(yè)者都懷著各自的期待,索尼、任天堂、微軟的大戰(zhàn)誰能勝出?育碧藏著什么驚喜?《GTA5》會公布PC版嗎?
可這些大廠差點被一家來自英國的小工作室Hello Games搶了風頭。

在索尼發(fā)布會上,Hello Games得到了特殊優(yōu)待,登臺亮相了自家的獨立游戲《無人深空》。
《無人深空》的預告片可能不是最精彩的,但絕對是最有話題性的,結(jié)合官方的介紹,無不體現(xiàn)了Hello Games的野心。
在這款可聯(lián)機的科幻冒險游戲里,玩家身處一個開放的宇宙空間,自由探索千奇百怪的星球,接觸不同的外星文明。
為了生存,收集材料,建造基地,駕駛飛船,你可以成為宇宙商人做買賣,當個科學家專心搞發(fā)展,或者繼續(xù)探索之路,給自己發(fā)現(xiàn)的星球命名。

最酷的是,《無人深空》在宣傳時反復提及,游戲里存在
18,446,744,073,709,551,616個星球,如此龐大的內(nèi)容不需要占用很多資源,因為他們是由算法隨機生成的。
所有的特點用一句話總結(jié):地球OL算什么,我們做的是宇宙OL!

這樣的宣傳架勢,要是是索尼說出來,大家都得愣一下,而Hello Games臉不紅心不跳就吹起來了。
說Hello Games是小作坊并不是開玩笑。在《無人深空》之前,Hello Games的作品只有一款叫《Joe Danger》的手機游戲,和它的續(xù)作、移植作。

Hello Games的規(guī)模更是小的可憐,只有十幾個成員,2013年剛對外公布《無人深空》時,團隊里甚至有一大半人不知道有這回事。
也是在同一年的圣誕節(jié),Hello Games辦公所在地遭遇了一場暴雨,附近的河決堤,淹沒了整個工作室,幾乎所有的電腦、開發(fā)工具都被破壞了。

得益于《無人深空》驚艷的預告片,配上草根工作室的悲情遭遇,加了感情分,當時大多數(shù)人對Hello Games充滿信心,以至于后續(xù)發(fā)布的任何消息都在拉高圍觀者的期待值。
“年度欺詐游戲”
2016年8月,《無人深空》經(jīng)歷了短暫的跳票后正式發(fā)售,Steam同時在線人數(shù)達到20W,可見宣傳做的多么成功。
接下來的場景大家都知道了,先是第一批玩家的評價嚴重兩極分化,隨后一波波滑鐵盧式的崩盤接踵而至。

怎么回事呢?畫質(zhì)縮水,玩家根本看不到壯觀的自然景象,眼前是一片荒蕪的地表和滑稽奇丑的莫名生物;

重復度高,的確能去不同的星球,但他們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無非是換了色彩的貼圖;玩法匱乏,機械的重復勞動,操作還賊麻煩。
這些只是正式版《無人深空》缺點的冰山一角,最氣人的是官方對“沒有多人模式”的回應。
制作人Sean Murray說,“游戲中的宇宙如此之大,兩位玩家相遇的概率幾乎為零?!?/strong>,乍一聽很有道理,仔細想想,這謊撒的連自己都騙進去了。

《無人深空》已經(jīng)不能用縮水來形容了,對比E3上的預告片和制作人的大肆宣傳,這簡直是詐騙!
中國玩家把《無人深空》被戲稱為無人深坑,在國外論壇,它的綽號更氣--“年度欺詐游戲”。

為了諷刺《無人深空》,玩家自制了《無馬里奧深空》
“騙局!還有比這更扯淡的游戲嗎?”憤怒的玩家們給《無人深空》送上了5W+封差評,差評率達到接近70%。
《無人深空》所帶來的爭議讓一向“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的V社都看不下去了。
有玩家發(fā)現(xiàn)自己玩了8個小時的《無人深空》竟然能正常退款,隨后有媒體報道,Steam默認了針對《無人深空》的無條件退款。

兩周時間失去了90%的玩家,各方惡評如潮,媒體爭相指責,平臺棄車保帥...
對于一家小作坊開發(fā)的獨立游戲來說,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是“社會性死亡”了。
反抗的浪潮壓得Hello Games喘不過氣,甚至還傳出了工作室人去樓空,卷錢跑路的謠言。

對了,《無人深空》的定價是60美元,對標3A大作,這價格比早一年發(fā)售的年度游戲《巫師3》還要貴。
《無人深空》最大的問題還是吹牛吹得太過了,諷刺的是,次年的GDC大會上,《無人深空》獲得了年度最佳游戲創(chuàng)意獎,難道是“創(chuàng)新性地欺騙消費者”?

而根據(jù)在場人的說法,頒獎時《無人深空》的團隊成員沒有人出席領(lǐng)獎。
“無人深坑”的救贖
本以為故事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一款畫餅游戲從神壇跌落,被無數(shù)人唾棄,成為后來者引以為戒的標本。
但Hello Games選擇了不拋棄、不放棄,自己吹的牛偏要自己圓回來。
Hello Games在社交網(wǎng)絡上沒有繼續(xù)狡辯,而是轉(zhuǎn)向了傾聽玩家的需求,并宣布后續(xù)的更新都是免費的。
《無人深空》發(fā)售后三個月,發(fā)布了第一個重大更新1.1“基石更新”,如同補丁的名字一樣,Hello Games先要為趕工出來的游戲打地基。

“基礎(chǔ)更新”的內(nèi)容多達幾百項,包括增加了三個游戲模式,對畫面進行了優(yōu)化。
2017年3月,Hello Games發(fā)布了第二個大更新“探路者”,加入了新的車輛、飛船,增加了永久死亡模式,拍照系統(tǒng)。

發(fā)售后的半年里,隔三差五就能看到小更新,以修復BUG,優(yōu)化操作為主,官方推特則經(jīng)常轉(zhuǎn)發(fā)玩家們在游戲中截取的壯觀景色。
其實從這時開始,玩家的輿論慢慢在往好的方向發(fā)展,經(jīng)常會有網(wǎng)友到官方下面留言,鼓勵他們繼續(xù)更新游戲。

《無人深空》的沙盒宇宙夢,在1.3補丁“阿特拉斯的崛起”上線后,終于迎來一絲曙光。
此時的《無人深空》擁有了幾十個小時的劇情故事,簡便深度的操作模式,空間站任務系統(tǒng),功能各異的載具,相當不錯的畫面表現(xiàn)力等等。

1.3版本廣受好評,《無人深空》在亞馬遜上的銷量暴漲了6447%,再次登上了把自己除名的Steam熱銷榜。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為了表彰《無人深空》堅忍不拔的運營精神,著名游戲媒體PC Gamer將“2017年度游戲進步獎”頒給了它。

《無人深空》的Steam最近評測一度沖到過“特別好評”,總體評測挽回到了“多半差評”。

而隨著多人聯(lián)機補丁“NEXT”的上線,這個數(shù)字應該會繼續(xù)逆轉(zhuǎn)。
盡管官方也知道,很大一部分玩家永遠都不會回到游戲中了。
“正面教材”《無人深空》
嚴格的說,《無人深空》距離當時胡侃海吹的版本,還有一定距離,從在線人數(shù)看依然慘淡冷清。

作為一款宇宙題材的沙盒游戲,他真的好玩嗎?也許這并不重要了。
對很多玩家來說,他們并不是真的多喜歡《無人深空》的游戲模式,而是佩服Hello Games的精神,堅持去挽救游戲的心。

在相對快餐的環(huán)境下,這樣的游戲廠商顯得難能可貴。
不信就想想,現(xiàn)在基本看到一款熱門游戲,大家的第一反應是“這游戲過一陣就涼了”,而不是“這游戲會越來越好”。
同時,像《幻》之流把游戲的失敗推卸給玩家,或是像《星際公民》這樣盡想著收割韭菜的游戲,正逐漸消磨著玩家們的耐心。

與其說,我們留給一款游戲的時間正在越來越少,不如說,真的值得我們投入時間的游戲可能也沒那么多。
“這游戲會越來越好”,恰恰是《無人深空》、Hello Games給外界傳達的最積極的信號。

“Hello Games的成功永遠在下一款新作,而《無人深空》僅僅只是個開始?!?/p>
這次,你會相信他們嗎?
-END-
戳這里關(guān)注→ BB姬(??? ? ???) ←戳這里喔~
我們還有很多不可描述可以看喔(?′ω`?)